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异途,狐则在仙妖之间。故谓遇狐为怪可,谓遇狐为常亦可。三代以上无可考。《史记·陈涉世家》称篝火作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必当时已有是怪,是以托之。吴均①《西京杂记》称广川王②发栾书③冢,击伤冢中狐,后梦见老翁报冤④。是幻化人形,见于汉代。张鷟⑤《朝野佥载》称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谚曰:“无狐魅,不成村。”是至唐代乃最多。《太平广记》⑥载狐事十二卷,唐代居十之九,是可以证矣。诸书记载不一,其源流始末,则刘师退先生所述为详。盖旧沧州南一学究与狐友,师退因介学究与相见,躯干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时,乃类道士;拜揖亦安详谦谨。寒温毕,问枉顾意。师退曰:“世与贵族相接者,传闻异词,其间颇有所未明。闻君豁达不自讳,故请祛所惑。”狐笑曰:“天生万品,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为狐,正如呼人为人耳。何讳之有?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人不讳人之恶,狐何必讳狐之恶乎?第言无隐。”师退问:“狐有别乎?”曰:“凡狐皆可以修道,而最灵者曰豼狐⑦。此如农家读书者少,儒家读书者多也。”问:“豼狐生而皆灵乎?”曰:“此系乎其种类。未成道者所生,则为常狐;已成道者所生,则自能变化也。”问:“既成道矣,自必驻颜。而小说载狐亦有翁媪,何也?”曰:“所谓成道,成人道也。其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亦与人同。若夫飞升霞举,又自一事。此如千百人中,有一二人求仕宦。其炼形服气者,如积学以成名;其媚惑采补者,如捷径以求售。然游仙岛、登天曹者,必炼形服气乃能;其媚惑采补,伤害或多,往往干天律也。”问:“禁令赏罚,孰司之乎?”曰:“小赏罚统于其长,大赏罚则地界鬼神鉴察之。苟无禁令,则来往无形,出入无迹,何事不可为乎!”问:“媚惑采补,既非正道,何不列诸禁令,必俟伤人乃治乎?”曰:“此譬诸巧诱人财,使人喜助,王法无禁也。至夺财杀人,斯论抵耳。”《列仙传》载酒家妪⑧,何尝干冥诛乎!”问:“闻狐为人生子,不闻人为狐生子,何也?”微晒曰:“此不足论。盖有所取无所与耳。”问:“支机别赠⑨,不惮牵牛妒⑩乎?又哂曰:“公太放言,殊未知其审。凡女则如季姬鄫子之故事,可自择配。妇则既有定偶,弗敢逾防。若夫赠芍采兰,偶然越礼,人情物理,大抵不殊,固可比例而知耳产”问:“或居人家,或居旷野,何也?”曰:“未成道者未离乎兽,利于远人,非山林弗便也。已成道者事事与人同,利于近人,非城市弗便也。其道行高者,则城市山林皆可居。如大富大贵家,其力百物皆可致,住荒村僻壤与通都大邑一也。”师退与纵谈,其大旨惟劝人学道,曰:“吾曹辛苦一二百年,始化人身。公等现是人身,功夫已抵大半,而悠悠忽忽,与草木同朽,殊可惜也。”师退腹笥三藏,引与谈禅。则谢曰:“佛家地位绝高,然或修持未到,一入轮回,便迷却本来面目。不如且求不死,为有把握。吾亦屡逢善知识,不敢见异而迁也”师退临别曰:“今日相逢,亦是天幸,君有一言赠我乎?”踌躇良久,曰:“三代以下恐不好名,此为下等人言。自古圣贤,却是心平气和,无一毫做作。洛、闽诸儒,撑眉努目,便生出如许葛藤。先生其念之。”师退怃然自失。盖师退崖岸太峻,时或过当云。
【注释】
①吴均:南北朝梁代人,字叔痒,吴兴故鄣人(今浙江安吉)人,《四库全书》记其著《西京杂记》为误。实际上,《西京杂记》为西晋葛洪所作,其中记的都是一些西汉的遗闻佚事,夹杂一些怪谈的传说。
②广川王:就是刘齐。西汉宗室,汉武帝时袭爵为广川王。
③栾书:即栾武子,春秋时晋国的大夫,累升为中军元帅,曾败楚师于鄢陵。
④报冤:《西京杂记》上记载,广川王发掘栾书的坟墓,栾书的坟里东西全都腐烂了,只有一只白狐狸,被众人追逐,用戟戳伤了左脚,晚上,广川王梦见一个男子,头发眉毛都是白的,说:“为什么无缘无故地伤我的左腿?”用棍子打了广川王的左腿,王的左腿肿痛起来,长了一个疮,到他死的时候也没有好。
