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1
3016500000007

第7章 长安时期(746—755)(4)

杜甫的这首诗是写了奇人、奇景、奇观的奇文。同游的岑参兄弟“皆好奇”,因而才有这次历险,于是杜甫才有缘见到这奇景。湖上的种种奇观使杜甫诗兴大发,再加上同伴也是大诗人,互相唱和,游兴更增,于是才写出这一篇“混漾飘忽,千态并集,极山岫海潮之奇,全得屈骚神境”(杨伦语)的奇诗来。好诗如同人生的某种机缘,同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首诗充满绮丽华美的景物描绘,又有神奇诡异的想像和比喻,才情迸发,极有艺术特色,是杜甫这一时期的记游诗中最为出色的作品。

叹庭前甘菊花

【导读】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754)重阳节,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诗人借庭前菊花晚开,喻自己迟暮不遇,以野外众芳喻小人得宠。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详解详析】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甘菊:菊花有甘苦两种,甘菊可入药。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漫开何益——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上观赏。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得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经典品评】

杜甫看到庭前迟开的甘菊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来到长安很久了,一身才学却得不到重用,就如同这迟迟不开的甘菊花一样,空有大大的枝叶,又有什么用呢?反倒是那些细琐的“众芳”占据了显赫的位置,这个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诗人用比喻和白描的手法,明写花而实写人,叹息自己老大无成、怀才不遇,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愤懑之情。诗句朴实,自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秋雨叹三首

【导读】

史载,天宝十三载(754)秋,连绵阴雨下了六十多日。当时杜甫居住在长安下杜城。诗人为国为民而忧,发出深沉的叹惋。

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详解详析】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起首两名便以秋雨中烂死的百草与生命力顽强的决明子相对比,给人留下鲜明印象。决明: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开黄花,果实为“决明子”,可入药,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形容决明开花的颜色和样子,黄花绿叶,枝叶繁茂如盖,黄花如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这句是诗人为决明担心,怕它随着天气的变冷而难以自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诗人形容自己一介书生,空长了一头白发,却只能在风前嗅着花香为其落泪。诗人是担心秋雨成灾,决明会为风雨所摧。

其二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相许宁论两相直?

【详解详析】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句——写阴雨的景象,秋雨纷纷,阴云密布,雨雾茫茫分辨不出牛和马,泾渭清浊当然也无法分清。

“禾头生耳黍穗黑”四句——写庄稼在秋雨中霉烂变质,灾情却无法让皇上知道。城中发生了饥荒,一斗米可换一床被褥,只要双方认可,也顾不得计较价值是否相当。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三载八月,雨多伤了庄稼,杨国忠却拿了好的禾苗给玄宗看,玄宗便相信了。而如实汇报灾情的房瑁却被问罪,于是这一年再无人敢向皇上报告灾情了。“农夫田妇无消息”正是诗人对此现状的感叹。

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巢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详解详析】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巢衡门守环堵——诗人说自己一介布衣又有谁来关心死活呢?只能反锁着门守着四面墙壁罢了。衡门:横木为门,言居所简陋。环堵:四面有墙。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老了久不出门,院中都长出了蓬蒿,只有小孩子能无忧无虑地在风雨中奔跑。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雨声飕飕催得寒气早早降临,北来的大雁翅膀湿了想要高飞也难。有自比之意。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入秋以来也没见过太阳,泥污的大地几时才能变干呢?后土:大地。

【经典品评】

杜甫的《秋雨叹三首》生动而真实地写出了当时因天灾人祸、物价暴涨,人民生活陷于困境的状况。第一首借台阶上生长着的决明,假物寓意,叹自己老大无成。第二首写久雨的危害;第三首叹息自己被雨所困的情景,童稚的无忧更反衬出诗人的忧心如焚,表现了诗人总是将民间疾苦挂在心上的平民情怀。

官定后戏赠

【导读】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时杜甫在长安。题下原注:“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这首诗是杜甫的官职定下来后赠给自己的戏语。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详解详析】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首两句解释自己不愿接受河西尉这一官职的原因,是因为做县尉就难免要向人“折腰”,这是杜甫的清高气质所不愿意的。有发牢骚之意。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老夫我怕四处奔走,这率府兵曹是个闲职,还算逍遥自在。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我爱喝酒,总得有些微薄的俸禄才好,要纵情高歌还得仰仗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回归故里的兴致已没有了,我回过头来面向着狂风。

【经典品评】

杜甫在长安困居了十年之后,才算等来了河西尉这个小官,但他没有接受,因为县尉只是个风尘小吏,官阶九品。官不大但迎来送往的事挺多,难免要看人的眼色,这对杜甫这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来说是痛苦的,他拒绝了。不久又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然这只是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的小官,官位为从八品下,比县尉的级别略升了一点,但总算有了个吃“皇粮”的饭碗,有个领俸禄的地方,可以有钱买酒喝。因而杜甫接受了。他以自嘲的口吻、戏弄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诗。从中可看出杜甫耿介正直、恃才傲物的性格。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导读】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此时杜甫已困居长安十年,刚刚得了一个名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十一月,他由长安前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家人,此时安禄山已在范阳起兵叛乱,消息尚未传来,但诗人已预感到当时的时局危机四伏,沿途又目睹了民生的艰辛,诗人忧国忧民之痛遂化成了沉郁苍凉的诗篇。诗中融叙事、抒情、状物、议论为一炉,将旅途所见、内心所感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这首诗成为极具“诗史”价值的代表作。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详解详析】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杜陵:地名,在陕西长安城东南,秦时为杜县。因此地有汉宣帝陵,也称杜陵。汉宣帝许后的墓在东南方向,称少陵。杜甫的远祖杜预就是杜陵人,杜甫也在这附近住过,所以他常常自称为“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布衣即平民。老大意转拙,意为年龄大了变得愚笨了。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我的期望何等愚昧,竟自比稷、契这样的贤臣。许身:以身自许,期望。稷,是周代祖先,教人们播五谷。契,商代祖先,提倡文化教育。都是舜时的贤臣。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濩(hù)落:瓠落,大而无用之意。契阔:这里指困顿,辛苦。这句是说自己没什么成就,愿望落空,如今头发白了还是如此辛勤而甘之如饴。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觊豁,希望实现,达到。只有到盖棺事情才算完,不然这个志向总希望达到。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穷年:一年到头,终年。黎元,黎民百姓。整年为百姓担忧,叹息到心情激动,热血沸腾。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同学翁:同辈人。这几句是说,我一年到头为百姓忧伤,难免被同代人取笑,但我的理想之歌却越唱越高亢了。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我并非没有隐逸江湖、潇洒度日的想法。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身逢盛世有尧舜这样的明君,我不忍离去啊。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廊庙,本意是庙堂,这里比喻朝廷。具,才具,人才。这里指栋梁之才。如今朝廷的大厦难道缺少栋梁材吗?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葵:葵花;藿:豆叶。这里借葵花向阳比喻自己的忠心耿耿。物性固难夺:固然是本性难移。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蝼蚁辈,指庸庸碌碌的人。回头看像蝼蚁一样活着的庸庸碌碌的人,哪个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乐窝。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我又何必羡慕大鲸总想去搏击大海呢?辄拟:常常打算。偃,仰。溟渤,无边无际的海洋。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虽然从庸人身上悟出了谋生的道理,我却总以巴结权贵为耻。以兹:因这个。悟生理,领悟生活的道理。干谒:求见,拜见,指投靠有权有势的人。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兀兀,穷困的样子。我穷困至今,只好忍受为世俗的尘埃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