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华国学经典)
3006400000005

第5章 滦阳消夏录(一)(4)

有卖花老妇言:京师一宅近空圃①,圃故多狐。有丽妇夜逾短垣②,与邻家少年狎。惧事泄,初诡托姓名。欢昵渐洽,度不相弃,乃自冒为圃中狐女。少年悦其色,亦不疑拒。久之,忽妇家屋上掷瓦骂曰:“我居圃中久,小儿女戏抛砖石,惊动邻里,或有之,实无冶荡蛊惑事。汝奈何污我?”事乃泄。异哉,狐媚恒托于人,此妇乃托于狐。人善媚者比之狐,此狐乃贞于人。

【注释】

①圃:菜园。

②垣:围墙。

【译文】

有一个卖花的老太婆说:京城有一个房子靠近空的菜园,菜园里面有很多狐狸。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妇人深夜越过短墙,去和邻居家的男子亲热。她又担心这件事会泄漏出去,开始时假冒了别人的名字,后来两个人感情越来越好,她估计那个男子不会抛弃她了,就又撒谎说自己是菜园里的狐狸。那个男子喜欢她的美貌,对她的话一点都不怀疑,也没有就此拒绝她。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忽然那个妇人家的屋顶上有人扔瓦块而且骂人,说:“我在这个菜园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家的孩子开玩笑乱丢砖块石头,对邻居进行一些破坏是有的,但是绝对没有什么迷惑人放荡不羁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诬蔑我?”于是那个少妇私通的事被大家知道了。这件事真是奇怪呀,狐狸常常假借人的名义迷惑人,而这个少妇却假借狐狸的名义迷惑人。通常我们把善于迷惑人的女子称为狐狸,这个狐狸却比人更有节操。

【原文】

董文恪公未第时,馆于空宅,云常见怪异。公不信,夜篝灯以待。三更后,阴风飒然,庭户自启,有似人非人数辈,杂遝①拥入。见公大骇曰:“此屋有鬼!”皆狼狈奔出。公持梃逐之。又相呼曰:“鬼追至,可急走。”争逾墙去。公恒言及,自笑曰:“不识何以呼我为鬼?”故城贾汉恒,时从公受经,因举“《太平广记》载野叉欲啖哥舒翰②妾尸,翰方眠侧,野叉③相语曰:‘贵人在此,奈何?’翰自念呼我为贵人,击之当无害,遂起击之。野叉逃散。鬼贵音近,或鬼呼先生为贵人,先生听未审也。”公笑曰:“其然。”

【注释】

①遝:通“沓”。众多;重叠。

②哥舒翰:唐时突骑施哥舒部人,世居安西。天宝十二载,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寻封西平郡王。好饮酒,喜声色。此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引《幽通录》,哥舒翰有爱妾长得十分美貌,在哥舒翰外出时病死,哥舒翰很伤心,晚上一个人和她呆在一起,忽然有一个夜叉和几个鬼闯进来,说:“床上的贵人怎么样了?”“已经睡着了”,于是他们开始吃他的爱妾,哥舒翰很痛心,心想他们叫我贵人,大概我攻击他们不会受伤害,于是就暗中攻击他们,鬼吓得逃跑了。

③野叉:又叫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佛教徒所说的一种吃人恶鬼或腾飞空中、速疾隐秘之恶鬼。原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神灵。

【译文】

董文恪先生还没有考上科举成名的时候,在一个空房子里住着,人们说那里常常有奇怪的东西。董先生不相信,晚上点着灯做好了准备等待。三更以后,忽然起了一阵冷风,院子里的门自己开了,有几个像人又不是人的东西,簇拥着进来了。他们看见董先生非常惊讶,大叫:“这个屋子里有鬼!”都慌忙跑出院子去。董先生拿着棍子在后面赶他们,还故意大叫:“鬼追来喽,快点跑!”那些东西争先恐后地跳过围墙逃走了。董先生常常在闲聊时提到这件事,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把我叫做鬼?”故城的贾汉恒,当时正在跟着董先生学习经学,于是举了《太平广记》上的一个例子,说:“《太平广记》上记载夜叉们准备把哥舒翰小妾的尸身吃掉,哥舒翰正好睡在尸体的旁边,那些夜叉说:‘有贵人在旁边,怎么办?’哥舒翰心里想他们既然称我为贵人,那么我攻击他们肯定不会被他们伤害,于是起身攻击他们。夜叉们四散逃去。‘鬼’和‘贵’发音相近,大概鬼是称您贵人,您没有听清楚。”董先生笑着说:“有道理。”

