在印度,把嫁妆叫做“陶里”。女子出嫁,都要有一定的“陶里”,若“陶里”不多,男方往往对女方施以各种虐待。早期印度还有一种叫“萨蒂”的习俗,丈夫死亡,妻子要同亡夫的尸骸一起火葬。“萨蒂”在近代已被禁止,而“陶里”却在今天的印度愈发兴盛起来。仅在新德里,1978年就有200起由于男方嫌“陶里”不够而将妻子活活烧死的事件。这样的事件现在仍有增无减。
“陶里”这种陋习在印度由来已久。据记载,印度在吠陀时代,女方家庭就有为新婚女儿陪送“陶里”的习俗。早先,这种习俗是自愿的,后来日益明显地变成强制性的,在实质上是贬低妇女、危及婚后妇女生命的一种陋习,给有女儿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今天的印度,“陶里”实际上已成了一种变相的商业交易,甚至妇女受过教育也成了增加“陶里”的一种因素。受教育愈多,要求结婚对象的社会地位也愈高,所付的“陶里”也就愈多。男青年则由于种性、所受教育以及职业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社会价格”。例如,在奥里萨、比哈尔、北方邦和旁遮普等地,一个出身高级种性并通过文官考试或印度外交官考试的青年,至少可以得到女方一笔价值10万卢比的实物或现金的“陶里”。企业经理所得“陶里”的价格稍低一些,工程师和医生又低一些。他们在结婚时可望得到汽车、冰箱、电视机、电唱机以及摆设和家具。当一般的小职员和侍役的青年也能得到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手表之类的“陶里”。在城市,新郎还常常要求得到一套住房。
对于妇女,“陶里”却往往导致悲惨的命运。有的因“陶里”少,过门后就受到夫家的种种嘲弄和折磨,甚至被烧死。也有的由于忍受不了夫家的折磨和凌辱而自杀。有的甚至结婚多年,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终因娘家无力补偿“陶里”而被迫害致死。
不久前,在新德里有一个名叫坎钱玛拉的19岁的新婚妇女,被活活烧死在浴室里。据称,她的婆婆是在自己儿子的认可下把她烧死的。原因是坎钱玛拉在过门时没有带来所要求的“陶里”(1万卢比现金,外加电视机和电冰箱)。在这个可怜的妇女被烧死的时候,她的丈夫却若无其事地睡在离她15米的卧室内。据报载,目前印度平均每天有一名妇女因“陶里”不足而被烧死。
由于根深蒂固的印度教的影响,使许多人认为妇女出嫁付“陶里”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对索取“陶里”和迫害婚后妇女的现象熟视无睹。有关当局也无法为受害的妇女伸冤。因而,新婚妇女受迫害的惨剧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无缘无故地迫害妇女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