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心孩子这样问你:巧妙回答孩子的260个雷人问题
3037100000262

第262章 附录 父母必知

三至四岁幼儿身心发育的主要特点

一、身体发育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体重、身高、头围及胸围是否正常。

三岁幼儿平均体重13.85千克,身高94.3厘米,头围48.9厘米,胸围50.5厘米。四岁幼儿平均体重16.23千克,身高103.7厘米,头围50.1厘米,胸围52.3厘米。

两岁半到三岁是幼儿易形成龋齿的时期,父母一定要多加注意。

二、生活习惯

幼儿有很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让他们穿脱衣服、叠小被子、整理玩具等,同时也应培养他们注意饮食卫生,少吃零食,对人有礼貌等。

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或溺爱孩子就代替孩子做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

三、运动感觉机能

两岁半可以骑小三轮车,但不一定所有孩子都会,而到了三岁就差不多了。近三岁时,孩子可以双脚交替着上下楼梯,可以双脚离地跳来跳去,能从椅子上往下跳。双手也比较有力气。此时还会滑滑梯、抛球、踢球等。

除此之外,孩子还能做许多事情,如用剪刀剪纸,自己穿鞋(但有时会穿反),自己脱裤子、袜子,会爬到高处取东西,会转动门上的把手,能自己小便,自己用勺吃饭,有的还会用筷子,等等。

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跳起、攀登、钻圈,孩子的动作姿势都比较正确、协调、灵活,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可以迈过30~40厘米高的障碍物,能把2两重的沙袋投到三四米以外,而且能站纵队,听口令做出立正、看齐、踏步等动作。孩子的握笔姿势也能做得很规范,折纸、搭积木、穿扣子等精细动作也完成得很好。

三岁以后,孩子听到音乐能不由自主地随节奏起舞,能理解大和小,长和短,并可按指令将物品放到桌上或桌下。视觉方面,认识红、绿、蓝、黄、白、黑等颜色,触觉、嗅觉、味觉、听觉更加灵敏。不仅能判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还能判断椭圆、长方形、菱形、多角形等复杂的几何图形。已有了一点时间概念。

四、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儿童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性时期。

幼儿词汇的发展表现在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类的扩展上。关于词汇量的调查和估计出入比较大,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比较大,不能以绝对数为指标来衡量每个儿童,但是总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综合中国、日本、美国等国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一个词汇量大体一致的发展趋势。

其中年增加速度最快的年龄是三至四岁,增加率为70%,此后增加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就平均值而言,幼儿每日要增加2~3个词汇或更多。三岁时词汇量有一千左右。研究发现,幼儿掌握的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三岁时,孩子逐步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言结构较以前规范,吐字清楚。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反映自己的需要和意见等,并能说出周围事物的形态和名称。三四岁的孩子逐渐能说8~9个字组成的句子,可叙述2~3天前发生的事情,并能指出大部分的身体部位,会使用代词“他”,而且会唱完整的儿歌,会用简单的句子叙述事物、故事和图片的主要内容,也能说出父母的姓名,会用“谢谢”等礼貌用语。

五、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的好时机。在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这种在伙伴帮助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幼儿认识到自我的存在。

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如用竹竿当马骑。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一般是几个儿童一起游戏,玩具类似,但儿童之间彼此独立,无交往与合作。这是幼儿初期的游戏。

在与人交往时,会产生主动协作的精神,遇事想征求父母以及年龄比自己大的孩子的意见,乐于服从别人的命令,能够同小伙伴一起游戏,渐渐地懂得关心朋友,而且渐渐具备等待、分享和互相谦让的能力。但他们也很有主见,有时甚至表现得很固执和任性,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三至四岁的幼儿很喜欢结识伙伴,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对于现在普遍的独生子女的状况而言,让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也能很好地满足他们归属感的需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六、智力发展

知觉具有概括性和随意性,他们可以利用词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如用“小狗”一词把“小狗”从其他玩具中找出来,用“眼睛”“耳朵”等词把小狗的眼、耳等认出来。随着动作和活动的发展,特别是随意行走的发展,各种复杂知觉也就初步发展起来了,这个时期的宝贝已出现了最初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两个东西分别放在不同的距离,他能知道哪个近哪个远。如果把他常用的一些东西和玩具改变了存放的地方,开始他仍会到原来的地方去寻找,这说明他对一些物体的空间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时间知觉方面,知道“现在”和“等一会儿”,知道了“马上”和很久的区别。但这时的空间和时间知觉还是很不准确,会乱用“今天”“明天”“后天”等时间概念,明明是很久以前的事也会说成“昨天”和“刚才”,有时还会伸手要照片里的妈妈抱。

就记忆力而言,读书给他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三岁的幼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适合的学习方法有:视觉复述策略,即不断地注视目标刺激,以加强记忆;特征定位策略,即“捕捉”突出特征,以便于记忆;复述策略,即不断重复需要记忆的内容。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孩子想象力发展迅速,想象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他们往往把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混淆,把明明没有的东西说成是真的。这主如果由于他们还缺乏生活经验,同时辨别能力也较差。因此,千万注意别给孩子贴上“撒谎”的负面标签,引发孩子不必要的焦虑。

