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丰富多彩的风俗(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0800000032

第32章 我国清明扫墓的习俗

清明本是传统农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现在清明时节的活动内容,原先却都属于另一个传统节令——寒食节。因为寒食的正日子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恰巧赶上清明,于是它就逐渐和清明混为一体,而前者的习俗也就成了后者的内容。

扫墓是我国清明的古老习俗那么,寒食节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呢?相传春秋时代的晋文公在论功行赏时,漏了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俟事后想起时,介子推已和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再也找不到了。有人给晋文公出了个主意,让他放火烧山以逼出介子推母子。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竟把他们母子俩活活烧死了。为此,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纪念,又在第二年烧山的这一天通令禁止生火,自己带头吃冷食以表示自责。据说寒食节就缘此而起。节日里,老百姓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子推”(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红藕;同时又去野外追祭介子推,以寄托对这位功成不居的贤人的崇敬与思念,年复一年便形成了扫墓和踏青的风俗。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动人,不过严格地考察一下,似乎靠不住。因为据《左传》、《史记》等记载,历史上的介子推并非死于火焚,而《周礼》中却有暮春禁火的记录,可见寒食节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同时,寒食扫墓的风俗,也是到了唐朝开元时期才因政府的敕令而获得合法化,当然它的流传则要更早一些,但是也与介子推无关。反之,如果把扫墓同古代的墓祀看作是一回事的话,那么,它至迟在秦汉时就已经产生了,不过并不一定限于寒食的日期。这一点,可以从《汉宫仪》、《论衡》等古籍中找到证明。此外,如踏青游春、插柳植树等活动,或者古时已有之而并不限于寒食清明,或者形成于隋唐而相距介子推甚远,现在我们能够比较谨慎地作出结论的只是,把扫墓、冷食、踏青、插柳等活动相对集中到寒食清明这两个涵义互不相干、日期却密切相关的节期里进行的风俗,大致定型于隋唐时代,迄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于介子推的故事,其缘故和人们把端午食粽赛船的习俗与屈原投江的传说联系起来的道理一样,蕴含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不忘根本的特有的民族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