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这么说,客户就会听你的
3033200000037

第37章 站在客户的立场说话,替客户分忧解恼(2)

这位客户是缺乏耐心的爸爸,因为孩子对玩具喜新厌旧,让他不胜烦恼。销售人员巧妙地抓住了他这一心理,站在他的立场上,用替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向他推荐本店合适的产品。客户此时也许已对玩具有了逆反心理,站在玩具店里不知道该买什么好,突然听到销售人员这么体贴入微的话,大有同感,自然就产生了认同心理。

接下来,就是推荐产品的绝佳时机了。而且,在介绍产品的过程中,销售人员时刻站在客户的角度,提醒他注意产品质量,替他说出心中的牢骚。当客户对价格不太满意时,她首先做的不是为自己产品的价格辩解,而是主动降价,并借机暗示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价格极高,掌握了销售的主动权。

说话时投其所好,沿着客户的思路对他循循善诱,对销售产品非常有益。根据客户的口吻和说话的习惯,用心揣摩客户说话时的心情、神态,同时调整自己,用客户说话的方式和他交流,更容易打动他的心。

摸清客户的消费心理后,再沿着他的想法,顺藤摸瓜,将他需要的产品推荐给他。既让客户如沐春风,又卖出了产品,还会在这样的交易中,留住客户在你这儿长期消费的机会。

用客户说话的方式说话,就是学会跟客户交朋友,处处为他着想,理解他的心声。让客户觉得,你不仅是个销售人员,还是一位愿意为他分担烦恼、解决问题的知心朋友!

把客户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你的责任心就是你的信誉。你的责任心决定着你的业绩。

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业务来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失误或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有些失误可能是客户单方面或者双方共同造成的,这时,你不妨抱着包容的心态,主动地把客户的错误揽到自己的身上,勇于承担责任。这是赢得客户的好方法。

有一位名叫克鲁斯的保险销售人员,他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有一位客户在购买了克鲁斯的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后,忘记取回一张非常重要的单据。而克鲁斯在交给这位客户一叠材料的时候,已经把所有的单据都帮他整理好了,可能是这位客户在克鲁斯的办公室看完后遗漏了。于是,这张重要的单据就隐藏在克鲁斯存有一堆客户资料的文件夹里,之后被束之高阁了。

3个月之后的一天,这位客户在外出旅游时不慎摔伤,当他找到保险公司要求赔偿的时候,保险公司要他提供两张证明,否则不予赔偿,其中就有他遗忘的那张单据。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克鲁斯没有任何责任,他也不知道那张要命的单据就在他这里。当那位客户找到克鲁斯的时候,克鲁斯迅速和他一起寻找那张单据,他帮助客户仔细地回忆了存放单据的每一个细节,但始终找不出单据的下落。

后来,克鲁斯把存放客户资料的文件夹取出进行查找,当客户看到那张单据的时候,埋怨他不负责任,而克鲁斯却真诚地说:“真对不起,是我工作的失职,没有提醒您取走这张重要的单据,差点就耽误了您的事情。”

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克鲁斯不但没有失去这位客户,反而赢得了这位客户的信任。后来,他还为克鲁斯介绍了很多的客户。

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显然客户是错的,是客户自己忘记拿走那张重要的单据,克鲁斯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明情况,如果这样做,能说克鲁斯错了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在为客户找单据的同时甚至将客户的错误主动地揽到自己的身上。试想,客户错了的时候如果你据理力争,把客户说得哑口无言,那么即便客户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误,心里会舒服吗?感觉不舒服就不会再来,其结果是你做得再对,最终失去的是客户,与销售的最终目的——通过创造顾客获得经济效益是相悖的;相反,抱着尊重客户的态度,抱着“客户永远是对的”这样一种理念,以理解的方式处理客户遇到的所有问题,甚至主动把责任揽过来,达到让每一位客户满意,则与销售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有一个发生在雅典的真实故事。

一天下午,两位中国妇女走进了一家专门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这家商店的经营面积不小,但商品的陈列非常凌乱,店里没有一只玻璃货柜,浮雕银器、彩瓶挂盘、仿古的大理石雕像,都随意地摆在一张张木台子上。

