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2
3016600000175

第175章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①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②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③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④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⑤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⑥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⑦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⑧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⑨

生涯相汩没,时物正萧森。⑩

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坐,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趾得嵌签。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注释】

①风疾:风痹病。伏枕:指卧病。杜甫早有风疾,此时加剧,不能起身,故伏枕写诗。②轩辕:即黄帝,相传黄帝曾制律以调八方之风。典出《汉书·律历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礼记·乐记》载,虞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半死心:典出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这里诗人是以半死桐犹能制琴发音,来形容自己临终写作此诗的心情。浦起龙曰:“发端奇绝,言轩律、虞琴,本以调八风而应熏风者,乃今此之风,足以致疾,必其有管错心伤处也。则不如勿制也,勿弹也。由其以风得疾,故诡为追咎之语。”(《读杜心解》卷五之四)③“圣贤”二句:言轩辕、虞舜那些古代圣贤之事非常遥远,诗人的现实生活是羁旅贫病,年甚一年。古邈:古远。④震:卦名,主东方。湖:指洞庭湖。参(shēn):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星末一宿。猎户座七星之一,冬月昏见南方。诗人这里是以八卦和星座来表明自己所处的方位。⑤马融笛:马融,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才高学博,曾著《长笛赋》,其序云:“有洛客舍逆旅吹笛……融去京师逾年,暂闻其悲。”仲宣襟: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中有“人情同于怀土兮”、“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之句。萧涤非先生认为,这二句“是写风疾发作时的耳鸣和手战”(《杜甫诗选注》)。联系下文“故国”云云,亦有怀恋故土之意。⑥悲寒望:寒冬之际,眺望故国而不见,故曰“悲寒望”。岁阴:即岁暮,年底。⑦白屋:茅屋。水气迷潆,笼罩茅屋,故曰“霾”。青岑:青色山峦。湖南地气炎热,故冬天仍有浓重的瘴气。冬日细雨绵绵,故曰“雨滞淫”。⑧“鼓迎”二句:写所见湖南当地的土俗。非祭鬼:指当地的淫祀之风。鹗禽:即猫头鹰。贾谊曾在长沙见猫头鹰,感到不祥,遂作《鹏鸟赋》。这里诗人是因见土人捕获鹗鸟而兴不祥之预感。以上六句写舟中所见之景物。⑨“兴尽”二句:刚刚因兴尽而开怀,转瞬又感到无尽的哀愁。无闷:高兴。遽:立即,马上。不禁:制止不住。⑩“生涯”二句:承上言悲愁之因。生事沉沦,景物萧条,正增旅人伤感。汩没:沉沦。萧森:萧索,落寞。“疑惑”句:《风俗通义·怪神》载:应郴为汲令,请主薄杜宣饮酒,北壁悬赤弩,照于杯中,影似蛇,宣恶之,及饮得疾。后郴知之,复延宣于旧处饮酒。乃谓曰:“此乃弩影耳。”宣病遂瘳。此句言因世事险恶,使得自己不免多疑。“淹留”句:言自己长期漂泊流落,难得归朝。冠上簪:指代自己的官职。“牵裾”句:用辛毗谏曹丕的典故。辛毗:字佐治,颍川人,是三国时一位有胆识的谋士。初事袁绍父子,后归曹操,很受器重。辛毗为人刚正,能犯颜直谏。有一次,曹丕准备把冀州十万户民迁往河南,当时河南遭蝗灾,群司以为不可,群谏,丕不听,辛毗牵着曹丕的袍角苦谏,终于说服了曹丕(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此句杜甫回忆自己为左拾遗时疏救房琯之事,当时杜甫言辞激烈,故以辛毗“牵裾”之事自比。“投阁”句:用扬雄事。《汉书·扬雄传》载:扬雄,字子云,博学多才,曾教弟子刘棻作奇字。王莽时,刘棻因献符命得罪,雄受牵连。当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从天禄阁上“自投下,几死”。刘歆:为刘棻之父,扬雄投阁,乃为刘棻,大概此处是为了押韵,而将刘棻改为刘歆。狂走:指自己终身漂泊。奚适:何往。微才:对自己的谦称。所钦:所钦敬的人,这里可能指曾周济过杜甫一家的湖南亲友。糁:以米和羹。《庄子·让王》载,孔子绝粮于陈蔡之间,曾“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吾安藜不糁:言自己安于贫穷困顿。汝贵玉为琛:乃对湖南亲友的恭维话。琛:宝玉。《晋书·宋纤传》:酒泉太守马岌,造宋纤不得见,铭诗于石壁曰:‘其人如玉,维国之琛。’”乌几:乌皮几案。因日久损坏,故用绳子层层缚牢。鹑:小鸟名,其尾短秃。鹑衣:形容衣服的破烂不堪。寸寸针:补了又补。“哀伤”二句:是以庾信和陈琳自比。言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伤就如同写作《哀江南赋》的庾信,才能却比不上陈琳那样敏捷。庾信:字子山,初仕南朝,后奉使西魏,被留不放。被迫身仕北朝,官至骠骑大将军。信虽位高,常怀南朝,曾作《哀江南赋》,中云:“天意人事,可为凄怆伤心者矣。”