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从故事中学会明辨是非(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3011000000003

第3章 不为利动清正廉洁(3)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63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致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拒绝重金高官的关天培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1781年1月8日,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县)。父亲关自明是个武庠生,并无功名。天培幼年时读过儒书,由于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就自谋生计,继而投身行伍,当普通士兵。1834年,他被提升为广东水师提督,镇守虎门要塞,直至抗英殉国。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小故事: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关天培任扬州营中军守备时,数任县官皆未抓获私铸金币犯而被革职。最后,有人推荐关天培担此任,他用引鱼上钩妙策捉住私铸犯,私铸犯给他重金,被他拒绝。嘉庆二十二年,仁宗皇帝以“军政制府保题年壮技优,晓畅营务”为名,多次引见天培,并连升两级。

道光十四年(1834年),关天培任广东水师提督,一入南雄,便下《入境告示》:不准送上任银,不许铺张浪费……偏偏顺德有个张玉堂都司,送来34块龙洋,他不仅拒收,还责罚他一番,将他从都司降到把总,连降3级。

关天培一到广东就听人反映十三行总商伍绍荣及东莞巡洋船与鸦片贩内外勾结,走私贩毒。他经实地调查,抓住把柄,与林则徐一起提审这些犯人。伍绍荣说,愿以家资报效关大人。关天培断然说:“本大人不要钱,要你脑袋尔!”接着将东莞巡洋船主斩首示众,大振水师虎威。

道光十九年(1839年)11月4日~13日,10天内,关天培亲率水师连续6次击败英贼的野蛮进犯,迫使英侵略者一直不能以武力打开广州这个重要门户。英侵略者头子查·义律见武力打不开广州门户,便暗中派人星夜送信,允他高官、重金,妄图收买关天培。关怒斥送信者,将其重掷在地上,并挥刀砍下身边碗口粗木棉树,说:“告诉你的主子,高官、重金都收买不了我,我人在广州在,誓与广州共存亡。”

关将军阵亡后,其家人孙长庆,拼命跑上山寻找他的残尸,最后扛着他一条腿下山。英国侵略军钦佩关将军到五体投地,最后,以英国最高礼节放24响礼炮送关将军残尸下山。

关天培是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他为巩固祖国南方海防,为根除鸦片祸害,为捍卫祖国的主权,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独立,竭尽心力,鞠躬尽瘁,最后用热血和生命,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

不为名利颠倒的居里夫人

明鉴照形,美恶毕见。

——《新唐书》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她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在她上大学的时期,有一次,她正在图书馆里伏案攻读,突然晕倒在地,有的同学找来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原来是因为玛丽忘记了吃饭。忘记吃饭,对于玛丽来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她的姐夫、姐姐常常为这件事操心,玛丽也常常为这件忘却了的事情发笑。每当晚上10点钟,图书馆闭馆了,玛丽才带着惋惜的心情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继续用功,一直到后半夜2点钟。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早晨起床的时候,洗脸盆里的水冻成冰块,就连水壶里的水也结成了冰。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弄得这位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容颜憔悴。然而,在向科学之巅攀登的玛丽,却像那冰山上的雪莲,开得那样火红,放射出绚丽的异彩。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她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从此,玛丽的研究内容扩充到许多方面。在研究金属磁性的试验中,在物理学会的会议席上,玛丽结识了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崎岖的小路上相识,在向科学顶峰的攀登中结成伴侣。从此玛丽·居里成了不可分开的名字。

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铀的盐类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当时,这种神秘射线的来源对科学家们来说,还是一个算不出答案的难题。居里夫妇正是从解决这个难题入手,开始了他们共同的生活和战斗。他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终于从沥青状铀矿里先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亨利·贝克勒尔的难题攻下以后,居里夫妇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脚步,而是继续向光辉的顶点前进!当时,几乎所有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对于镭的发现都持观望态度。因此,居里夫妇又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攻坚任务:下决心,从沥青状铀矿中取出“相当”分量的镭,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这种“神秘”射线的存在。

没有钱买沥青状铀矿做试验,他们就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供试验用;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借用所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木板房搞实验。两位科学家向大自然的开战就这样开始了。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要在盛矿渣的大桶里每次搅拌好几个小时,是一项艰巨的体力劳动。小屋里散发出来的刺激性很强的蒸气使人窒息。居里夫妇正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着提取“镭”的不懈的搏斗,为了使实验不间断,他们往往就在这里,边做实验,边做顿简单的饭来充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4年时间过去了,尽管居里夫妇历尽了千辛万苦,可是把镭分析出来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不卫生的工作环境又使皮埃尔·居里患上了四肢疼痛的病症。玛丽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她需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搅拌,把大桶里的流汁倒出来,如蒸馏、结晶等等。化学处理的繁重劳动,累得玛丽像瘫痪了一样。每到晚上,她照料完孩子,又要开始他们的论文写作,有时整天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这对年轻的夫妇没到过一次戏院、没有去听过一次音乐会,甚至没有访问一次朋友。可是,仅用一年的时间,居里夫妇竟写出过3篇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文。正像玛丽·居里后来回顾这段艰苦历程时所说:“在这间简陋的木板房子里度过的几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最幸福的、完全献身于工作的时期。”

1902年深冬的一个雪夜,居里夫妇肩并着肩、手挽着手,迎着万家灯火,踏着厚厚的积雪,习惯地向他们的实验室走去。当皮埃尔·居里划火柴开门的时候,被玛丽·居里拦住说:“不要点亮。”他们摸黑走进小屋,顿时惊呆了。这间简陋的木板房简直成了一个魔宫:从瓶子里、罐子里、桶里放出一片晶莹的蓝光,特别是那支盛试验产物的玻璃管里,放射出来的光更加强烈。看不见的射线,看见了!神秘的射线揭穿了!他们日思夜想的镭诞生了!可是,谁曾想到这世界上第一克镭竟是居里夫妇从八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碎屑中,经过整整4年的辛勤劳动才提炼出来的。它像镶嵌在科学之巅的一颗明亮的珍珠,被不畏劳苦的居里夫妇亲手摘下来了!这一克镭的诞生包含着居里夫妇多少次失败的教训,多少次胜利的喜悦啊!

居里夫妇发现镭的伟大功绩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荣誉,像一声春雷轰动了整个世界。外国科学界的诚挚邀请电,各地发来的热情贺信,像雪片一样飞来;怀着崇高敬意的来访者络绎不绝;毫不相识的人,请求他们亲笔签名留念;摄影师赶来拍照;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当玛丽·居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时,饥饿、寒冷、清贫和冷眼包围着她、侵扰着她,她对这一切曾做出响铮铮地回答:决不屈服!刻苦学习!今天,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像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居里夫妇用坚定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

一次,有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这位科学家,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对于研究出来的东西——镭,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我们的发现可以获利,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这上面我们不应该有什么优先权。何况镭是对于病人有好处的……依我看,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他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

巨额的诺贝尔奖金,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并不稀罕它,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

瑞士的日内瓦大学公开提议,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们到大学讲学。作为普通中学教师的居里夫妇认为,这样做尽管对自己有利,但会影响甚至会中断他们的研究工作,因而谢绝了,仍旧在他们那间破旧的木板房里做实验。

皮埃尔·居里逝世以后,居里夫人把他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一个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她说:“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够使病人减轻一些痛苦,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劳的了。”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却有自己的见解,她说:“贫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劳的双手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