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团队应该这样带:尖刀团队的12堂总裁内部课
3021100000041

第41章 不讲情面,一切按制度(2)

2013年1月,华为公司召开了“董事会自律宣言宣誓”(即:EMT宣言)大会。会上,华为全体高管集体宣誓,严守干部自律宣言。

就在这次宣誓的不久之前,2012年末,任正非写了一篇名为《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文章。文章中写道,企业里所有的人都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即为“力出一孔”;企业规模变大后,很多人开始损公肥私,从企业身上割肉,那么企业肯定难以维系,因此还要做到“利出一孔”。华为的EMT(经营管理团队)宣言就是强调高层不能以权谋私,不能在外面兼职,不能搞关连交易,你的利益必须来自华为公司本身。

因此华为主张,选高层干部一定要以德为先,要做到自查自纠,每日三省吾身。要谨守“EMT宣言”的内容,保持华为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万达学院:从挖人到内部培养

在万达的发展历程中,短板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的短板是人才。要想真正解决人才短板的问题,要想真正做好培训,只有靠学校,万达学院是非办不可……我相信,万达学院的优势在五年后就会显现出来。希望力争用十年的时间,把万达学院办成中国一流的学院。

——王健林2009年在集团年会上的讲话

在万达,如果说哪一个部门挨王健林批评得最多,那就只能是人力资源部了。王健林对人才的喜爱人尽皆知。对于商业地产的人才标准,他也自有评判:商业地产不是会搞住宅就可以做,工程施工在商业地产的链条中只是一小段,仅仅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就难度很大;做零售业的人才也不一定玩得转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招商,更多的是业态的配比,是零售、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业态比例的合理设计,因此商业地产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最好是复合型人才。

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让人力资源部吃尽了苦头,直到有人一句话点醒了王健林:“中国最顶尖的商业地产人才几乎都到万达来了,你还到哪儿去挖人才?”王健林顿时恍然大悟,从此对于人才的战略有所调整,开始从“挖人”向内部培养转变。

万达学院应运而生。2012年2月6日,万达学院举行开学典礼,王健林讲授“开学第一课”。

王健林董事长对于学院办学提出了殷切期望,并围绕万达企业文化进行“开学第一课”的讲授。陈平副总裁对万达学院办学理念进行介绍,股份公司财务部常务副总经理李学峰作为讲师代表发言。

万达学院一期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配备一流的教学服务设施,包括教学楼、行政楼、体育馆、展览馆、公寓、餐厅、信息中心等,供万达集团高中层管理人员系统培训所用。万达学院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员,是中国最好的企业学院之一。

仅仅2007年一年,万达就斥巨资举行了2600次培训,共2.6万人次参加。因此,万达内部有一句话目前很流行:涨工资,涨待遇,涨本事,涨幸福指数。与此同时,王健林开启了另一条万达人才战略通道,万达开始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签署了“合作委托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协议”,这些高校每年都要为万达输送人才。

研讨

(无固定答案)

理性分析

● 工作逻辑图

● 解决之道

● 能量集市

● 任务树

● 六项思考帽

● 行动后学习

● 世界加啡

● 开放空间技术

● ORID

感性体验

● 探索未来

● 冥想

● 图画历史

● 封面故事

● 团队拓展

● 拍电影

● 对话技术

● 标杆参观

● 跨界交流

面授

(有固定答案)

实战练习

● 模拟测评

● 沙盘模拟

● 课堂游戏

● 广场考察

● 角色扮演

理念传授

● 视频学习

● 考试

● 讲授

拓展透析

引进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捷径。近年来,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从外界快速引进人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到岗便可上手。只要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很快就能产生效能;二是正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因为是空降人才,所以不会存在“帮派”之说,工作的时候也就不会有主观顾虑、畏手畏脚。

但是引进人才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你不晓得到何时它就会引爆——辞职走人。当企业家们认清这一严峻现实后,内部培养人才也成为了工作议程。