陈琳:字孔璋,建安七子之一。初为何进主簿,后归袁绍,当时为袁绍作讨曹操檄文,曹操读后,风疾豁然而愈。“十暑”二句:是对自己半生漂泊生活的总结。即在蜀地十年,在楚地三年。岷山:代指蜀地。葛:葛布衣,古人夏天衣葛避暑。杜甫自乾元二年(759)入蜀,至大历三年(768)出峡,共经十年,故曰“十暑”。三霜:三载。杜甫自大历三年出峡至今已经三载,故曰“三霜”。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叨陪”二句:言自己曾有幸承地方长官接待,得以在锦帐中陪坐,还每每吟诗助兴。白头吟:言以年老之身而为应酬之作。反朴:即“还淳反朴”。杜甫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杜甫意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时机是终生难遇了,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看来难以实现了。忘机:即忘却尘世俗务。陆沉:《庄子·则阳》:“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既然放弃了对理想的执着,过起归隐生活,则不禁令诗人有陆沉之感。应:大约。应过:大概不会超过。数粒食:极言困窘之情。张华《鹪鹩赋》云:“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得近:亦是否定之意,不得近,难得近。四知金:申明自己没有接受过非分之财。《后汉书·杨震传》载:昌邑令王密夜怀十斤金遗杨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遂不受。这二句言自己虽飘零憔悴,食不果腹,然从未接受过非分之财。“春草”二句:言春草隔断归乡之路,于是想在湖南找个“桃花源”那样的安身之处,却很难找到。杜甫大历三年春出峡至江陵,本可北归,不知因何未果,后遂漂泊湖湘,故云“归恨”。转蓬:蓬草随风飘转,这里形容自己如蓬草一样辗转漂泊,未得安居,因而常常感到“忧悄悄”。行药:服药,即指治疗风疾、消渴诸病的中草药。涔涔:头脑胀痛貌。病涔涔:言服药无效,病痛依然。“瘗夭”句:悲痛小女在旅途中夭亡。西晋诗人潘岳,在往长安途中,小女儿生数月天亡。其《西征赋》云:“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杜甫《入衡州》诗云:“犹乳女在旁”,可见晚年杜甫有一个尚在吃奶的小女儿,则此句之“瘗夭”,当指此女。持危:即行走不便。觅:寻找。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言自己之老病,须拄杖而行。“蹉跎”句:承上“持危”而来,言自己老年腿脚不便,反倒像刚学步的孩童一般步履蹒跚。学步:暗用“邯郸学步”事。知音:指湖南亲友。借用伯牙、子期事。假:借重。苏张舌:苏秦、张仪的辩才。苏秦、张仪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二人均辩才无碍。这里指湖南亲友。周宋镡:指天子之剑。镡(xín):剑鼻。《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铗。”这二句言湖南亲友们对自己的夸赞,实在让我既感激又惭愧。“纳流”二句:恭维湖南亲友的大度和宽容。浩汗:水大貌。嵚崟(qīn yīn):山高貌。杨伦曰:“纳流、峻址,言诸公能包容而合小以成大也。二句即‘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杜诗镜铨》卷二十)“城府”二句:美称幕府所在地。清旭:朝晖。松筠:松竹。浔:水边。披颜:开颜。倩倩:形容笑容。逸足:良马,喻才华出众之人,以此美称幕府诸公。骎骎:奔驰貌。鉴:镜子。朗鉴:明亮的镜子,喻湖南亲友的见识高超。存:包涵、宽容。愚直:杜甫自称。因杜甫生性拙直,常以此得罪人,而湖南亲友却能包容其愚直之性,此恩此德,皇天在上,实照临之。这里表示了对湖南亲友的感激之情。公孙:东汉初,公孙述据蜀自称白帝。恃险:因蜀中地形险要,故曰“恃险”。这里指那些割据不臣的藩镇势力。侯景:南朝梁叛将,曾破建康,围梁武帝萧衍于台城,使之饿死。并自立为汉王,到处烧杀掳掠,后兵败被杀。这里指当时作乱的军阀。这二句写杜甫对安史之乱平后,当时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现实的无限忧虑。中原:指家乡洛阳。阔:阔绝。因家乡遥远,战乱频仍,与家乡音问不通,故曰“阔”。干戈:指战争。北斗:指朝廷所在地长安。因战乱不止,归朝无期,遥望长安,深感遥不可及,故曰“深”。千里井:唐李匡义《资暇集》卷下:“谚云:‘千里井,不反唾。’盖由南朝宋之计吏泻剉残草于公馆井中,且自言相去千里,岂当重来?及其复至,热渴汲水,遽饮,不忆前所弃草,草结于喉而毙。俗因相戒曰:‘千里井,不反剉。’复讹为唾耳。”问俗:《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九州箴:《汉书·扬雄传赞》:“(雄以为)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注引晋灼曰:“九州之箴也。”古代中国有九州,问俗而至于九州,可见漂泊异地之频繁与艰辛。“战血”二句:谓自安史作乱以来,至今仍战乱不休,时闻军声,时见流血,令人扼腕长叹。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曾在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其亡时,颜色如平生,体亦软弱,举尸入棺,其轻如空衣,时咸以为尸解得仙。这里杜甫以“尸定解”喻自己绝无生理。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许靖)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怛,皆有效事。”二句谓:不能效法葛洪尸解成仙,携家逃难,有如许靖,然途穷力尽,亦恐难胜任。难:一作“还”。丹砂诀:成仙之方。二句承上言丹诀难学,最终无成,令人悲泣成霖。浦起龙曰:“结联语妙,思之失笑。家事只靠丹砂,则将登仙乎?况又无成也!作霖乃活人之本,而以涕为之,则是饮泣待毙耳。言外若曰:亲友亦念之否?”(《读杜心解》卷五之四)

