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都说“百善孝为先”。孝就是孝顺,要顺着长辈的意思。可是谁能够永远顺着长辈呢?我叫文文,人如其名,外表看上去文静、淑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总有些逆反。一旦这些想法堆积得使我喘不过气来,就会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甚至以为叛逆是个神奇的字眼,它代表着“长大”。于是,奶奶让我去买盐我偏买糖,爸爸叫我做作业我偏看电视……可叛逆过了,才发现这滋味竟是如此痛苦。
就说这几天吧,天气忽冷忽热。感冒像凶神恶煞似的附在我的身上,妈妈生拉硬拽地把我带到医院去看医生,我从小对药物过敏,一闻到医院里那浓浓的药水味就想吐。好不容易逃离了医院,谁知医生给我开了一大堆的药。在家人的强逼下,我吃了,那药好苦啊,苦得我不知道用什么词儿来形容。
于是,我偷偷把药藏起来。几天后,妈妈发现我并没有吃药,生气地说:“药这么好吃,你为什么不吃?”“既然你说好吃,就给你吃!”我赌气道,“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要是不吃,以后就不用再吃饭了!”妈妈把声音提到了90分贝。
“不吃就不吃!”我生气地说,随后把自己锁进了房门。
饿了一天的我,眼前直冒金星。最终,我妥协了,这一次“叛逆之战”以我的失败而告终。
事实证明:叛逆是痛苦的挣扎,因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因此,我告诫自己:要体谅父母,把叛逆之战的力量转移到学习上。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春期的女孩,一般都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父母叫上东,我偏往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受学校教育影响。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极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比如,在奖项的评比上明显与学生的期望值不一致,指定的班干部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只为老师服务而不顾同学们的感受。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女孩的心理,有的女孩积极向上,但由于种种原因表现不够充分而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干脆以逆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有的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里取得地位,便试图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受青春期心理特点影响。进入青春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女孩重要的心理倾向。她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这时候,虽然对周围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观点往往失之偏颇。在成人眼里,女孩们是幼稚的,是需要听话的。于是,对她们的观点置之不理,强行把自己的认识作为指令告诉她们。这时候,她们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管对错,一律以逆反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和独立。
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父母使用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比如,动辄打骂,从不问子女的感受,不把子女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而是作为他们的附属物。等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父母是子女接触最多的人,也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能成为他们最好的榜样,也可能成为他们最大的阴影。比如,父母间不和睦,相互之间除了指责就是埋怨,没有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正面的形象等等,这些都是诱发逆反心理的因素。
如果从成长的角度看,逆反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
青春期之前,人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较弱,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依赖成人的思考和建议。进入青春期,我们开始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初步能力,发现自己原来也能像成人那样找出事情间的逻辑关系,于是觉得自己与成人是平等的,不再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尝试着自己去思考。
但由于逻辑思维还在发育中,对问题的认知还处在表面,同时又缺乏生活经验,使思考和判断能力往往显得很肤浅,分析和选择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着眼点常常是当时的快乐而不顾及长远利益。这样的思考和判断导致的行为对我们具有很大的风险。
那么,作为青春期的小女生,怎样才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
第一,调整心态,适应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
在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大量分泌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的心理会出现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焦虑、烦躁、羞涩等。这时候,你需要多和父母、尤其是父亲谈谈心,向他们敞开心扉。亲子之间的沟通,不但可以消除家庭成员间的误会,还可以从父母那里学到很多生活的经验,不仅能够使家庭和睦,往往还能够给自己以力量和温暖,使自己增强自信心,利于稳定情绪。
第二,社会实践,不做简单的学习机器。
多参加社会实践,在与更多的人、各方面多层次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活跃自己的思想。这样可以少一些偏激,多一些圆润;少一些逆反,多一些理解。学习很重要,但也不要做简单的学习机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耐心、恒心和意志力,在学习中锻炼自己,在学习中成长自己,使自己变得坚强,有毅力。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和广泛的业余爱好,比如郊游、各种文体活动、课外阅读等。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以为时间都用来学习就好。
第三,独立思考,做有思想的年轻人。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难过程,必然要经历许多痛苦和烦恼。这时候,你可以积极主动地向父母求助、与同学朋友沟通交流,还要学会承受,承受成长的痛苦。在痛苦中,学会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人们常说,“痛过,才会明白一些事情!”学着自己做决定,从一点一滴做起,没有人可以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臂弯里,总有一天你要长大,自己走路。学着明辨是非,学着自己选择,学着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就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