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细节全书
3007000000056

第56章 提升做人的高度(8)

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下,晚上要开会,抱怨的人会想“又开会,怎么不在工作时间开啊?我女朋友的约会怎么办”,不抱怨的人会想“原来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生活会这么累啊”,不抱怨的会想“又过一天了,今天还真有不少收获,现在马上好好休息,明天还要好好工作”。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抱怨成了做人的一个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地生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或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虽然有太多的不如意,可如果换一种心态,那么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所谓命运,是辛苦付出和积极拼搏的结果。抱怨命运不公或者感叹自己命不好的人,肯定是一个懒惰、懦弱、不肯努力付出的人。时间改变不了一切,停止抱怨,付出却能改变命运。

现实中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不公平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抱怨发牢骚,否则,如果在抱怨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摘除有色眼镜,把猜疑抛在脑后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不能自拔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林妹妹,年纪轻轻的就香消玉殒了,追根究底源于她的想不开。林妹妹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她本来身体就弱,加之常常在猜疑中度日,使自己情绪沮丧,常暗自垂泪,结果是身心俱毁。

好猜疑的人常常会歪曲地理解别人善意的、正常的言行。例如别人赞扬他,他会怀疑是在挖苦、讥讽他;别人批评他,他又会怀疑是攻击他;别人不理他,他又怀疑别人是在孤立他。狭窄的心胸使他无法容纳别人对他的正确评价。

猜疑是一种主观的想象和推测,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人之所以产生猜疑心理,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太主观。好猜疑的人常常会戴上“有色眼镜”去观察人,用别人的举动来验证而不是修正自己的看法,因而常常歪曲事实,对别人产生怀疑。

(2)不自信。好猜疑的人总要以别人的评价来作为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标准,很在乎别人的说长道短。而当别人的态度不明朗时,他们往往要从不利于自己的方面去猜疑,自寻烦恼。

(3)轻信。好猜疑的人常常会听信流言,不做调查分析,从而产生疑虑。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危害身心健康。

猜疑是人际关系的大敌。猜疑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疏远同学或同事间的关系,无端地挑起同学、同事和朋友间的矛盾纠纷,也很影响自己的情绪。

有的人一听流言,就暴跳如雷,“听风就是雨”,迫不及待地找上门去讲理争辩。由于缺乏调查研究,找错了说理对象,反倒使自己十分尴尬。不无端地猜疑别人,理智、冷静地对待别人的猜疑,这就是我们应保持的正常心态。

人生在世,难免受他人的议论,只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相信别人也不会跟你过不去。相反,一切都要按别人意志去做,自己又怎么个活法?对似是而非的流言,不要偏听偏信,要用理智分析对待,静观事情的变化,切勿感情用事。

好猜疑的人,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开朗、豁达、大度的性格。需要澄清的事实,诚恳同别人交换意见;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过分计较,不必过分在乎别人的态度与说法。

在生活中,哪怕是一点点猜疑,也可能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皆如此。把心放宽,不仅能克服猜疑,还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法宝。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必然是一个懂得信任的人,一个敞开心扉的人,一个善于自我克制的人。让我们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吧,这样就可以把猜疑抛在脑后了!

不跟自己过不去,要学会原谅自己

面对眼前令自己愧疚痛心的事,要学会自己宽容自己。自我责备是痛苦的,正所谓覆水难收,痛苦只会让我们沉沦,别放走现在的幸福。或许我们可以补救自己的过失,但我们仍然要怀着快乐的心情去做。

玛格丽特·桑斯特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十几年前,她遇到一位一条腿严重扭曲的男孩。极富同情心的玛格丽特立即将这个男孩带到医院做了外科检查。检查后发现,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手术,小男孩的腿是完全有可能康复的。经过多方奔走和说服,医院同意减免一部分医疗费用,一位银行家开出了一张限额支票,小男孩的家人以及玛格丽特本人也筹集了一部分资金。

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当有一天,我看到小男孩居然跑了起来,”玛格丽特回忆道,“我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现在,小男孩已经变成了一位健壮的小伙子。”玛格丽特向她的听众问道,“你们知道他今天是做什么的吗?”玛格丽特顿了一下:“他因为抢劫,正在监狱里度着他的三年刑期。”

说到这里,台下一片寂然,玛格丽特已是泪流满面。她哽咽着继续讲述道:“这是我一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我只顾忙于教他如何走路,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教他应该往哪里走!”

正如上文中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我们每一个人做了愧疚的事后都会不安与后悔,但愧疚无法挽回我们的失误,心理专家这样忠告我们:把苦恼与不幸看作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我们遭遇不幸,抬起头,严肃对待它,并且说:“没事的,这一切都会过去。”有时候,虽然我们做得不对,但对于无法挽回的现实,我们似应当笑着应对。自责并不能使自己的过失减轻,只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玛格丽特·桑斯特做得已经很好了,她帮助小男孩治疗残疾,对男孩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但如果把男孩的堕落也归结到玛格丽特·桑斯特身上,那便成了天大的错误,这样的话,谁还敢继续去做社会公益事业呢?