【原文】

相传有塾师,夏夜月明,率门人纳凉河间献王①祠外田塍上。因共讲《三百篇》拟题②,音琅琅如钟鼓。又令小儿诵《孝经》,诵已复讲。忽举首见祠门双古柏下,隐隐有人。试近之,形状颇异,知为神鬼。然私念此献王祠前,决无妖魅。前问姓名。曰毛苌③、贯长卿④、颜芝⑤,因谒王至此。塾师大喜,再拜,请授经义。毛、贯并曰:“君所讲,适已闻,都非我辈所解,无从奉答。”塾师又拜曰:“《诗经》义深微,难授下愚。请颜先生一讲《孝经》可乎?”颜回面向内曰:“君小儿所诵,漏落颠倒,全非我所传本。我亦无可著语处。”俄闻传王教曰:“门外似有人醉语,聒耳已久,可驱之去。”余谓此与爱堂先生所言学究遇冥吏事,皆博雅之士,造戏语以诟俗儒也。然亦空穴来风,桐乳来巢⑥乎。

【注释】

①河间献王:即刘德,汉景帝的儿子,封地在河间,谥曰献,其人修学好古。

②拟题:清代人聘请名士在经书中选取可能要考的题目,事先做好,读熟,准备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抄袭。

③毛苌:西汉赵人。河间王博士,受诗于毛亨,所以后世称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

④贯长卿:西汉赵人。曾经担任荡阴令,爱诗于毛亨。

⑤颜芝:西汉河间人。据说秦始皇焚书的时候,他把《孝经》藏起来,到他的儿子颜贞才把《孝经》拿出来,叫做今文孝经。

⑥空穴来风,桐乳来巢:语出《庄子·齐物论》。比喻让人有空子可钻。

【译文】

据说有一个教书先生,在月光朗照的夏夜,带着学生在河间献王祠外面的田梗上乘凉。大家说起《毛诗》三百篇的拟题,声音宏亮如同钟鼓。然后又让小孩子背诵《孝经》,等他们背完了以后又开始讲解。忽然抬头看见祠门一对古柏下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人。教书先生小心地往那边靠近,看到那些人的形状和常人不同,知道是神鬼一类的东西。但是教书先生心想这是献王的祠堂前,一定不会有妖怪。于是上前询问那些人的姓名。那些人说是毛苌、贯长卿、颜芝,因为拜谒献王所以到了这里。教书先生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又再次行礼,请求他们讲授经义。毛苌和贯长卿都说:“你所说的,我刚才已经听见了,我们都理解不了,所以回答不了你的问题。”教书先生又行礼说:“《诗经》含义深邃,微言大义,大概我们这些愚笨的人难以理解。可不可以请颜先生给我们讲一讲《孝经》?”颜芝转头向里说:“你的小孩子念诵的《孝经》,有很多缺漏颠倒的地方,完全不是我所传授的本子,我也没有可以说的。”这时,忽然听见有人传献王的话说:“门外面好像有人喝醉了说胡话,吵闹了很久,可以把他赶出去了。”我觉得这件事和爱堂先生所说的学究遇见阴间的官吏的事情一样,都是有见识的读书人,故意编造笑话来讥讽那些志趣不高,目光短浅的读书人的。也算是“门户有空洞,风就会钻进来。桐子长得像簸箕,鸟就喜欢在里面安巢。”

滦阳消夏录(三)

【原文】

丁亥春,余携家至京师。因虎坊桥旧宅未赎,权住钱香树先生空宅中。云楼上亦有狐居,但扃锁杂物,人不轻上。余戏粘一诗于壁曰:“草草移家偶遇君,一楼上下且平分。耽诗自是书生癖,彻夜吟哦莫厌闻。”一日,姬人启锁取物,急呼怪事。余走视之,则地板尘上,满画荷花,茎叶苕亭①,具有笔致。因以纸笔置几上,又粘一诗于壁曰:“仙人果是好楼居,文采风流我不如。新得吴笺三十幅,可能一一画芙蕖②?”越数日启视,竟不举笔。以告裘文达公,公笑曰:“钱香树家狐,固应稍雅。”

【注释】

①苕亭:高耸的样子。

②芙蕖:荷花的别名。

【译文】

丁亥年春天,我带着全家来到京城。因为虎坊桥的老房子还没有赎回来,就暂且先住在钱香树先生的空房子里。据说他们家楼上有狐狸住着,但上面主要是放杂物,用钥匙锁着,人不轻易上去。我曾经开玩笑在墙上贴了一首诗,大意是:“我匆匆忙忙搬家到这里凑巧碰见了你,我们平分了这座楼的上下层,沉溺于诗歌是我这个书生的爱好,听见我整夜的朗诵你可不要觉得厌烦。”一天,我的小妾打开锁取东西,突然大叫怪事。我跑来一看,原来地板上沉积的灰尘上,画满了荷花,荷花的枝干高耸,很有韵味。我于是把纸笔放在桌子上,又在墙上贴了一首诗,大意是:“狐狸先生你真是我的好邻居,你的文采风流我自叹不如,最近我刚刚得到三十张吴笺,你能不能帮我在上面一一都画上荷花呢?”过了几天,我把楼上的门打开看,纸上居然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我把这件事告诉裘文达先生,他笑着说:“钱香树家里的狐狸,当然应该稍微有文化一些。”