⑤张鷟:唐代文学家,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则(今河北深县)人,有笔记《朝野佥载》,小说《游仙窟》。
⑥《太平广记》:宋代李昉等编著的小说总集,一共五百卷。全书采录自汉朝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从447-455卷记载的都是狐狸的故事,只有九卷,不是十二卷。
⑦豼狐:即白狐。
⑧酒家妪:据《列仙传》,汉中有一个占卜的人叫呼子先,活了一百多岁,临走的时候,让一个酒家的老太婆给他置办行装,后来一位仙人带着两条狗来了,子先把一只给老太婆,一只自己骑着,狗变成了龙,他们到华阴山上去了。
⑨支机别赠:《集林》上记载,有一个人寻找河的源头,看见一个妇人在洗纱,就问她,她说这里是天河,给了那人一块石头,那人回来问一个叫严君平的人,他说这块石头叫织女支机石,就是分情给别人的意思。
⑩牵牛妬:见于李商隐的诗《海客》,“海客乘槎上紫气,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妬,聊用支机石赠君。”比喻爱情不专一。
⑩季姬鄫子:见于《春秋·鲁僖公十四年》,那一年夏天的六月,季姬和鄫子相遇在防,季姬让鄫子来朝见鲁僖公。《春秋公羊传》认为,鄫子来朝,就是为了请求鲁僖公的女儿季姬做妻子,认为他们是自由结合的。
赠芍采兰:见于《诗·郑风·溱洧》,说男女游春,互送花草来表示情意。
善知识:比喻通达的和尚。
洛、闽诸儒:就是指的宋代程朱理学。
【译文】
人和动物是不同类的东西,狐狸则处于人和动物之间。阴间和阳世是不一样的,狐狸则处于阴间和阳世之间,神仙和妖怪是不同的,狐狸则处于神仙和妖怪之间。所以说遇见狐狸是怪事也可以,说遇见狐狸是很正常的,这也对。上古三代没有记载不能考证。《史记·陈涉世家》上称篝火发出狐狸一样的叫声说:“大楚兴,陈胜王。“一定是当时已经有这样的妖怪了,所以陈涉才假托的。吴均《西京杂记》上说广川王发掘栾书的墓,打伤了墓中的狐狸,他后来梦见一个老头来报仇。由此可见狐狸变幻成人的形状,始见于汉代。张鷟《朝野佥载》上说唐初以来,百姓很多都侍奉狐狸神,当时的谚语说:“无狐魅,不成村。”那么是在唐代的时候狐狸神最多。《太平广记》上记载了十二卷有关于狐狸的故事,发生在唐代的占了十分之九,这可以说明上面的观点。各书的记载都不一样,狐狸故事的渊源及其发展,刘师退先生的书上写得最详细。因为旧的沧州南面的一个学者和狐狸是朋友,师退因此让这个学者介绍他和狐狸见面,只见狐狸的身材矮小,看上去像是五六十岁的人,穿着打扮既不像古代的人,也不像现在的人,有点像道士。彼此行礼也很镇定从容,谦虚谨慎。寒暄完了以后,就问师退要见他的意思。师退说:“世上和你们这个族类相接触的人,在传闻之中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有很多都让人觉得不是很清楚。听说你的性格很宽容开朗,不隐藏你自己的身份。所以想请你为我解一解迷惑。”狐狸笑了,说:“上天产生出多种多样的动物,各自命名。狐狸的名字叫狐狸,就和人的名字叫人是一个道理。叫狐狸为狐狸,就像叫人作人一样,有什么可避讳的?我们的族类中,有好的有坏的,就像人之中,也有好有坏一样。人不忌讳入有不好的,狐狸何必要忌讳狐狸有不好的呢?请你问吧,我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师退问:“狐狸之间有区别吗?”狐狸说:“凡是狐狸都可以修道,而其中最有灵气的是白狐。这就像农民家的孩子读书的人少,读书人家的孩子读书的人多一样。”师退问:“白狐是生来就很有灵气的吗?”狐狸说:“这和他的种类有关系。没有成道的狐狸生的狐狸就是平常的狐狸,成道以后生的狐狸,他生来就会变化。”师退问:“既然他已经成道了,那么就能够保持不衰老,而小说里面记载的狐狸也有老头老太太的,这是什么原因?”狐狸说:“所谓成道,是说他可以变成人了。他的生活的种种,生老病死都和人是一样的。如果说到升天成仙,那又是另外一件事情。就像一千或者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两个要做官的。