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3005500000010

第10章 绮丽多姿的海岛(1)

在辽阔的海洋之中散布着一些绮丽多姿的海岛,它们就如漂浮在海面上的鲜花一样,与海浪和潮声相伴,展示着海洋与大地相接之处的自然之美!海岛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大陆边缘被海洋阻断而形成的,有些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火山岛,有些则是珊瑚虫经过亿万年的沉寂而形成的珊瑚岛……形成的原因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岛所展现的美也不同。南国靠近大陆的海岛风光旖旎,远离大陆、位于大洋之中的海岛寂静,北国的海岛则处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不管海岛处在何处,风光如何,它们都不寂寞,都有无数生命在那里静静地欣赏它们展现的大自然之美!

下龙湾

越南下龙湾位于河内东部,占地1553平方千米,以景色瑰丽、秀美而著称。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下龙湾内,堪称奇观。“下龙”这个名字照字面意思来讲,是指蜿蜒入海的龙。传说这里的人们曾饱受侵略之苦,龙神们为了拯救他们,曾在天空现形,那些岛屿就是龙用来打击侵略者,从口中吐出的宝石化成的。下龙湾分为3个小湾,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尖峰耸峙,形状奇突。

据科学工作者考证,下龙湾是原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下沉海中形成的自然奇观。下龙湾以景色瑰丽、秀美而著称。近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1553平方千米的海湾内。有的一山独立、一柱擎天;有的两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峦重叠、峥嵘奇特,堪称奇观。由于下龙湾中的小岛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峰,且造型各异,景色优美,与桂林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其景色酷似广西的桂林山水,所以世人又称之为“海上桂林”。

下龙湾绮丽多姿的海岛下龙湾共有多少个岛?多少座山?至今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据说共有2000多座,仅人们根据不同形状、特征命名的山和岛就有1000多座。像一根粗大的筷子直插海里的,是筷子山;像一个大鼎游在海面的,是香鼎山。斗鸡山则是两山对峙,像一对傲斗的雄鸡。马鞍岛则像一匹灰色的骏马,踏着海浪奔腾向前。艇在水上走,人在画中行,水绕山环。有时,苍翠的群山拥着一汪凝碧的绿水,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高峡平湖之中。粼粼波光中倒映着座座青山,山情水趣,织出了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把人们引进又一个新的奇妙的境地。

从拜寨码头乘船南行8000米,有一个岛像一匹骏马,史书上称为万景岛。岛上最高峰海拔189米。半山腰有个洞叫木头洞。涨潮的时候可以登上岛,沿着90级石阶到达洞口。洞分三洞,外洞可以容纳三四千人。第二洞石笋丛生,形成各种人物、鸟兽造型。在第三洞里,还有四个圆圆的石井,终年积满清冽的淡水。在下龙湾,万景岛以西3000米,有个巡洲岛。这是下龙湾惟一的土岛。

中门洞是下龙湾一个著名的山洞,也分为形状、规模各不相同的三个洞。外洞像一间高大宽敞的大厅,可以容纳数千人。洞底平坦,洞口与海面相接。涨潮时,小游艇可以一直开进洞口。从外洞通向中洞的拱形洞口,只能容一人通过。旁边立着一块灰白色的大石头,像一头大象守卫着洞门。中洞长8米、宽5米、高4米,洞里像是一个精美的艺术馆。透过拱形洞口射进来的暗淡光线,照得一座座钟乳石闪现出绮丽的光彩。再通过一个螺口形的洞口,就进入长方形的内洞。这里长约60米,宽约20米。四周钟乳石错落有致,又自然地形成许多小洞及生动的造型。

中门洞如此多彩的景色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龙湾原是一片喀斯特峰林平原。下龙湾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37亿~39亿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灰岩中。在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下,水对石灰岩产生强烈溶蚀作用,逐渐发育成山坡陡峻的喀斯特小山。在渗入石灰岩的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规模的地下河系统。地下水位的下降或地壳的上升使原来充满地下水的地下洞河,逐渐变成了干洞。特别是从非石灰岩地区流来的地表水,对石灰岩进行强烈的溶蚀作用,不断使石山坡后退并使一些低矮石山逐渐被蚀平,而那些较大的石山屹立在平原之上,没有被破坏的洞穴依旧保存在小山中。约在3000~5000年前全球性海面上升,使这片峰林平原逐渐被海水淹没,变成了今天下龙湾的样子。