一天,同学们发现讲桌上一只装满牛奶的瓶子竖立在一个很重的石罐中。上课的时候老师拿起牛奶瓶,朝石罐里用力摔去。同学们看着石罐里的瓶子残片,很惊诧地看着老师。“同学们,这堂课与我们的课文没有关系,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覆水难收,徒劳无益。”老师指着石罐中的牛奶继续说:“你们可以永远为这杯牛奶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没办法使牛奶和瓶子恢复原样了,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情,记住这只瓶子。”

当我们为一些小事在精神上折磨自己,我们的身体也同样受到了打击。明明知道事实无法挽回,却偏要去挽救;明知道已经失去,却偏要固执地去为此痛苦不已,这样做不仅无益,而且对我们的身体、生活甚至人生都是一种无谓的浪费。

学会自己宽容自己,别把手中的幸福轻易放弃,即使有些事难以挽救,我们也要怀着快乐的心情去做。

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向嫉妒说再见,化嫉妒为向上的动力

培根曾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克服嫉妒心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短处,也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就不会有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当看到自己的不足时,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加倍努力,奋起直追。尤其要克服乱攀比的心态,要善于学习,勇于超越,久而久之,嫉炉心理就会消失。

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微妙。可以说只要是身心健康的人或轻或重地都有嫉妒心理,只不过是有些人易表露,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有此心理并非坏事,如果把此问题处理好了,则是一种催人积极奋进的原动力——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千万要警惕,切莫被列入嫉妒者的行列。那么,应该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

正视嫉妒。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如果一个人的态度是端正的,却依然是遭嫉妒,在这种情况下,最要紧的是不怕。嫉妒这东西,也是欺软怕硬,你越怕,越是忧心忡忡地不敢前进,它便越凶。因为怕不但不会感动嫉妒者,反而会给人家提供把柄。当你对嫉妒者置之不理,挺胸阔步走上去时,嫉妒者的气焰反而会熄灭。鲁迅曾讲:对待嫉妒者,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开阔心胸。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要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胸,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从经常产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要多向身边那些性情开朗、心胸开阔的人学习,要不断地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学小心眼。同时要在生活实际中不断对自己的心胸做测验。有一个人自知他经常出现嫉妒心理,便向一个性情开朗的朋友多次求教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那个朋友说,办法十分简单,只要你不去计较,便立即见效。这个人一想,的确是那么回事,后来,他凡是碰上对别人心生不满的时候,便想朋友的话,便觉得自己不会嫉妒别人了。

见贤思齐。当别人幸运的时候,或在地位上超越了你的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幸,为自己达不到而怨恨别人,感到愤愤不平,甚至放野火。在这种情况下,应严格要求自己,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缺点,把别人的成绩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见强思嫉为见强思齐。从某种意义上讲,嫉妒是推动竞争的一种原动力。当看到他人在能力、成绩或其他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应下定决心赶超,采取奋起直追的态度。

有两个年轻人,大学毕业的时候,都是学校的高材生,但到了工作岗位,其中一个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做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另一个便在心里生出一种说不上来的味道,于是在别人赞扬老同学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一些对方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的话。有一回,他在说老同学不是的时候,一个长者严肃地对他说:“年轻人,要努力赶上人家才对,怎么能嫉妒人家呢?你和他一样,都是年轻人,他能做到的,你为什么不能超过他呢?”长者的话,如醍醐灌顶。于是,年轻人发奋了,他从心里鼓足了劲,决心要赶上并超过他的老同学。经过一段努力,他也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正确比较。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对了,烦恼情绪就会少了。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就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满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与怨恨交织的复合情绪,它埋在心里折磨自身,表现出来则贻害他人。除了注意自身修养外,还应学会自控情绪。可多读一些情操高尚的书籍,多听格调清新的音乐,培养开阔的胸怀。

遇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重自爱,与人为善。这样,就可抵御嫉妒的入侵。

烦恼皆由心生,心无挂碍得大自在

周华健有一首名为《最近比较烦》的歌,深得人们喜爱,因为这首歌真实表现了现代人的切实感受,唱出了多数人的心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却不是快乐与日俱增,而是凭空增加了许多烦恼,笑声越来越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生活中,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我们整日劳苦奔波,身不得闲,而心灵欲念膨胀,被杂念纠缠,故亦不得闲,烦恼便由此而生。所以说,烦恼皆由心生。

佛教第二代传人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诉说他内心不安,希望达摩祖师能帮他把心静下来。达摩祖师让他拿心来,才肯替他安心。慧可找了半天回答说没找到,达摩祖师说:“给你安心竟然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