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易数解码
3036000000006

第6章 易诠(4)

(2)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是位坐在轮椅上的天才,他在80年代提出时间有虚实之分,认为“虚时间才真正是真实的时间,而我们称为实时间的仅是我们的想象。”就像人们常说的“时间是大自然避免使所有事情同时发生的方法。

虚时间有一个奇怪的可能,也就是“现在”不一定要有一连串的过去时刻。同时,与实时间成直角的还有一个虚时间方向。虚方向不必要形成宇宙开端或终结。这句话在西方可谓是石破天惊!为什么呢?因为彻底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按牛顿经典力学,宇宙最初的运动是上帝推动的。《易经》揭示时空的秘密,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摒弃传统时间概念

严格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昨天、今天、明天。因为今天是昨天的明天,又是明天的昨天,任何一天都是三个概念的集合体,犹如一块三层糕点。时间并不在一根轴上向两端展开,时间只是区别事物发生次序的标记,是一种极为古老的人为观念,我们看看世界各地的时差就能体会,我们过今天的时候,美国不还在昨天吗时间集合体有点象考古,地表是庄稼,挖下去却是古代的陶片、铜戈;再挖下去又发现猿人的火灰、兽骨,而这片庄稼地到明天也许会变为市镇。那么,时间又何曾流淌出此地半步?过去、现在、将来不都在原地滞留吗?

空间是曲卷折叠的

时空不是平坦的,它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所弯曲,加上一个与时间成直角的虚时间方向,空间便奇怪地分为虚实两个平行世界。也可以说变成虚实对称的六维空间,信息在虚实之间形成镜象。在实在世界里,犹如乘火车在陌生地旅行,从车窗外望,展现一幅幅图景,但却不能预知下一幅画面是什么。而在虚世界里,犹如正在火车上空的直升飞机里,不但能预先知道火车里的乘客会看见什么,而且也知道火车去向(结果),当他用无线电告知火车里的乘客时,也许会被看成一位预言家。然而在更高层次上的监视卫星,则能把这两个层次的事都传给地面站。《易经》就是这个监视卫星。虚实两个世界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只不过分出许多层次罢了,所以古人一直相信有九重天,这大概是一种直觉。1957年,美国科学家休?埃弗列创立了平行宇宙理论。认为量子系统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一种多枝实在。在这种实在中,宇宙不断分岔,变成众多的“平行宇宙”。甚至在某些世界里,希特勒没有出现过,约翰?肯尼迪还活着。古人说,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器。预测是生命中某种层次的境界,你达到这种境界,自然你就知道了。你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便能得到什么样的智慧!《易经》不过是一种方便法门而已,登堂入室还可以有多种法门。

《易经》具有波?粒二象性

今天量子理论已经深入到大部分科研领域之中了,作为新物理学顶梁柱的量子理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意识在物质实在的本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量子理论有很多令人困惑的特点,但都可以用“波?粒”二象性来理解。粒是微小的浓缩物质,而波则是无定形的运动,两者在并协性上统一,如精神既是思想又是神经兴奋,一部小说既是故事又是一大堆文字。

量子波与人们已知的任何种类的波都不同,它不是任何实体或物质构成的波,而是信息波。是一种观察什么就能了解什么的波。如观察原子,原子并不会象波一样扩散开去,扩散开去的是观察者对原子的了解。《易经》的河图、洛书恰恰就是“波?粒”二象性,作为信息波,它能“类万物之情”截获它所观察的一切事物的本质,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奇怪之事!

