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令人惊叹的奇迹(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1000000055

第55章 传承文化——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印刷术的国家。据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是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复印在纸上。这种方法比手抄书籍效率提高若干倍。

刻版印刷术发明后,在今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已有书商印售历书、诗歌、小学字书及阴阳迷信书等。12世纪初,浙江、福建、山西等地的书坊刻书业已十分发达。官府刻书最早始于10世纪初,历代专职刻书的机构一般属国子监。印刷技术形式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等。我国的刻版印刷早于欧洲800年。刻版印刷的发明和刻体图书的流通,对当时的文化传播和保存祖国文化起到了极大作用。

毕昇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浙江杭州一位刻字印刷工人毕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套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在制成方块的胶泥上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后放进土窑里用火烧硬,再按音韵顺序排列在专用盒子里。印书时按稿把一个个活字排列在铁框中。而铁框底部撒有松香、蜂蜡、纸灰等带有黏性的混合物。将排好字的铁框拿到火上加热、压平,再经冷却,便成了版型。在版型上涂上墨,就可以印刷了。印完后,将版型在火上略加烘烤,即可取出单字,供重复排版使用。为了加快印刷速度,毕昇还采用两套制版设备,即一版在印,另一版又在排字。两版交替进行,每版可印1000次以上,速度快,质量好。印版中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这样,省时、省工、省料。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消息,轰动了当时的印刷界。前来参观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一致称赞。不久,活字印刷术在国内广泛使用。这种胶泥活字印刷的原理,与现在的铅字排印原理基本一致,也是现代铅字印刷的前身。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对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评价极高,不但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作了详细记载,而且还精心保存了毕昇所创造的胶泥活字。

活字刻板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在毕昇胶泥活字的基础上,成功地创制了木活字印刷技术。他先在整块木板上刻字,然后按字体大小锯成统一规格的方块,在木框内排字,活字与活字之间的空隙用竹片塞紧,便可印刷。这“巧便之法”克服了“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的胶泥活字的缺点。王祯第一次用木活字试印了一部自编的6万多字的书《旌德县志》,印装100部,前后只花了1个月的时间。当时,这是十分惊人的成就。后来,他为了提高排字效率,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料做成大轮盘,直径约7尺,轮轴高约3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字韵分别放入盘内一个个格子里。排字工匠可转轮找字,“以字就人”,按韵取字,不必来回走动。这些发明,在他所著的《造活字印书法》一书里都有详细叙述。这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印刷术的重要文献。由于木活字印刷优点很多,所以很快流传开来了。它不仅有汉字,也有少数民族文字。清朝年间,人们在甘肃敦煌石窟中曾发现许多14世纪的木活字,上面刻的就是古维吾尔族文。可惜,这些珍贵的古代木活字,大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盗走了。

《西夏文佛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它印制于14世纪初。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宁夏发现的。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刷的书,是1773年印刷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计2300多卷,它所用的木活字全部用枣木刻成。

我国的活字印刷技术大约于13世纪传入朝鲜,后来又东渡大海传入日本,不久又传入越南、菲律宾。西边,则沿着丝之路通过伊朗传到埃及等阿拉伯国家,13世纪传入意大利,14世纪传入德国,15世纪传入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和墨西哥,18世纪传入美国、加拿大,传入澳洲时已是19世纪了。至此,我国的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公元1456年德国人谷登堡用活字印成《圣经》,是欧洲使用活字印刷的第一个人,但比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年代晚了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