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管理进展集萃
3034300000044

第44章 临床护理教育管理(1)

§§§第一节 护理教育管理内容及发展趋势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行为、管理职能、教育评价、人员培训、组织制度和教育督导等。通常的教育管理学涉及创造和维护有效的学习环境,按不同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描述,监测和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临床护理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临床护理的教育质量。

一、护理教育的内容

临床护理教育是培养不同层次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医院内完整的临床护理教育体系应该包括:护理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护理进修人员培训等内容。它不同于护理学院所承担的教学内容,它以临床课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为主,既有一定的理论性,更有实践性,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临床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护理人才的培养。因此,确立各层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其特点加强管理,使医院整体临床护理教育有序地融合于日常护理工作之中,对保证临床教育的质量,促进临床护理水平。

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巨大的技术进步、变化了的人口学特点、知识的爆炸都使得健康服务和教育机构自身不断变化。护理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决定了它自身需要飞速发展变化来迎合时代的需要。

(一)终生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紧密结合

教育从婴儿到人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应当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在这个原则下,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课程,它还包括与事业成功相连的个人素质和技巧的发展(如创造力、毅力、诚实、有效的沟通能力、批判和创造性的思维和团队精神)。

系统教育是建立在分层教育基础上的,各层教育有自己独立的目标。特定教育层次的学位是对毕业生知识、技巧和质量的一个总评价。

1.终生学习的理念将被普遍接受

终生教育将以法律文书的形式予以确定,大学学位教育仅是全部终生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结束。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在准备接受高一层次的教育时是否真正具备了接受这种教育的知识基础。“适时教育”将是一个增长的需求。

2.分层教育将更加明显

由于护士在健康服务机构和大学中流失的比率较高,需要不断招聘年轻人从事护理,缩短就业途径,使他们能在30岁之前获得最后的学位。鼓励护士在获得大学学位后停止继续学习,而参加工作的这种态度将被改变。在一些学校鼓励最优秀学生去获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奖学金也有了同步的改善。在科研集中的护理学院中,还需要增加与健康机构使命相一致的博士后人才的培养。高层教育使得教师的雇用将主要是受学历的影响,而不是任职机构来决定。

(二)联合教育不断增加

人口学的改变,意味着护理教育工作者将面对日益增多的、具有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培养护士的目标是向越来越具有不同特点的人群提供可接受的卫生保健。“实质性大学” 已经改变,向任何学生提供护理教育的机会几乎在日益增加,一个人的居住地不再是接受护理教育的决定因素。为了提供更大范围的大学教育机会,某些培训项目和学院已越过地区和国家的界限而联合起来。联合教育在强调健康服务和护理教育全球化方面也是可行的。

(三)出现混合型师资队伍

学校将加强对自己师资的培养,管理者要使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达到平衡,形成“混合型的师资队伍”,满足飞速变化的世界逐渐增大的流动性。教师的价值通过客观准则进行评定,与其薪水、任期相连。护理学院的院长更倾向于外部的作用,寻找机会和可能的挑战,与社区或商业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和筹集资金。同时,也需要所有的护理教育者更加灵活地把他们的成就和公共成果投身于市场,为获得额外的经济支持开辟道路。

(四)重视教育与效益的关系

护理教育部门和护理服务部门的联系将日益增强,很多研究和科研项目也是为了满足临床或社区机构的特殊的需要。鼓励护理教育者和护士学生为社区提供有偿的服务,这就需要护理教师和行政管理者去改变教师角色的概念,包括创收。除了科研基金和教育经费之外,希望教师从她们的教学或临床服务中产生最低限度的收益,或与社区机构合作开展咨询服务创造一定的收益。护理教育要在提高生产率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模式,明确学校与商业的异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体系。

(五)健康教育日益完善

转变生活方式已成为21世纪健康事业的目标。护士们应带头设计生活模式变化的项目,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并将建立“最好的实践”。专业人员与患者之间知识的区别将变得越来越模糊,更多的家庭或朋友需要护士教给他们照顾他们所爱的人的技巧。护士职业的终点是把健康服务和职业形成一个整体,不再局限于一个学科的范围。在将来,护理将是一个“全能”的职业,除了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些学科外,护理将被认为是各个方面健康人员的良好的本科预科课程。

(六)课程设置更趋全面、实用

在将来护理课程的设置中要体现以下6种综合能力:有效、精确的沟通能力;自我控制力;法律或政策意识;领导能力;危机应付策略;有效的组织和优先考虑技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的老化,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护理教育也日渐向现代化、社会化、综合化、多样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第二节 护士培训管理

一、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定义、目的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上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目的是使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语水平和医德医风等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基本条件。

