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3021900000022

第22章 温室大棚绿叶菜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7)

发病条件:病原菌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菌核有较强的抗逆性,存活时间长,一旦温、湿度条件适宜,即长出菌丝或孢子梗,直接侵染植株,传播为害。此菌可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等传播,腐烂的病果、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到健康部位即可引起发病。菌丝生长适温13~21摄氏度,病菌产孢的温度范围1~28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1~23摄氏度,湿度大时传播病害,一般达90%以上。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3~29摄氏度,但湿度必须达95%以上。该病侵染一般先削弱寄主病部的抵抗力,随后引起腐烂发霉。因此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内,只要具备高湿和2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灰霉病极易流行,侵染速度快,为害时期长。

防治方法:加强棚室温、湿度的管理,注意通风排湿。及时摘除病叶、病荚并带到室外销毁。

当出现零星病叶时,应开始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0%扑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灰霉王500~800倍液,或65%万霉灵1000~1500倍液,70%菌核净800~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3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为降低棚室湿度,也可用灰霉净烟剂熏烟防治,每周1次,连用2~3次,或用5%的万霉灵进行喷粉,每667平方米喷粉1.5千克。

6.菜豆菌核病

症状:发病时,多从近地面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开始受害。初为水渍状,逐渐形成灰白色,皮层组织发干崩裂,呈纤维状。空气湿度大时,在茎的病组织中腔部分有黑色菌核。蔓生菜豆从地茎基部发病,可以使整株萎蔫死亡。

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堆肥中及种子上以菌核越冬,不产生分生孢子。该病易在比较冷凉潮湿的条件下发生。适温5~20摄氏度,最适温度15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为100%,持续时间16~24小时。菜豆在棚室栽培,低温、阴雨、通风量小、植株柔嫩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菌核病。

防治方法:选留无病种株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种皮的菌核。合理轮作倒茬,深翻土壤并用敌克松做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用量1.5千克。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及田间杂草。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合理施肥。

避免偏施氮肥;发病初期结合清除病株喷洒农药,每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常用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7.菜豆细菌性疫病

症状:叶片感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病部变褐而干枯、薄而半透明状,周围出现黄色晕圈,并溢出淡黄色菌脓,干燥后呈白色或黄色菌膜。严重时叶片上的病斑相连,全部枯萎、破碎。嫩叶受害时变成扭曲状,皱缩脱落。茎部发病时,病斑呈红褐色溃疡状条斑,中央凹陷,当病斑围茎一周时便萎蔫死亡。豆荚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最后变为褐色,中央稍凹陷,有淡黄色菌脓,严重时全荚皱缩。种子受害时种皮也出现皱缩。

发病条件:病原细菌的菌体均系短杆状。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借风、雨、昆虫传播,经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茎叶发病。温度在24~32摄氏度,叶面有水滴是发生此病的重要条件,此外肥水不足、偏施氮肥、密度过大、大水漫灌等都容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降低湿度。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发病初期可喷药防治,每10天1次,连续喷2~3次。常用的药剂有:401冶抗菌剂800~10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

8.菜豆红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豆荚。

症状:叶片感病时,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沿叶脉发展,病斑2~9毫米,红色至褐红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病叶正面和背面都生有霉层。豆荚感病时,初期形成较大的红褐色斑,病斑中心黑褐色,后期密生灰黑色霉层,失去商品价值。

发病条件: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病残株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选无病株采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时清理病残株体,收获后深翻并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5千克。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7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9.豇豆煤霉病

又叫叶斑病,是棚室豇豆栽培发生严重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蔓、荚。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反两面产生红色或紫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直径1~2厘米。潮湿条件下,叶背面病斑出现黑色霉层,叶正面病斑有时也有霉层,造成植株早衰,严重时蔓、荚均可发病。

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块附着于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菌丝块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此菌发育适温为7~35摄氏度,以30摄氏度为佳,因此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增施优质农家肥。及时摘除病叶,减轻病害蔓延。加强环境调控,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及早喷药,压住病势,每5~7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常用药剂有:1:1的200倍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10.豇豆花叶病

症状:苗期感病后,幼嫩叶呈花叶和畸形,植株萎缩,甚至死亡。成株发病时,上部嫩叶褪绿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其上散生或沿叶脉生有浓绿色斑,叶片扭曲,叶缘下卷,叶形缩小,生长受到抑制。

发病条件:豇豆花叶病由花叶病毒侵染所致,毒源主要来源于寄主植物和种子带毒。在生长期主要由蚜虫传播,高温干旱、蚜虫多时发病严重,肥水管理不当、植株长势弱也易诱发此病。蔓生种较矮生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之豇28-2。建立无病毒留种田。

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老化。及早发现并防治蚜虫,发现蚜虫及时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敌杀死菊酯乳油800倍液,或用一熏净熏杀效果很好。

豇豆花叶病发生后,可用病毒A加硫酸锌300倍液,或病毒灵(河南荥阳第一化工厂产)600倍液喷洒,每7~10天喷洒1次,连喷3~4次。也可在发病期喷洒0.1%~0.5%的磷酸二氢钾,并注意施肥浇水,这样可减轻损失。另外,在发病期喷洒豆浆(0.5千克黄豆打浆,对水50升),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1.豇豆轮纹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及果荚。叶片受病时,初期生浓绿色小斑,扩展呈褐斑,斑面有明显的赤褐色同心轮纹,俗称鸡眼病冶,上有少量霉层。茎感病初期,呈浓褐色不规则条斑,后绕茎扩展,致病斑以上枯死。果荚病斑呈紫褐色,有轮纹,荚面病斑稍凹陷。

发病条件:病原菌是豇豆尾孢菌,可在土壤中、病残株体、种子上存活,借风雨传播。高温、高湿条件、栽培密度大、局部存水等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防治方法:改善栽培条件,加大通风量,适当加大株行距。及时摘除病叶。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此外,豇豆还容易感染锈病,防治方法可参考菜豆锈病。

(二)虫害防治

1.蚜虫

俗称腻虫,主要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嫩叶背面、嫩茎、嫩荚、花及豆荚上吸食汁液。叶片受害后形成斑点,造成叶片卷缩,严重时植株死亡或不结荚。

高温干旱条件下利于蚜虫发生,温度为22~26摄氏度,空气湿度低于75%极易发生。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杂草,收获后深翻土壤。

发现蚜虫时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如下:50%避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还可用22%敌敌畏熏烟剂熏蒸,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克,分放4~5堆,点燃后密闭3小时,杀蚜效果很好。

2.豆荚螟

主要危害菜豆、豇豆的叶片、花及豆荚。卷叶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能食用并引起腐烂。花序及嫩梢受害后造成落花、枯梢,影响结荚。

豆荚螟以老熟幼虫在寄主附近结茧越冬,以幼虫蛀荚为害,温度为28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85%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定期清除落花、落荚及被害叶片、豆荚。在幼虫蛀荚前及时喷药,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左右喷花蕾1次。常用药剂有: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菊乐合剂3000倍液,苦楝素200倍液等,也可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3.豇豆小地老虎

又叫地蚕冶,主要以幼虫在表土层或地表为害,寄主主要是幼苗。小地老虎的幼虫,在3龄前将幼苗叶片吃成网状孔,4龄后开始咬断幼苗嫩茎,造成缺苗断垄和大量植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