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1
3016500000014

第14章 任职左拾遗与(6)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焉用:何必要。完:完好无损。子孙都死在战场上了,我又何必留着这条老命独自活着呢?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投杖:扔掉拐杖。一同行走的人也为我感到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骨髓干:形容身体衰老,精神枯竭。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介胄:铠甲和头盔。长揖别上官: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地对地方长官行礼告别。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老伴在路边伤心地哭,身上穿着单薄的衣衫。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孰知:谁知。明知与她是死别,仍为她的寒冷而伤心。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加餐:多吃饭,多保重之意。她也明知我此去不会回来了,但还是劝我多保重。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土门:土门口,在今河南孟县附近,是唐军把守的要地。杏园:今河南汲县东南的一个镇,唐代称杏园渡,也是唐代军队镇守的要地。土门口的墙壁很坚固,杏园水流湍急敌人要渡也很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势异:这里是说眼前的军事形势和邺城溃败时不同,自己即便是死也不会马上就战死。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人生总有离合聚散,哪能选择衰年还是盛年?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老人在少壮时,应是唐玄宗时国泰民安的时代,因此回忆往日,不由得要长长叹息。迟回:犹豫徘徊,内心茫然。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到处都在征兵,烽火燃遍了每一座山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一尸骨成山草木都散发着腥气,鲜血淌红了山川原野。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哪里还能有一块安居的土地呢?我怎敢再留恋故乡?盘桓:徘徊不前,留恋之意。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丢掉自己的穷家,我忧伤的心肝肺都轰然破碎了。

【经典品评】

全诗共分四层,从开头到“长揖别上官”为第一层,写老人扔掉拐杖从军。从“老妻卧路啼”到“还闻劝加餐”为第二层,写老人和老伴告别的情景。从“土门壁甚坚”到“迟回竞长叹”是第三层,写老人努力劝解老伴放宽心。第四层从“万国尽征戍”到结尾,写老人对国家形势和自己责任的认识。

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既写了老人弃家别妻时的凄苦和悲壮,同时也表现了下层百姓舍己救国、支持平叛的爱国精神。诗句曲婉情悲,感人肺腑。

无家别

【导读】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是“三别”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描写一个从邺城前线战败归乡的老兵,又被县吏召去本州服役的情景。全诗以老兵自述的口吻写成。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详解详析】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造反,中原沦陷,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天宝后,这里指安史之乱后。园庐:指村落。蒿藜:野草。这几句是说,安史之乱后,萧条冷落的田园中只剩下了野草。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村里的一百馀户人家,在乱世中各奔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活着的人没消息,死去的已化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贱子:败兵的自称。阵败:邺城之败。旧蹊:旧路,代指故居。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走很久巷内都空无一人,形容荒凉。日瘦:日色暗淡无光。是融情入景手法。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形容人烟稀少,狐狸等野兽出没横行。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哪里还有街坊四邻?只剩下一两个寡妇老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鸟儿还恋着旧枝呢,我姑且穷困地居住吧。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方春:时当春季。荷锄:扛着锄头。灌畦:浇灌田地。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习鼓鼙:重召入伍。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本州役:在本州的军队服役。携:牵挂、顾念。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终转迷:辨不清方向。这句是说只有我一人被派兵役,走远了会迷路,不知会漂泊何处。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家乡空空荡荡没人了,其实远近都一样。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痛惜母亲已死去五年了,安史之乱至此正好五年。委沟溪:指人死后在沟溪里无人安葬的惨状。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这句是说母亲养儿子沾不上光得不到奉养。两酸嘶:母与子二者都酸楚地嚎哭。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蒸:众多。黎:黎民百姓。这句是说人活着都惨到无家可别了,这还算得上是天子的百姓吗?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一二老寡妻”句,写败兵回来在故乡的所见。第二层从“宿鸟恋本枝”到“日暮还灌畦”,写败兵述说自己回乡后的生活。第三层从“县吏知我至”到结尾,写败兵又被征召入伍离开了空无一人的家。这首诗写出了家园在战乱中的凋零破败,真切地写出了人们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惨痛之状。