二、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已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职业证书》并经注册的护士,以及取得国家承认护理专业学历的见习期内的在岗护士。

(二)培训目标

使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对象,达到国家及医院规定的护士、护师任职的基本条件。

(三)培训年限

护理大专毕业者5年,本科毕业者3年。

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一年)。严格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达到国家职业护士合格标准。

第二阶段(第2~3年)。严格16项基本技术操作及中医8项技术操作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考试合格;进行部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第三阶段(第4~5年)。深入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了解国内外护理专业新进展适时进行外语培训。

(四)培训形式

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在职自学为主和科室训练为主,相应组织统一训练。

(五)培训内容与要求

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要求热爱医院及护理工作,服务热诚、工作严谨、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

(六)临床实践要求

(1)每年按全勤规定时间参加临床实践。

(2)完成规定的夜班数(80天/年)。

(3)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处置能力,工作计划性强。

(4)掌握基本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完成16项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及中医8项技术操作的训练及考核。

(5)掌握专科理论与技能。掌握本专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掌握本专科常见急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护理措施;熟悉本专科常用药物和特殊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用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本专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达到各专科培训要求;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借助字典阅读简单医用文章。

三、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

(一)对护士规范化培训认识不足

由于临床护士缺编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新护士的轮科培训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师的工作量,使得部分科室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科室对受训者的要求不严,考核不到位,评价缺乏真实性。

(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对象和时间不统一

依据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适用对象是从护理专业院校(本科、专科、中专)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护士是指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中护士这一级的护理人员,致使人们对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护士的外延理解不一,有许多护理管理者将护士的概念理解为各级护理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适用对象有大中专聘用护士、本科护士、文职护士、低年资护士和医院各级护理人员等,培训时间为1~6年,这和《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规定的不一致。

(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不一致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上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外语等。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各医疗单位在实施中,由于对培训对象的理解不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也有差异,有的医院培训内容为“三基”、专科理论和技能、护理学术水平、外语和计算机技能。

有的医院培训内容为职业道德、临床实践、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外语5个部分。有的医院按护士学历分层次确定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中专、大专、本科护士的培训重点不同。大多数医院将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纳入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四)护士规范化培训缺乏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护士规范化培训没有统一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有的医院实行基础理论知识定期组织考核,护士长每月考核1次,科护士长每季度考核1次,护理部每半年考核1次。护理技术由病区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负责每月考核,转科出科时进行考核。有的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以基础护理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的分数为量化指标,主观评价以护士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护士长、带教老师的评价) 相结合,将临床实践能力、工作态度、沟通交流技巧和应急能力的评价内容进行量化,制成综合能力评价表,作为主观评价指标。

经验谈:上海一家医院借鉴国外专科护士培养先进理念,将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护士专科护理培训中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它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工具性、必备性、重要性和教育指导性的特点。

1.量身定做培训计划

为突出骨科专科护理特点,在各病区制订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制订骨科专科护理培训计划,新的培训计划是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根据不同人员层次、能力的培养需求、培养目标、培养形式等方面综合考虑制订。

传统的培训模式多注重护士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能力需求的不同,培训内容着重突出能力的培养。通过临床带教教员在工作中的指导,在对低年资护士评估和干预能力的培养中,给患者安全感和适当的保护是培养核心,如安全转送患者、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法等;中年资护士强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保证这部分人员参加医院人文知识培训课的学习以及院外专题培训;高年资护士以科研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请专业人士指导在临床开展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科学研究。

2.严格培训要求

新入骨科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40学时的骨科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取得护士执业执照的护士要完成为期3个月的骨科科内轮转,填写轮转手册;本科毕业护理骨干参加医院组织的ICU实训基地培训,掌握急救监护技术;护师以上人员要掌握骨科康复训练方法,如关节四肢外科的股四头肌锻炼,脊柱外科锻炼腰背肌的五点式、四点式、三点式的支撑法,创伤修复外科的膀胧功能训练法等。

3.加强培训考核

护士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为了激发护士学习和工作热情,使其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各尽其能,我们围绕培训计划,将日常工作督导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及时评估培训效果并随时修正培训计划,因材施教。

4.核心能力培养效果凸显

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前,初级护士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不能有计划地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培训后初级护士的专科基础护理操作和对病情的评估干预能力得到提高,能正确掌握术后患者体位摆放,脊柱患者翻身法及安全转运患者。还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脊柱外科术后病情评估表,加强术后48小时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颈前路术后颈深部血肿等并发症,有效地防范了引起病情突然变化的风险因素。康复护理得到加强,能够正确评估患者术后各个时期的恢复情况,合理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缩短康复周期,加快床位周转,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