那些炼形服气的,就像是做学问出名一样;那些迷惑人采补精气的,就像是那些选择一条方便的路途把自己卖出去的人一样。但是要游仙岛,登上天庭的席位,那必须是炼形服气的才行,那些迷惑人采补精气的,造成的伤害太多,往往会违反天界的法律。师退问:“禁令赏罚,是由谁来执行呢?”狐狸说:“小的赏罚由各家的家长来执行,大的就由地界的鬼神监督考察,如果没有禁令,狐狸来来往往没有形体,出入不留痕迹,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师退问:“迷惑人采补精气,既然不是值得提倡的方式,为什么不把它列为禁令呢?一定要等到他杀了人才惩罚他。”狐狸说:“这就像是设计骗取人家的钱财,让人家愿意给你钱财,王法没有办法禁止。到夺财杀人的这一步,才能够让他抵命。《列仙传》上记载的酒家里的老太婆,哪里被冥司抓住抵罪了呢!”师退问:“只听说狐狸给人生小孩,没有听说人给狐狸生小孩的,为什么?”狐狸微微地冷笑着说:“这没有什么好说的,狐狸要采补精气,所以有所取而无所给。”师退问:“狐狸的妻子别送给人,狐狸丈夫难道就不妒忌吗?”狐狸又讥笑他说:“先生您说这个话太无所顾忌了,确实是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的。凡是女孩子像季姬曾子那样的,都可以自己选择对象。妇人既然有了固定的配偶,就不能超越防线了。偶尔出轨,不合礼仪,就和人一样,都差不多,你可以由人的行为大致推测出来。”师退问:“有的狐狸住在人的家里,有的狐狸住在没人的荒郊野地,为什么?”狐狸说:“还没有成道的狐狸还没有和动物完全区别开来,最好是远离人,住在山林里是最方便的。已经成道的狐狸什么都和人一样,最好是和人在一起,住在城市里是最方便的。道行高深的,就无所谓城市和山林,住在哪里都可以。就像大富大贵的人家,他的力量足以可以得到任何东西,住在荒凉僻静的山村里和住在处于交通要道的繁华都市里是一样的。”师退和他谈了许多,狐狸最主要说的还是劝入学道,说:“我们辛苦了一两百生,才可以变成人的身子,你们现在已经是人身,相当于已经学了一大半了,却虚度日月,和草木一样随时间而老朽,真是非常可惜。”师退读了很多佛家的经典,就想和狐狸谈一谈禅,狐狸拒绝了,说:“佛家的地位非常高,但是如果修炼还没有到境界,一旦入了轮回,就迷失了自己原来的身份。还不如先求一个不死,才是我能把握住的事情。我也常常碰到真的佛真的师父,但还是不敢改变自己的想法。”师退临走的时候说:“今天能够和你相遇,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你没有什么话要忠告我的吗?”狐狸犹豫了很久,说:“三代以下的人恐怕都没有什么好名声,这是给三代以后的人说的。自古圣贤,都是心平气和,没有一点炫耀做作。洛、闽的那些学者,挤眉毛努眼睛,生出许多瓜葛。先生一定记住。”师退听了以后,觉得有些不痛快,怅然若失。因为师退平常就太过于锋芒毕露,当时有人说他有点过分。
【原文】
王西园先生守河间时,人言献县八里庄河夜行者多遇鬼,惟县役冯大邦过,则鬼不敢出。有遇鬼者,或诈称冯姓名,鬼亦却避。先生闻之曰:“一县役能使鬼畏,此必有故矣。”密访将惩之,或为解曰:“本无是事,百姓造言耳。”先生曰:“县役非一,而独为冯大邦造言,此亦必有故矣。”仍檄①拘之,大邦惧而亡去。此庚午、辛未间事,先生去郡后数载,大邦尚未归。今不知如何也。
【注释】
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译文】
王西园先生在河间当太守的时候,大家都说在献县八里庄河边晚上走路的人大多会碰见鬼,只有县里的差役冯大邦路过,鬼就不敢出来。有遇到鬼的人,假说自己是冯大邦,鬼也会躲避开来。王先生听说了以后说:“一个县里的差役能够让鬼感到害怕,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秘密地调查将要惩处他,有人为他开脱说:“本来没有这种事,是百姓造的谣言。”王先生说:“县里的差役不是只有冯大邦一个,但是百姓只造冯大邦一个人的谣言,这也说明其中有问题。”还是让人把他抓起来,大邦感到害怕逃走了。这是庚午、辛未年间的事情,王先生离开河间后几年,大邦还没有回来。现在不知道事情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