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②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
三顾频烦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
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蜀相:指诸葛亮。公元221年,刘备在蜀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②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诸葛亮于建兴元年(223)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故其庙又称武侯祠,在今成都南郊。③锦官城:在成都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后作为成都的别称。森森:高大茂密貌。传说武侯祠前有一柏为诸葛亮手植。④映:遮掩。自春色:自为春色。空好音:空作好音。碧草自绿,黄鹂自鸣,春色与己无关,好音与己无闻,“自”、“空”互文,是用反衬手法加倍写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与凄恻之感。⑤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频烦:意为多次烦劳,反复谘询。天下计:安天下之大计。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三分天下的谋国方略。此句即诸葛亮《出师表》所云:“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⑥开济:经邦济世。杜甫《说旱》云:“军郡之政,罢弊之俗,已下手开济矣。”此开济亦治理之意。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成就帝业。老臣心: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⑦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理想未得实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出师伐魏,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病死五丈原军中,时年五十四。
【评析】
此诗为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到成都后初游诸葛亮庙时作。诗借咏丞相祠堂,而深寄缅怀之思,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前四句写丞相祠堂,一、二句点题,交代祠堂所在,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三、四句写祠景,景中寓情。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五、六两句,从大处着笔,言简意赅,括尽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才德。末二句,对诸葛亮的大业未竟,赍志而殁,深表痛惜。《旧唐书·王叔文传》载,中唐政治改革派领袖人物王叔文预感到改革失败时,“但吟杜甫题诸葛亮祠堂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唏嘘泣下”。《宋史·宗泽传》载,抗金名将宗泽为投降派所阻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故王嗣奭评曰:“出师未捷,身已先死,所以流千古英雄之泪也。盖不止为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杜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