当时,商店里没有什么人,两位中国妇女闲逛了一圈后,在就要走出店门时,其中一位妇女留恋某件商品,转身要再看一眼——就在她转身之际,她腰间的挎包将门口木台子上的一个五彩瓷瓶挂到了地上,当场摔个粉碎。若在其他商店里出现这个场面,毫无疑问,店主要坚持索赔,顾客要据理力争,指责店主商品摆得不是地方。可这次不然,正当那位妇女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店主已经走到她面前说:“对不起!没吓着您吧?”那位妇女也连声道歉,问他,“要我赔吗?”店主说,“这件事情只不过告诉我,应该把东西摆在恰当的地方。请吧,欢迎您再来!”

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那位中国妇女买走了一个古希腊的雕像。她的朋友大概也觉得这位店主可以信赖,买走了两个彩色挂盘。结局皆大欢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就是因为这家店主从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商品打破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顾客的感受,他不认为这是顾客的错,相反却检讨自己。把顾客的错误主动地揽到自己的身上,正是他赢得顾客的法宝。

把顾客的错误主动地揽到自己的身上,是一种高级的商界处事原则和职业素养。销售人员要树立“客户永远是对的”理念,不与客户发生争吵,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不论事实如何,都要认真处理,力求使客户满意。

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和说话

在一家电器商店里,一位年轻的售货员陪着一位中年妇女挑选洗衣机,几乎把店内所有的洗衣机都看过了,可是这位顾客还是没下定决心购买。

这时,售货员不急不躁地与这位中年妇女拉起了家常,了解到她家有一个瘫痪的婆婆,买洗衣机主要是为了洗被褥,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位顾客还是“举棋不定”呢?原来,这位顾客认为:多少年来我靠手工搓洗也熬过来了,好不容易才积攒了这点钱,一下子花掉,值得吗?对此,售货员一面表示同情,一面在心里琢磨:看来,就洗衣机谈洗衣机已经不能促成这笔交易了。

售货员:“大姐,您的小孩上学了吗?”

顾客:“再过两个月就上学了。”

售货员:“那将来您就更忙了。既要做家务,又要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初学阶段可要打好基础啊!大姐,我看这洗衣机值得买,既可以使您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又可以有更多时间来指导孩子的学习。”

这番话,终于打动了那位中年妇女,她高高兴兴地把洗衣机买走了。

这个售货员的确很会说话,她能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使对方感受到她的同情和体谅,所以这位中年妇女才下定决心购买洗衣机。

站在双赢的角度向客户推销

有一位金牌汽车销售员,刚开始卖车时,老板给了他1个月的试用期。29天过去了,他一部车也没有卖出去。最后一天,他起了个大早,到各处去推销。到了下班时间,还是没有人肯订他的车,老板准备收回他的车钥匙,告诉他明天不用来公司了。

这位销售人员坚持说,还没有到晚上12点,他还有机会。于是,这位销售人员坐在车里继续等。

午夜时分,传来了敲门声,是一个卖锅者,身上挂满了锅,冻得浑身发抖。卖锅者看见车里有灯,想问问车主要不要买口锅。销售人员看到这个家伙比自己还落魄,就请他坐到自己的车里来取暖,并递上热咖啡。

两人开始聊天,这位销售人员问:“如果我买了你的锅,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卖锅者说:“继续赶路,卖掉下一个。”

销售人员又问:“全部卖完以后呢?”

卖锅者说:“回家再背几十只锅出来接着卖。”

销售人员继续问:“如果你想使自己的锅越卖越多,越卖越远,你该怎么办?”

卖锅者说:“那就得考虑买部车,不过现在买不起。”

两人越聊越起劲,天亮时,这位卖锅者订了一部车,提货时间是5个月以后,订金是一口锅的钱。因为有了这张订单,销售人员被老板留下来了。

他一边卖车,一边帮助卖锅者寻找市场,卖锅者生意越做越大,3个月以后,提前提走了一部送货用的车。

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顾客的利益,只有做到互惠互利,才能把销售搞好,只有让顾客有利益,你才会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