【经典品评】

比起杜甫的“三别”中其他两个主人公来,《无家别》的主人公的遭遇更加令人同情,因为他早就去了前线,战败回来时故乡已面目全非,人烟稀少,田园荒芜,亲人没有了,只落到形影相吊、无家可归的境地。为了活命,他独自开始了耕作。然而,县吏知道了他回乡的消息,又要召他去当兵。收拾行囊吗?“内顾无所携”;与人告别吗?无家可别了;想到生病的母亲委骨沟壑已经五年了,作为儿子,生时不能奉养,死时未能安葬,只有抱恨终身而已。与汉乐府中的名篇《十五从军行》相近,同是写主人公征战归来后对家乡的陌生感,还有人生无常、不见亲人的孤独感,但杜甫的诗更为沉痛,因为连这陌生和孤独感也不能保持了,主人又将漂泊在外,不知所终。所以结尾他悲愤地诘问:“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藜?”表达了千百万苦难百姓的呐喊和控诉!

在字句的推敲上,这首诗也很见功力。如“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句,一个“寻”字,可看出故乡已是面目全非;而“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句,更给人一种沉郁痛楚之感。

遣兴三首(选一)

【导读】

这组诗是杜甫弃官度陇来到秦州后所作,写于乾元二年(759)秋。今选其一。这首诗写路经战场时看到边将邀功滋事而发的感慨。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详解详析】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下马凭吊古战场,放眼四望,一片茫然,只见枯叶在秋风中坠落。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朽骨成了蝼蚁的巢穴,荒草缠绕,不禁感慨战争带来的凄惨景象,而今天的权贵还在热衷于开边黩武。开边:指用武力开拓疆土。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封疆:指疆土。廉颇: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屡立战功的名将。晏眠:安眠。战争总会各有胜负,疆土若不能长期保全,像廉颇这样的将领和三军将士又如何能够安睡?

【经典品评】

与杜甫前一阶段所写《兵车行》相比,同样是反对天子开边,主张立国有疆,揭示战争的悲惨。但前诗多为想象之景:“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里却是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而且过去攻石堡、伐南诏是唐开边,现在却是吐蕃开边。所以就令他倍加思念赵国的那位安边的良将廉颇了。

佳人

【导读】

这是杜诗中的名篇,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写一个被丈夫遗弃的乱世佳人空谷幽居的悲凉处境。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详解详析】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绝代”即“绝世”,举世无双。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故不说“世”而说“代”。有一个绝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僻静空寂的深山野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自述是良家的女子,飘零流落到此与草木相依。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关中丧乱”指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一事。当年长安丧乱,兄弟惨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官位高又有何用?连尸骨都不得收葬。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变得太快了,犹如烛焰随风飘转。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丈夫是个轻薄者,爱上了一个如花似玉的新人。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合昏:即合欢花。生有羽状复叶,早开夜合,所以叫合昏,也称合欢。夜合花还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都是双飞双宿从不单独居住。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新人:指丈夫的新妻。故人:佳人自指。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泉水:佳人自喻。山:这里指夫家。泉水在山中是清的,出了山外就变得混浊。这里是以泉水比喻人的节操,说自己在夫家如水一样清白,一旦被遗弃人们就会认为你是污浊的。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侍女变卖首饰回来,牵出藤萝和我一起修补破旧的茅草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摘来野花也没心思插在头上打扮自己,采柏枝却常捧满满一大把。暗喻自己贞心不改如这柏枝。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天气寒冷美人仍穿着单薄的翠衣,夕阳下她倚着修长的青竹伫立。

【经典品评】

这首诗写一个出身高贵却生不逢时的美人,在安史战乱中,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她只好流落无依地生活在深山里。虽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但她节操不改,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再加上端庄俏丽的形象,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全诗并未直接说佳人有多美,但读者却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佳人之美。翠袖、修竹,加上日暮、泉水,令人浮想联翩。诗歌形象丰满,意味深长。从佳人身上可看到诗人的影子,心系国家社稷忠贞不二。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意境楚楚动人,富含生活哲理。