当世界上众多企业都感受到萎缩的危机感时,韩国大型联合企业三星集团却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早在1992年,生产范围涵盖从电视机到轮船的三星集团出口额高达100亿美元,占韩国全部出口量的13%。随后,他们提出了在10年内将销售额翻四番,达到20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如今三星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之一,且名列前20位。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三星集团仍保持着骄人的业绩自然引起世人的瞩目,他们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归功于集团总裁李昆熙对内部培养人才的重视。由于三星集团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仍无法与美、日一些大公司抗衡,因此三星集团集中力量选择几个突破口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如高分辨率电视机、多媒体电子产品、双体油轮、电动汽车和新一代客机等。李昆熙认为,以点带面是三星公司发展的一条捷径。

因而为了提高集团员工的素质和经营水平,三星集团每年都会投资1亿美元对员工脱产培训,每个员工每年在公司自办的学校里平均接受16天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谈判、国际商情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等。

除此之外,三星集团还做出了一项大胆的规定,每年选派400名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员工,任由他们选择一个国家去旅游,任务只是学习当地语言和熟悉当地文化,集团会支付全部旅费和外出期间的工资。李昆熙认为,企业不能急功近利,三星集团最终将拥有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一流管理人才。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星集团还开办了“总裁学校”。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使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接受6个月的培训:前3个月在本国接受训练,后3个月在海外学习外语并了解当地情况。通过这一培训使员工具有国际眼光,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保证三星集团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三星集团投入巨额资金建立起来的完善的再教育体系,几乎把集团的每一个人都培养成遵守道德规范、勇于开拓、身怀绝技的精英。三星集团也因此得到“人才的宝库”这一美称。

正是由于采取了正确的人才培训战略,三星集团才得以迅速成长和壮大。对于三星集团成功的秘诀所在,如果把它概括为一句话,便是对人才培训的重视。一掷万金的投资,既需要眼光也需要气魄,更需要胆略。而这正是其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必要投资。

向我看齐,领导不是喊口号

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海内外所有企业的管理实践也证明,一个单位特别是企业如何,取决于风气正不正,特别是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我是公司创始人员,而且是公司绝对控股的大股东,可以说是公司领袖,我也依然坚持,我要求员工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我每天7点多到公司,是最勤奋的企业家。招投标我从来不去干涉,在公司里面我也没有自己任何的亲戚,而且对我自己的亲属也严格要求,我从开始就要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让大家觉得没有干扰。所以到现在为止,在公司里我也敢说一句话:向我看齐。作为民营企业家,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

——王健林《万达如何创新企业管理》

军旅出身的王健林立志要在商场上打造万达帝国,从家门口的一块“菜园”开始,像燎原的星星之火一般,在长沙、长春、昆明和全国的许多个城市,建立起自己的前沿阵地。耀眼的成绩背后,不难看出王健林出众的自控力和万达员工的战斗力。

在王健林励精图治的十四年里,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的:没有星期几,只有几号。因为他的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所有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对他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工作狂。而他说:“我要保持对财富追求的动力,因为这样我可以有更多的能力帮助别人。”

在万达人的眼里,“领导”一词,并不完全是“官儿”的概念,更是一个“榜样”,是需要目光时刻紧随,能够拉着大家的手前进的人。就像王健林曾拍着胸脯说过的名言:向我看齐!

因为是军人出身,王健林对于万达的管理也是格外严谨和严格的。公司里总是保持着紧张的气氛,用员工们的话说就是“备战状态”,因为“老板要办的事就要立刻办,不容拖沓”。

万达的高级职员基本都是男性。和王健林一样,他们也都是黑色的头发(特别黑,整齐地梳到后面),而且按照规定,他们全部穿黑色西装、白衬衫,系深色领带。多年来,不论晚上多晚睡觉,王健林始终坚持早上7:20就坐在办公桌前。他一年只有一周假期,而且不是连着休的。

