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是现代人的童话,有着浪漫气息的少男少女们对于爱情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童话变为现实,让梦想成真。很多青少年学生,在网上遇见了谈得来的异性朋友后,就开始如痴如醉地挂在网上,以为多年来苦苦等待的美好爱情终于降临在自己身上了。在网恋这个童话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意,使现实中受束缚的青少年学生无所顾忌地谈情说爱。然而这种幸福和愉悦却是短暂的,给彼此留下的是更多的伤害和苦恼。
一位上初中的男孩子,由于参加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爸爸妈妈奖励给他一台电脑,并且连了网,希望进一步促进他的学习。可是,近段时间,家人发现他目光呆滞,神思恍惚,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而且当月的电话费陡增几百元。在电话清单上,一个外地的长途号码引起了爸爸妈妈的注意。通过追问,才知道孩子通过网络聊天结识了一位外地女孩,两个人互通情况,经过几个月的网上聊天,已经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现在又进一步发展为用长途电话聊天。他本来有望考上重点高中,现在看来,希望真的是太渺茫了。
心理分析
网恋,有其两个内涵。一是人们对网络物件功能的兴趣爱好与痴迷,被称之为“网恋”;另一是人们在网上通过交流后相识相知,进而在异性朋友间情感得到升华,亦称为“网恋”。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网恋”多指后者。
网恋的形成,有它的深层社会原因,也有诸多现实生活因素。过去的时代,人们接受的是正统价值教育,人的生活、情感、人性受到一定的束缚、压抑、禁锢。人们的视野受到限制,非常狭窄。今天,网络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往平台,人们推开窗户,看见的是比过去更远、更广阔的绚丽天地。因此,网恋的出现实际上是人们在获得初步物质文明的满足后,追寻更丰富的精神层面需求时,遭遇传统与现实的碰撞,加之当今社会改革中所付出的社会成本,人们面临闲暇、寂寞、空虚、彷徨、不满、困惑的一种精神情感的表现形式。
网恋的魅力在于网络的虚幻,而网恋的危害也恰恰在于其虚幻。如果天真地认为网络是一片乐土,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就会危及正常的现实生活。青少年朋友,切莫把网恋当真!网恋的浪漫毕竟是植根于虚幻的网络之上的,最多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味品或者小菜,万万不可当做大餐来对待。如果沉迷其中,就会得不偿失。
的确,也有网上情人真的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情人,并且相处得不错,那是因为双方在网上交流的时候就没有带多少面具,见面以后双方会觉得差距不大,在网上尚且可以爱上抽象的形象,在网下自然也就容易接受真实的人了。但是,并不是每个网恋都会以美好结局而告终,更多的是“见光死”。痞子蔡曾经说过:网络通常会产生三种人。第一种会在网络上突出他的次要性格;第二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第三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不可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说,网上的人许多都戴着面具,在网络上你喜欢的他,现实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所以网上产生的情感不完全,网上恋爱回到现实中是很少有成功的例子,网友见面后,其结果往往是可悲的。
另外,青少年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网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耽误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为自己的学业与事业发展埋下隐患。而且,青少年学生刚刚接触社会,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过多接触网络,就会减少对社会的接触,产生内向和孤僻的性格。若是遭到网恋失败,就会使情绪变得很坏,而且还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学习与生活中,给心理造成无法抹去的阴影。
心理呵护
网络的普及可以把世界变小,它为人们提供了快速了解世界的途径和快捷的通讯方式,但是也要认识到网络具有不利的一面。
1.清醒认识
网络对人,尤其是对许多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会让你脱离现实,使你深陷虚拟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但是,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现实中的很多事情比虚拟世界要复杂得多,也不可能被虚拟世界所代替。恋爱的目的是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一个现实中一起生活的伙伴。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世界中的恋人不过是见过面或没有见过面的朋友罢了。上网交朋友不是什么坏事,但入迷就不好了,更不能全身心投入。
2.锻炼意志
有些青少年尽管知道了网恋的危害,但是仍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面对,自暴自弃。锻炼坚强的意志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平时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比如打球、长跑等。这样既可以使你接触现实世界,又可以转移你的注意力。
3.正确引导
青少年时期在情感方面很容易发生问题。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青春期的孩子向往和异性交往,这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不能过分、粗暴地干涉,但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头的,必须尽早疏导,不能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