知识点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峰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954年中国陈述彭首先将华南的喀斯特地形定名为峰林,即广义的喀斯特峰林。1957年中国曾昭璇将其中的联座峰林命名为峰丛,相当于国外一些学者称为的锥状喀斯特。那些基座不相连的石峰在国外称为塔状喀斯特,即为狭义的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峰林的石灰岩山峰高耸林立,分散或成群地出现在平地上,远望如林,故称之为峰林。它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地貌形态,以中国华南最具代表性,所以又被称为中国式喀斯特。狭义的峰林相对高度一般为100~200米,直径远小于高度,坡度较陡,大多在60°以上,甚至直立,以塔状或堡垒状耸立在平原上,表面有石芽和溶沟等微形态。

扎沃多夫斯基岛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南桑威奇群岛的一个小岛。南桑威奇群岛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作品。火山喷发将岛屿浇铸成型,冰风骇浪将它们锤炼打磨。只有海鸟和海豹能在这里找到庇护所。1775年,詹姆斯·库克船长寻找传说中的南部大陆时发现了这片群岛。面对“浓雾、暴雪、严寒和能让航行陷入危难的一切”,他很快厌倦了这里,毫不遗憾地把南桑威奇群岛永远抛在了身后。

不过,近些年来,南桑威奇群岛却因“浓雾、暴雪、严寒”以及成群的海鸟而为闻名于世。南桑威奇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扎沃多夫斯基岛了。扎沃多夫斯基岛宽不到6千米,东距南极半岛北端1800千米。这里是南大西洋上的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岛,每年有几个月,一群群企鹅蜂拥来到岛上,喧闹声震耳欲聋。企鹅是南极动物中的“绅士”,大多分布在南极半岛北部及其周围群岛附近。虽然它们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但在水中却灵活自如。生活在扎沃多夫斯基岛上的企鹅主要为纹颊企鹅。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鹅栖息地。它们来这里是有理由的。这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口和烟洞喷发出来的热量使冰雪无法在山坡上堆积,于是这些企鹅产卵的时间也比那些生活在遥远南方的企鹅产卵的时间要早一些。这些企鹅可以把卵产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所以它们都愿意顶着惊涛骇浪来到这里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企鹅

企鹅是适应潜水生活的鸟类:企鹅的身体结构为适应潜水生活而发生很大改变,其翅退化成潜水时极有用的鳍状翅。企鹅的骨骼也不像其他鸟的骨骼那样轻,而是沉重不充气的。同其他飞翔能力退化的鸟类不同,企鹅胸骨发达而有龙骨突起。相应地,企鹅的胸肌很发达,它们的鳍翅因而可以很有力地划水。企鹅的体型是完美的流线型,跟海豚非常相似。它们的后肢只有三个脚趾发达,“大拇指”退化,趾间生有适于划水的蹼,游泳时,企鹅的脚是当作舵使用的。企鹅的羽毛跟其他鸟类不同,羽轴偏宽,羽片狭窄,羽毛均匀而致密地着生在体表,如同鳞片一样。这样的身体结构,使企鹅潜水游泳时划一次水便能游得很远,耗费的能量很少,效率自然很高。

据科学家们观察,企鹅的游泳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15千米,在水下可以潜游半分钟而再换气。它们还常常在水中跳跃,因此很多人把企鹅说成是“在水中飞行的鸟”。企鹅在逃避天敌时,常常跳出水面,每次跳出水面可在空中“滑翔”一米多。有时它们会跳上浮冰躲避天敌。据化石资料记载,企鹅在始新世时(距今大约5000千多万年前)种类繁多:当时,全球气候温暖,南极洲有茂密的森林,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随着气候逐渐变冷,企鹅的种类渐渐变少,有的已经绝迹。

世界上的企鹅有20多种,大都分布在南半球的亚南极地带,一年中多数时间生活在岛礁、海滩或海冰处。而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有7种,帝企鹅、王企鹅、阿德利企鹅、巴布亚(金土)企鹅、帽带企鹅、皇企鹅、喜石企鹅。南极企鹅被喻为南极的象征,真正的“南极土著居民”,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十足,“训练”有素,既能直立行走,又能在冰盖上匍匐爬行,喜在沿海岛礁岩石上筑巢繁殖,严格一夫一妻制,每年产1~2只蛋。企鹅喜群居栖息,少则数百只,多达10多万只,成为数量可观的大企鹅群,是生物学家特别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也是旅游观光的绝妙景点。南极企鹅主要以南极磷虾为食,鱼类和鱿鱼也是其美味佳肴之一,而它又是南大洋中豹型海豹和虎鲸的主要食物,在南极生物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