每周六的早上,王健林都会召开审图会。一般要持续一个小时左右,他坐着,其他人站着。他戴着金边眼镜看着图纸,用一把白色的塑料尺子认真测量图纸上的人行道,皱着眉头重新把人行道画了一遍,然后把图纸扫到一边,开始研究地图,随后把地图也扫到一边,重新把图纸拿过来研究直到他满意为止。

在很多人看来,王健林的方式有点太过事必躬亲了,但正是这种保证效率的方式,确保了他所开拓的业务能够成功。

从1988年创业至今,王健林没有被卷入到任何一种丑闻中。作为在房地产行业这样一位富有又有影响力的人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王健林想让万达成为受尊敬的企业,自己成为受尊敬的企业家——事实上他更愿意成为受到自己尊敬的一个“人”。他主张要用自己个体的力量努力影响更多的个体。在万达集团内部,员工私底下会称王健林为“老板”,公开场合则称呼“董事长”,员工们也都愿意像他一样去做义工;在大连企业界,老板们也都以他的行动为“风向标”,很多人发财之后都想买艘游艇显摆一下,但因为王健林没有买,就憋了好几年,可是他们最终还是买了。王健林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只好苦笑。

万达的企业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文化,从董事长、集团副总裁到地方的总经理、各层管理者,都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担负起员工榜样的责任。二十几年来,万达集团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甘为企业献身的人,有的人踏实敬业,十余年如一日;有的人全年无休息,始终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有的人全年飞行距离超过10万千米,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

万达集团的健康发展一靠制度,二靠忠诚度。忠诚度从哪里来?从情感中来。“老总勤奋,员工敬业;老总守则,员工规矩;老总自律,员工廉洁”,身为领导,唯有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才能得到员工的信服和信赖,才能使员工真正地工作着并快乐着。

拓展透析

万通集团的创始人冯仑说:“伟大不是体现在领导别人上,而是体现在管理自己上。”在这方面,他最佩服的人便是万科集团的总裁王石。

王石热爱运动,尤其是爬山。他从四十七八岁开始爬山,用了大约五年的时间就完成了“7+2”(七大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作为一名业余选手,能创造这样一个惊人的记录,他靠的就是严格的自我管理。

每次爬山之前王石都会非常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涂防晒油,他一定会按照要求涂够两层,而且涂得特别厚。在爬山的过程中,很多人在作息上都不规律,累的时候早早就睡了,而聊得高兴的时候则要八九点才会睡。但是王石不一样,说好几点进帐篷,到了时间无论聊得多高兴,肯定进帐篷,因为他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然第二天体力不够,可能就爬不了。

爬山时吃的食物常常不够美味,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挨饿,但王石不管多难吃都会强迫自己往下咽,为的是摄取足够的能量,保持体力。在爬到7000多米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走出帐篷兴高采烈地看风景,但是他不管别人怎么劝怎么感叹,都克制自己坚决不出帐篷,因为每动一次能量就会损耗一次。他对自己的这些严格要求在8000米以后就体现出效果了。王石能够顺利登顶,管理自己的能力是功不可没的。

所谓管理自己其实就是自律,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质,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很多企业家在管理公司上颇有成就,但在自律上却不太注重,经常放纵自己,结果战略上多样化、组织系统等都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失败。

在万科则不同,王石不允许任何一个自己的朋友或是战友进入公司。曾经有一个一起做过生意的朋友,拿了一个批文后,想找王石做,但在那之前王石就已经决定公司不做这种业务了,最后这个朋友竟然给王石跪下,保证只有这么一次。但即便是做到了这个地步,王石还是坚决不做,由此可见他坚持原则到什么程度。

同样坚持原则的还有联想集团的总裁柳传志。十几年前,柳传志和十三四个企业界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小团体,每年“五一”他们都会找个地方玩一周。有一次在新西兰度假的时候,前一天柳传志在车上宣布:“大家都别迟到,如果有人迟到我就翻脸,一天不理你。”当时在场的人都以为这不过是句玩笑话,但第二天有一个人迟到了,柳传志竟真的马上就翻脸了,说:“我今天不理你,你别和我说话。”而他真的就一天没有和那人说话。在那天以后,再也没人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