【原文】

奴子魏藻,性佻荡,好窥伺妇女。一日,村外遇少女,似相识而不知其姓名居址。挑与语,女不答而目成,径西去。藻方注视,女回顾若招。即随以往,渐逼近。女面赪,小语曰:“来往人众,恐见疑。君可相隔小半里,俟到家,吾待君墙外车屋中,枣树下系一牛,旁有碌碡①者是也。”既而渐行渐远,薄暮,将抵李家洼,去家三十里矣。宿雨初晴,泥将没胫,足趾亦肿痛。遥见女已入车屋,方窃喜,趋而赴。女方背立,忽转面,乃作罗刹形,锯牙钩爪,面如靛,目睒睒如灯。骇而返走,罗刹急迫之。狂奔二十余里,至相国庄,已届亥初,识其妇翁门,急叩不已。门甫启,突然冲入,触一少女仆地,亦随之仆。诸妇怒噪,各持捣衣杵乱捶其股。气结不能言,惟呼“我我”。俄一媪持灯出,方知是婿,共相惊笑。次日,以牛车载归,卧床几两月。当藻来去时,人但见其自往自还,未见有罗刹②,亦未见有少女。岂非以邪召邪,狐鬼乘而侮之哉?先兄晴湖曰:“藻自是不敢复治游,路遇妇女,必俯首。是虽谓之神明示惩,可也。”

【注释】

①碌碡:石制的圆柱形农具用来轧谷物,平场地。

②罗刹:佛教中指恶鬼。

【译文】

我家的仆人魏藻,性格浮浅放荡,喜欢偷看妇女。一天,他在村外面碰见一个女孩,觉得有点面熟又不知道人家的姓名和住的地方。于是就去上前搭话,那个女孩没有回答他但是使了个眼色,一直往西边去了。魏藻望过去,那个女孩就回过头好像招呼他的意思。于是魏藻就跟着她走,渐渐两人越走越近。那个女孩脸红着小声地对他说:“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我怕他们会怀疑。你可以和我隔大约不到半里的距离,等到了我家,我会在墙外放车的屋子里等你,那个枣树下牵了一头牛,旁边有碌碡的房子就是我家。”魏藻跟着女孩越走越远,傍晚的时候到了李家洼,这里离魏藻家已经有三十里了。这时下了一天的雨刚刚放晴,地上的泥巴快要把小腿都淹没了,他的脚趾头也走得又肿又痛。远远看见那个女孩已经进了车屋里,这才暗暗高兴起来,急忙赶去赴约。一进屋,那个女孩本来背对着他站着,突然转身,变成了一个罗刹的模样,长着刀锯一般的牙齿,钩子一样的手,脸色发青,眼睛像灯光一样闪着。他吓得赶忙往回走,罗刹快速地在后面追。他狂奔了有二十多里,到了相国庄。这时已经是夜里九点了,他认出了自己丈人的房子,于是急忙敲门。门刚刚打开,他一下子冲了进去,把一个女孩子撞倒在地,自己也跟着倒下去了。家里的妇女们都很生气,吵闹喧哗着,每个人拿着一个捣衣服的棍子打他的屁股。他的气一下子结住了说不出话来,只是叫:“我,我……”过了一会儿,有个年纪稍微大点的妇人拿着灯出来了,才知道被打的人是女婿,大家又惊讶又好笑。第二天,用牛车把他运回来,他在床上呆了将近两个月才养好伤。魏藻来来去去的时候,旁边的人只看见他自己一个人来来去去,没有看到有罗刹,也没有看到什么女孩。难道是他的邪念招来了邪物,狐狸或是鬼怪乘机戏弄他。我的去世的哥哥晴湖说:“魏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到处乱逛,路上碰见妇女,一定把头低着。如果把这个看作是神明的惩罚,也是可以的。”

【原文】

张明经①晴岚言:一寺藏经阁上有狐居,诸僧多栖止阁下。一日,天酷暑,有打包僧厌其嚣杂,径移坐具住阁上。诸僧忽闻梁上狐语曰:“大众且各归房,我眷属不少,将移住阁下。”僧问:“久居阁上,何忽又欲据此?”曰:“和尚在彼。”问:“汝避和尚耶?”曰:“和尚佛子,安敢不避?”又问:“我辈非和尚耶?”狐不答,固问之,曰:“汝辈自以为和尚,我复何言!”从兄懋园闻之曰:“此狐黑白太明,然亦可使三教②中人,各发深省。”

【注释】

①明经:即是贡生。指经考选升入国子监读书的秀才。

②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教起初是对立抗衡不相容。唐代开始提倡三教同一,明清时期三教基本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