博拉—博拉岛

博拉—博拉岛位于南太平洋玻利尼西亚社会群岛,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热带岛屿。这里有炫目的海滩、摇曳多姿的椰林和静谧的蓝色泻湖。人们把这个美丽而浪漫的岛屿称为“太平洋上的明珠”、“距天堂最近的地方”、“梦之岛”。博拉—博拉岛陆地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2580,由中部主要岛和周围一系列小岛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美国海军、空军基地,是社会群岛最美丽的岛屿之一。

最早来到岛上定居的是玻利尼西亚人,大约在1100多年前。1722年,荷兰探险家洛基文发现了这座岛屿,成为到达该岛的第一个欧洲人。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于1777年驶入港内停泊。他把此岛称为博拉—博拉(寓意新生、诞生)。此岛于1985年成为法属玻利尼西亚的一部分。

博拉—博拉岛300多万年前,博拉—博拉岛从海中升起,成为一座巨大的火山,周围生长着一圈珊瑚。珊瑚虫从热带浅海吸收钙质,生成石灰外壳,逐渐形成珊瑚礁。随着海底板块冷却,火山开始下沉,但珊瑚礁继续上长,形成了岛中心周围的珊瑚环礁和中间的泻湖。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将完全沉没,只留下珊瑚环礁围绕着泻湖。

在法属玻利尼西亚社会群岛的背风群岛中央便是出奇宁谧的博拉—博拉岛。在博拉—博拉岛上闪耀着银光的海滩背倚着椰林、青翠的丘陵和耀眼的木槿,再往里是晶莹清澈的泻湖。东来的信风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流,使这一热带地区的气温处在24℃~28℃。

珊瑚环礁只有一个通航入口,当地人称为莫图斯,使得这个泻湖成为一个天然的港口。博拉—博拉主岛的面积是直布罗陀的两倍,另外两个小岛图普阿和图普阿伊蒂都是火山口侵蚀形成的。两座峻峭的山峰雄踞博拉—博拉岛上,分别是海拔660米的帕希亚山和海拔725米的奥特曼努山。奥特曼努山曾经是一座火山。在火山喷发毁去其山顶之前,它曾隆起于海底之上达5400米。这座长期熄灭的死火山如今覆盖着茂密的绿色森林。玻利尼西亚人早在1100多年前就在岛上定居,并在此修建了几座庙宇。

知识点信风带

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因此被称为“信风”。西方古代商人们常借助信风吹送,往来于海上进行贸易,因此信风在被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有时又被称为“贸易风”。

信风的形成与地球三圈环流有关,太阳长期照射下,赤道受热最多,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高气压向南北两方高空低气压方向移动,在南北纬30度附近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产生气压差,气流从“副高”流向“赤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中的空气向南运行时,空气运行偏向于气压梯度力的右方,形成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南半球反之形成东南信风。在对流层上层盛行与信风方向相反的风,即反信风。

大堡礁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以东,南回归线与巴布亚湾之间的热带海域。大堡礁南北长约2000千米,东西宽20~240千米,包括约3000个岛礁和沙滩,分布面积共达34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活珊瑚礁群,因此也常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大堡礁生长在中新世时期,距今约有3000多万年。大堡礁共有大小3000多个珊瑚岛屿,是由一种微小的腔肠动物珊瑚虫长年累月“建筑”起来的,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珊瑚虫有350多种。它们体态玲珑,色泽艳丽,但却十分娇弱。大堡礁所处的水域,终年受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全年平均水温在20℃以上,加上这一带海域海水浅、含盐度和透明度高,非常适合珊瑚生长。一般的珊瑚最多不过长到80米厚,而这里的珊瑚厚度竟达220米,为世界之最。珊瑚虫具有坚硬的石灰质骨骼,喜欢聚居,繁殖能力很强。后一代在前一代的骨骼上繁殖生长。珊瑚虫有红、白、黄、绿等颜色,残骸每过35~335年就可增高1米,因为珊瑚虫的种类不同,使得珊瑚礁的生长速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