我们将河图数字依次连接后,就看见了正余弦波,即波动性,这是先天八卦的本质。后天八卦不再是波动而是粒子性运动。把数字按传递形式依次连结后,就可以看到:1到2,2到3,3到4,4到5,5到6,6到7,7到8,8到9,9回到1,是来回碰撞,即类似“布朗运动”的粒子运动,具有规律的碰撞运动,因此,后天八卦是以粒子性表现出来。当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结合起来后,就产生了波粒二象性。十九世纪末期,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光的本质,究竟是波动还是粒动,最后才搞清楚是波粒二象性。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Louisdebroglie)发现一切物质粒子都和光一样,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动性,从而创立了物质波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⑤。正因为八卦再现了宇宙本质,这才具有不可思议的预测准确性。当年,孔子曾非常自信地说过:“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传上》),这难道不又是一个实例吗1493年哥伦布宣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年了,欧洲人一直觉得很荣耀,但今天的美洲人却是另一种说法:“不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是美洲大陆发现了哥伦布。”大家想一想,假如今天一位印第安酋长在广州登岸,回去宣布一个伟大发现,说当地的不少土著鼻子上架着两块小玻璃,我们会觉得很好笑。同样道理,《易经》也在这数百年内,不断被西方学者发现,并挖掘出一项又一项的成果。实际上《易经》和新大陆一样,本来就在那儿,你说哥伦布伟大呢?还是美洲大陆伟大?当桂冠一顶又一顶地戴在金黄色头发上时,我们甚至还在争辨《易经》究竟是不是迷信?这是即可笑又可悲的!

注释:①太阳有27天的自转周期,在黑子峰年时每一自转周有4个极性相间的扇形区,故有近似七天的周期性。但在黑子低值年,扇形结构却很不规则,有时1、2个月极性都不发生变化,这是短期天气预报不准的根源。

②可公度性(Ccm men sura bility)一词是在天文学中首先提出来的。由于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提出有说服力的机制理论,一直当作经验关系写入某些天文文献之中。可公度性是自然界的一种秩序。

太阳系几个天体的“平均运动”可公度到不平常的程度,完全超过偶然可公度的可能性。绕轨道运行天体的“平均运动”直接和它到轨道中心的主星(Primary)的距离有关。所以,“平均运动”的可公度性意味着平均距离的可公度性。最早注意到太阳系距离的可公度性的可能是波特(J?E Bode 1747—1826)和提塔斯(J?B?Tius 1729—1796)。可公度性的一般表示式:

xi=∑(Ijxij)+εo

j=1

式中,ij∈|i|,且ij≠i,即ij是下标集 {i}=|1,2,……n|中与i不同的任意元素,xij是{xi}中与xi不同的任意元素ij是整数,取用+1,-1。L是可公度元数。∑o是事先确定的可行性临界值(偏差)。当然,上述等式可能是偶然的,但是,由于ij的任意性,对于集合{xi}={x1,x2,……xn}中的任意元素xi可能有许多等式。当m足够大时,这些可公度式就不再是偶然的,m称为可公度式的频数。由此构成了信息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当然,为了估计它的非偶然性还要用到随机性的否定等概念和方法。人们将会发现,许多客观事物中都存在着可公度性。(《预测学》翁文波原著吕牛顿、张清编)

③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华裔)说:“在我们的宇宙中,一切物质都产生引力场,影响其他物质的运动。从测量物质(星体、星系等)的运动,我们可以观察到它所具有的引力场。但是,有些星际物质我们不论是用红外线、紫外线、X光或雷达,等等仪器,都无法观测到它,然而,这些物质确实是存在着。这就是暗物质(Dark matter)。就在我们生活的太阳系的星系集团中,至少有3/10是暗物质;在全宇宙至少有90%是暗物质,可能会更多。”(《科学的桃战》)

④十八世纪初德国哈雷大学教授斯达尔(G.E?Stahl1660——1743),提出燃素说,流行欧洲各国几乎一个世纪之久。1783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建立燃烧氧化理论。

⑤德布罗意从光量子中认识到,光波可以表现为粒子,粒子同样可以表现为光波。他提出一个数学关系,把一个运动物体的动量和与之相应的波联系起来:“粒子”波长反比于它的动量(即粒子质量和速度的乘积),速度或质量越大,波长也就越短。他将此作为博士论文(1924年),审稿人郎之万(Paul Langevin)因为震惊;而把论文考贝寄给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说:“德布罗意已经把大面纱的一角揭开。”1927年戴维森和盖尔末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功地证实了这一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