梦李白二首

【导读】

这是杜甫在秦州时期写的怀人诗中的名篇。作于乾元二年(759),时杜甫在秦州。在此前一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境)。次年春遇赦放还。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表达了对老友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恻恻:悲痛的样子。生离比死别更让人难过。如果是死别,吞声一哭了之。而生别却使人常常悲伤不止。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瘴疠:因南方山林地区湿热蒸发而使人生病的潮气。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故人被放逐到这么危险的地方又久无消息就更让人觉得生死未卜。

“故人入我梦”四句——梦中见到老友,对我讲述别后思念之苦。高兴之余忽然惊惧地想到,这会不会是李白的鬼魂呢?因为路这么远生人难以找到的。这又喜又怕,表达了杜甫对李白深深思念的复杂心理。

“魂来枫林青”四句——你的魂灵来的时候,经过江南一带青青的枫树林;你的魂灵返回的时候,又要走过昏黑的秦州关塞。君今日身陷罗网,哪里能生出羽翼飞到我的身边?

“落月满屋梁”四句——醒来看到将落的月亮辉光洒满屋梁,依稀是看到你的脸庞。江南水深浪阔,过江时你可千万小心,别让蛟龙将你捉去。

【经典品评】

李白卷入的是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这在封建时代是犯了“弥天大罪”。杜甫不但不回避,反而公开写诗表示同情与关切,这种仗义执言的古道热肠极为难能可贵。这首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起首四句写杜甫久久得不到李白的消息,心中难抑的悲痛。第二层写初次梦见李白时既喜且忧的心理,表现出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三层以景物寄情,借枫林和关塞也为之动情变色,来渲染和表达作者难以名状的惶惑和哀伤。第四层写醒来后在惨淡的月光中疑是看到老友的脸,实感与梦幻交织的错觉,将灵魂的漂泊无依和自己的不安同时显现,真是传神之笔。最后两句对老友殷切的叮咛,弥见深情。全诗凄楚动人,读来令人心碎。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详解详析】

“浮云终日行”四句——以浮云随风飞来飘去喻远方游子漂泊不归,意味深长。“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是补上一首诗的未及。

“告归常局促”四句——每次你告辞归去时总局促不安,老说来一趟不易。江湖上风波险恶,行船时唯恐会有什么闪失。

“出门搔白首”四句——见你搔着白发出门,那灰心的样子就像辜负了你平生的壮志。冠盖:士大夫的服饰和车驾,这里代指官僚。京城里官员遍地,唯独你枯槁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本意指天理如大网一般,善恶总有归结。这里是反问:谁说天网恢恢?像这样的好人老了反而还受牵累。将老:李白获罪时年已五十九岁。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寂寞:指死去。与身后同义。你定会名垂千古,但那是死后的事了。

【经典品评】

一连三日都梦到李白,是魂是人,是真是梦,恍惚难定。情深意笃,尽在诗句中。结尾神情黯然,情至语塞,发自肺腑,凄恻动人,真是流传千古的血泪文字。

遣兴五首(选一)

【导读】

这组诗为警世讽时之作,写于乾元二年(759)秋,当时杜甫在秦州。此选其三。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详解详析】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这句借用《庄子·人间世》中语意:“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漆树因其汁液有用而被割,油脂因其膏可以照明才自身受到煎熬。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兰、桂因其香,所以才在白露和秋风未来前遭到摧折的命运。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府:指丞相府。李林甫当宰相时,京兆尹多为他的故旧。《唐国史补》载:“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大唐传》:“天宝三载,因萧京兆炅奏,于要道筑甬道,载沙实之,属于朝堂。”这句说丞相网罗旧相识做京兆尹,萧炅上奏修建的沙道至今还在。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当年威名赫赫的萧京兆,今天成了为时人所弃的可怜虫。

【经典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