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飞向宇宙(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3010400000018

第18章 飞向宇宙的先行者(3)

2001年1月,她参加了在莫斯科近郊的明星城的训练,开始准备10月份的太空之旅,她的角色早就被确定为“联盟号飞行工程师”,届时她将坐在“联盟”号TM—33的左边的椅子上。

头几个月的训练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其中200个小时花在学习“联盟”号的各个系统上。另外,她还用了150小时来熟悉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部分。然后,艾涅尔和另外2名将和她一起飞赴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一起在对接模拟器里进行了15个课时的手动返回地球训练,最后进入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模块。这其中还要不停地进行身体训练,每周训练2—3次。每3月进行一次体检。

8月底,艾涅尔等3名宇航员飞赴位于美国休斯敦市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约翰逊太空中心,在那里进行了一周的模拟训练,目的在于熟悉国际空间站的美国部分。

至此,艾涅尔的太空之旅总算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日程安排得仍相当紧张,整个9月份都在考试、测试中度过的,还要接受一系列的身体测试,只有全部通过这些测试,他们才能拿到俄罗斯医疗委员会颁发的飞行许可证。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太空服都依尺寸准备好了。

最后一次也是最折磨人、时间最长的测试是对整个任务过程的模拟。整个模拟过程长达10小时,宇航员必须身穿太空服,模拟时数名专家站在旁边,他们将一个个的难题抛给宇航员。等模拟结束,艾涅尔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仍不能立即休息,因为他们还要向这些专家解释那样解决难题的原因。

这些考试的难度都非常大,受测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最敏捷的分析,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决定。但艾涅尔都顺利过关,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深厚的俄语功底为她节省了不少时间。

“联盟TM—33”宇航飞船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月21日8时59分升空了。艾涅尔一行3人就此拉开了奔赴国际空间站的行程。

升空后不到9分钟,第三级火箭脱落,“联盟”号便进入了预定轨道,靠太阳能提供动力。

10月23日10时44分,在艾涅尔和队长阿法纳西耶夫以及地面控制飞行指挥员的密切配合下,“联盟”号和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12时16分,舱门打开,艾涅尔第一个从“联盟”号进入空间站,受到了空间站上的3名宇航员的热情欢迎。这标志着她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女性。随后,艾涅尔便按计划紧张地开始进入科学实验。

在10月30日的例会上,同事埃瓦尔德对艾涅尔的表现进行了评价:“艾涅尔在飞行工程师这个位置上干得非常出色,她的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她的模范作用将激励更多的欧洲妇女投身科学,甚至太空飞行。”傍晚,艾涅尔等3人进入即将被替换下来的“联盟”号,于22时37分关上了舱门,然后与空间站分离,开始了回程。

宇航员怎样睡觉

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就会失去上下的参照坐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你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英国第一位宇航员——迪莫西·皮克

2009年,英国陆军航空兵试飞员,37岁的迪莫西·皮克,获选成为欧洲宇航局第一位英国籍宇航员。

英国首位宇航员——迪莫西·皮克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揭晓仪式上,皮克与另外5位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宇航员入选欧洲航天局新的太空飞行计划。

6位新的宇航员中,2位来自意大利,其中包括1位女性,克里斯托弗雷蒂,她也是欧洲航天局挑选的第一位女宇航员。另外,法国、德国和丹麦也各有1名。

英国籍宇航员入选对许多人来说有点意外。多年来,英国历届政府一直认为,载人航天飞行耗资巨大,不如探索无人驾驶航天飞行。这样的宇航策略使得英国籍的宇航员很难有机会进入太空,他们不得不靠争取私人赞助或加入其他国籍实现梦想。

翻开欧洲宇航历史,首位进入太空的英国籍宇航员是谢菲尔德出生的化学专家海伦·夏尔曼,她在1991年靠私人赞助搭乘俄国的航天器登上了“和平”号空间站。

在她之后另外还有3名英国出生后来加入美国国籍的宇航员曾进入太空。

欧洲航天局说,新挑选的宇航员的评判标准完全是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与他们所属国家政府的航天政策无关。

迪莫西·皮克1982年加入英国陆军航空大队,担任直升飞机试飞员,有3000小时的飞行时间积累。

皮克对家人和朋友对他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历时1年多的挑选过程很艰苦,过去几周来等待结果更是让人难熬。

新的宇航员从2009年9月份起开始为期18个月的集训,然后再进行具体航天任务的特别训练,让他们完全做好进入太空的准备至少还要3年半的时间。

宇航员怎样洗漱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宇航员刮胡子一般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时还必须十分小心胡子茬从剃须刀边漏出来。太空舱本来就十分狭小,环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细小的胡茬飘在座舱里,清理起来会十分困难。

太空理发也很不容易,因此无论男女宇航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但是长时间的飞行,头发又会长长,怎么办?宇航员必须发扬团结精神互相帮助,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

进入太空的首位华人——王赣骏

王赣骏,物理学家,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

王赣骏祖籍中国江苏盐城,1940年6月16日出生于江西。王赣骏生下不久即随父母迁居重庆,抗战胜利后到上海。

1948年,王赣骏进入上海正志小学(现名常熟路小学)读书。1952年,他随父母迁往台湾。其后,就读于台北市师范大学附中,学习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王赣骏1960年,王赣骏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数学系,因为他希望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1963年,王赣骏随家人移民美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物理学。1967年获学士学位,一年后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仍继续在该校深造,专读固态物理、流体力学和声学,尤其注重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并于1971年获博士学位。

1972年至1988年间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工作。1975年成为美国公民。

1974年,王赣骏建议在宇宙飞船上做“零地心吸力的液状况”实验,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开征求在宇宙飞船上进行的科学实验项目,结果在全美共500多个实验应征计划中,王赣骏的“零地心吸力的液体状况”项目成为获准接纳的14个项目之一。

1984年6月,王赣骏被选为第一位到太空操作自己设计的实验载荷专家。

他于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7天的太空飞行,并完成自己设计的零重力下液滴动态行为的物理实验。

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杨利伟简历

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杨利伟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1965年6月21日生,身高1.68米,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

1983年考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后于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在当时改为陆军。

2003年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2”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5”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中国载人飞天梦的实现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监视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方法,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船舱中的杨利伟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升腾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的字句。

飞船飞行到第七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神舟5”号

“神舟5”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毫米,总重7840千克。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2003年10月15日9时,负载着“神舟5”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于次日6时28分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安全着陆。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