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2
3016600000048

第48章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①。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②?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③。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④?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⑤。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⑥。

莫自使眼枯⑦,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⑧。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⑨。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⑩。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注释】

①客:杜甫自谓。新安:即今河南新安,东临洛阳。点兵:征调丁壮。②“县小”句:为“客”的询问。③“府帖”二句:是新安吏回答“客”的话。府帖:按府兵制征兵的文书。次:因成丁已被征尽,故次征中男入伍。“客”见被征者年龄较小,故有“县小更无丁”之问。④“中男”二句:又是“客”的反问。绝:极。短小:指身材矮小,发育还不完全。王城:指洛阳。⑤“肥男”二句:互文见义。即不管肥男瘦男,有母无母,有伴无伴,皆齐声痛哭。伶俜:孤独貌,孤单一人。⑥“白水”句:比被征者犹如河水东流,一去不复返;“青山”句:指送行者仍倚山而望行者悲泣。二句用青山、白水,借景写情,从而渲染了中男与家人生离死别的悲剧气氛,读来令人泪落。⑦自“莫自”句至篇末皆是“客”的宽勉之词。眼枯:哭瞎眼睛。⑧承上而言,意为即使把眼哭瞎了,也留不住自己的孩子。字面是埋怨天地无情,实则影射朝廷。⑨“我军”四句:追溯相州战役失败的经过。乾元元年(758)十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合兵六十万包围邺城,因缺乏统一指挥,自冬至春,久围不克,致使军心涣散,再加上敌援军至,终致溃败。故云“贼难料”。日夕:犹早晚。平:平定,收复。星散营:是说溃败的唐军已不成建制,像星星一样到处散乱地屯营。⑩“就粮”四句:是进一步对“中男”及其亲人宽慰和鼓励的话。仇兆鳌曰:“曰就粮,见有食也;曰练卒,非临阵也;曰掘壕、牧马,见役无险也。”(《杜诗详注》卷七)就粮:移兵到粮多的地方以取得给养。故垒:指河阳的旧营垒。练卒:练兵(而不是去临阵打仗)。旧京:指洛阳。掘壕不到水:是说战壕挖得很浅,劳役不重。况乃:何况。王师顺:唐朝政府的官军顺应天理民意平叛,师出有名。抚养:指将官爱护士卒。泣血:形容哭得极度悲伤。仆射:官职名,在唐朝相当于宰相,这里指郭子仪。子仪至德二年(757)五月曾任左仆射。如父兄:谓郭子仪体恤爱护士卒犹如父兄,大可以放心前往。语本《淮南子·兵略训》:“上视下如子,则下视上如父。上视下如弟,则下视上如兄。”

【评析】

乾元元年(758)冬至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以六十万大军围攻相州(又称邺城,今河南安阳)安史叛军,因军无统帅,久围而不克。加之诸军缺粮,史思明援军又至,唐军军心浮动。三月,唐军在相州河北摆开阵势与史思明决战,正胜负未分之际,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昏地暗,两军大惊,官军向南溃退,叛军向北溃退。郭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都洛阳。诸节度各溃归本镇。洛阳一带形势紧张,朝廷为扭转战局,加强战备,于是到处征兵抓丁,新安一带尤为严重,虽老幼亦难免。这时作者由洛阳回华州,就沿途所见所闻,怀着矛盾的心情写下《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组传诵千载的史诗,即所谓“三吏”、“三别”。其中表达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既为人民所承受的苦难而感到痛心,又不得不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劝勉人民做出牺牲,同情中混合着安慰。艺术上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善用白描手法,将内在感情寄托在情节和人物言行的客观叙述中,作者不作多余的议论,而浓烈的感情溢于言外,沉哀入骨。

《新安吏》为组诗首篇,亦是组诗总领。题下原注:“收京后作。虽收两京,贼犹充斥。”全诗借问答之辞,皆据实直书。可分为三段:前八句总叙点兵之事,中八句写未成丁中男被征送别之惨景,后十二句申说点兵之由,勉为从征之辞。杨伦曰:“先以侧隐动其君上,后以恩谊勉其丁男,仁至义尽。此山谷所云‘论诗未觉《国风》远’也。”(《杜诗镜铨》卷五)张綎曰:“凡公此等诗,不专是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车行》、前后《出塞》之类,皆刺也,此可已而不已者也。若《新安吏》之类,则慰也,《石壕吏》之类,则哀也,此不得已而用之者也。”(《杜工部诗通》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