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环保与人类生活(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3002300000045

第45章 《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1992年召开的第二次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5个文件中,最富有指导意义的就是《21世纪议程》。该议程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概念,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而随后世界各国针对本国情况所制定和实施的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将促使可持续发展示意图世界各国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共同走向我们的未来。

《21世纪议程》是一个内容广泛的行动计划,该议程提供了一个从现在起至21世纪的行动蓝图,它几乎涉及了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21世纪议程》原文有20多万字,下面只就重点问题做简单的介绍。

总体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简单地说,就是长期、稳定、持久地满足人类的需求。首先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的概念:

“人类”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包括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贫富、信仰、国家和地区差别在内的所有的人。

“需求”是指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指合理的需求,即对自己、对他人,包括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都不造成损害的需求。这种需求不能超过地球承载力,在此前提下,“需求”还包括对于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需求。

“满足”是指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欲望的达到或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满足”也应合理和科学,绝不能“人欲横流”,超越地球承载力或当前的生产水平。

“长期的”是指这种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延续地、稳定地、不断地提高,而不是短期地、间断地提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谋求人类长期利益的实现。

除了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外,还有部门、行业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问题。当然部门的、行业的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都是为满足人类合理需求的总目标服务的,但也有它们自己的特点,例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包括保护基本农田和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包括提高林地覆盖的基本面积等;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等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包括提升高科技不断进步的潜力等;教育部门与科技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包括生产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发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潜力等等。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如果没有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但是这种发展的内容不但应包含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还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和公正性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议程》总体战略的基础。这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是相一致的。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先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如果没有高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人类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要提高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保护与改善环境也要有经济力量的支持,如治理污染、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防治土壤侵蚀以及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发展经济就需要资源,但在我们的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需要经济实力,发展科技与教育也需要有经济实力,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是,可持续发展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而是四者相互协调的问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要以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必要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因此它是和社会发展分不开的。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资源与环境作为支撑。因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必须实现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历史告诉我们,工业革命之后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这种模式虽然使一些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虽然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过度地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满足了部分人的短期需要,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

《21世纪议程》要求世界经济从单纯追求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体现为以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的“大量消耗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过程。这种生产过程是不完全的。原始时代地广人稀,人类还能像“牧童”面对广阔草原一样,每破坏一地则迁移到另一地,可是现在已无地可迁。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之果的同时,也饱尝了环境污染的痛苦。现在,人类应该对其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全面反思。

从经济学角度讲,资源的稀缺可以通过价格和技术发展等因素调整;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讲,其流通环节不畅和转换过程受阻需要外力来疏导、搭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必须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环境再生产的质和量。所以,人类困境的出路在于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其关键是需要制度创新。

改变视环境保护只为公益性事业的看法,走出环保只是属于政府、法规管理范畴的误区,把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领域。环境市场可由环境资源市场、环境产品市场和环境服务市场3个部分组成。

随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仅仅通过环境市场使环境成本内在化而被动地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人类还必须主动地去建设环境,以加强环境生产,提高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环境建设本身不应该仅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或义务劳动。

在世界运行的基本层面上,我们不但要调和三种生产中每一种生产的内部运行环节的内容和机制,以保证三个生产本身的生机勃勃,而且还需要调和三个生产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目标,以确保世界系统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使已本末倒置的三种生产运行关系从不和谐变为和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人的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产品——劳动力和物力部分投入到环境生产中,在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环境生产力,从而保持、改善环境质量,增大环境承载力。

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角度,我们可以把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特征表述为: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作为生产过程中被投入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基本上是无价或低价的;但其生产的产品却是高价的。其物质、能量单向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首先强调的是要以真实成本使用环境和资源投入,其产品也要以真实价格出售;并强调清洁生产过程,从而使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达到最少。在进行物质和人的再生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环境建设。

《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21世纪议程》共包括4个部分,40章。其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社会经济方面。其中包括:为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国际合作;贫困问题;消费模式;人口与可持续性;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制定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为发展的需要,进行资源保护与管理。其中包括:保护大气;统筹使用土地资源;森林保护及合理利用;制止沙漠蔓延;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在不毁坏土地的条件下满足农业的需求;维持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保护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淡水资源;有毒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危险废物的管理;寻求解决固体废物的管理办法;放射性废物的管理。第三部分:加强主要团体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关妇女的行动;持续的和公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伙伴关系。第四部分:实施的方法。主要包括:资金来源和提高环境意识;建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机构建设;国际法律文件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