【评析】

这首诗为杜甫的绝笔诗。大历五年(770)冬,杜甫由长沙赴岳阳,船经洞庭湖时,正因风疾卧病的诗人强撑病体,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写下这首五言排律,诗中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有了明确的预感,诗人追溯了生平种种经历,向湖南亲友诉说羁旅贫病的苦况,并请求他们帮助。此后不久,诗人便病死在湘江的破船之上。浦起龙称此诗“絮絮叨叨,纯是老人病惫时,追思历历寄谢种种情状。然细寻之,条理仍复楚楚。”(《读杜心解》卷五之四)全诗可分为三段。自开头至“时物正萧森”,为第一段,记“风疾舟中”。首四句点明身染疾而气失调,故而难“制律”,亦“罢弹琴”。继写羁旅生活使病情日益加剧与冬令洞庭湖中景物,而“伏枕书怀”,以马融、王粲等“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者自况,抒难以排遣的愁绪。由“疑惑樽中弩”至“得近四知金”,为第二段,继续书怀。因漂泊而追忆往事,指出救房琯为奔走窜逐之由,以“十暑”、“三霜”计其因丧乱而蜀楚浪游之迹,其生活潦倒不堪。由“春草封归恨”至末为第三段,奉呈亲友。先写入湖南后,形如飘蓬、病身行药、小女夭亡、行须扶杖的苦况,即抒衰年留滞之感,继而称美湖南亲友的大德峻才,感激他们的高谊厚情,最后慨叹乱离时事,“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哀伤沉疴之身,哪堪继续乱离漂泊,恐不久于人世,再灵的“丹砂诀”于身已无补,于绝望中再致“奉呈”之意,即望亲友怜顾。这篇五言排律长达三十六韵,杜甫以垂暮之年,将殁之躯,犹能成此扛鼎力作,让人惊叹诗人艺术腕力的强劲;更何况全篇所押之“侵”韵,乃是韵字极少的窄韵,可是在杜甫笔下,竟能履险如平,一韵到底,更是让人惊服诗人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只可惜这是他为我们所作的最后一次示范了。夏力恕评云:“暮年诗格严整如此,思之深而运之熟也。诗家每称杜律,谅哉!”(《杜诗增注》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