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也特别强,大人的言行举止、姿势神态、习惯方式等一招一式他们全要模仿,孩子在模仿中会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事情,但也容易模仿大人的不良言行等。

七、个性与心理特点

提问类型的变化在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高涨,好奇心强,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两三岁儿童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反映他们的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四五岁儿童的提问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这与儿童所渴望理解的内容和儿童的思维发展相适应。大量的“为什么”说明儿童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孩子会“撒谎”了,当然,这并不是品质问题。因为二~三岁的宝贝,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正确描述客观事件的能力有限。他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阶段,即离开了具体的物体与实际的操作,将无法正确认识这个世界,也因此导致宝贝的想象与事实相距甚远。另外,宝贝刚刚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具有自尊倾向,因而会用想象中的事物来满足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

孩子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

两岁以后,孩子的依恋表现为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孩子能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同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比如他们能够忍耐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也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他们相信父母会回到他身边。

你发现,对你的要求,孩子越来越不愿意服从了。其实,两岁半至四岁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第一反抗期,反抗现象正是孩子成长进步的标志,是孩子发展自主性、独立性、自信心、意志力、想象力、安全感等行为品质的关键时期,你要理解孩子的“反抗”。

他们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也总爱问为什么。

这一时期,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心理学术语称之为“泛灵论”,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比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由于这个时期他们的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每一种游戏都有孩子自命的意义。

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有意识地要去探索世界,并且会毫无保留地去接受外界的信息,他们也热心结交小朋友,并且喜欢上玩具、图书与听人讲故事。

四至六岁幼儿身心发育的主要特点

一、身体发育

到六岁左右,孩子的最后一颗乳牙的后面,上、下、左、右共长出4个大牙,叫做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这是最先长出的恒齿。

与此同时,前面上下4颗乳牙开始晃动起来,按出牙的顺序,逐一脱落并长出恒牙。

二、生活习惯

已经有了相当的自理能力,吃饭、穿衣、大小便已完全不必依靠大人的帮助,而且能够帮助大人做不少家务,比如整理床铺、打扫卫生、买东西等。孩子在这一年龄阶段,要继续巩固保持刷牙习惯。

要帮助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吃饭时要坐端正,让大人先动筷吃,不说笑、不打闹,细嚼慢咽,保持桌面和衣服整洁,正确使用餐具,懂得谦让,饭后擦嘴、漱口等。

三、运动感觉机能

运动方面,更加协调、灵活、精细。

这个时期一般称为学龄前期,是孩子行为发展的飞跃期。他们的行为有了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表现为游戏、学习和劳动。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这个阶段孩子的游戏内容、形式、时间的长短以及参加的成员等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四岁前的孩子一般玩得简单,但四至六岁孩子的游戏有了飞跃的发展,可经常看到他们玩一些以反映社会事件为主题的游戏。

他们已经能把学习与游戏分开了。能够学会根据学习的目的来支配自己的活动,有意识地注意老师的讲解,如绘画、计算等。

可以明确劳动的目的性,能掌握某些简单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如做些手工作业,饭前饭后帮助老师整理饭桌椅,自己洗手、穿衣等。

感觉方面,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更加灵敏。

四、语言能力

四至六岁也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飞跃期,主要表现在:

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一般词汇可达1600~3000个。词汇的内容也有了丰富的发展,不但掌握了一些低级的词,而且也逐步掌握了一些高级的词,即抽象性和概括性比较强的词,如玩具、衣服、水果、动物等。词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学龄前期孩子的口语中,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以外,对于各种关系词也能逐步掌握和应用。

逐步掌握了语法结构,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六岁的孩子不仅能够掌握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而且还掌握了因果等关系,掌握了语法的基本范畴,其表达能力也从情境性语言向连贯性语言发展,从有声语言向无声语言过渡。

四岁的孩子,一般爱自言自语,一面做游戏,一面嘀咕,如在游戏时遇到困难,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到了六岁时,有些孩子能初步掌握一些最简单的书面语言,能把字分出音节,从音节中又能分出字母;反过来,能把字母组成音节,把音节组成字。如ba(爸),可把它分成b和a两个字母,反过来,把b和a又组成ba(爸)。这是一种复杂的能力,一般要在学龄前期的后半阶段才具有这种能力。

五、社会交往能力

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周围环境。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有集体感,愿意同小朋友友好相处,但爱“告状”,开始淘气。

儿童到三四岁后,依恋同伴的强度以及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有所增长。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破裂。

同伴关系在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首先,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其次,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另外,同伴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感、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也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成人,尤其是父母,一定要珍惜儿童的伙伴关系,千万不能阻止或粗暴干涉。必要时要努力为孩子创建适宜伙伴关系的条件,积极地予以协助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父母不可轻视、更不能推卸的责任。

六、智力发展

注意力方面: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这时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

记忆力方面:在学龄前期开始阶段,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比较容易记住。到了学龄前期的后阶段,儿童的有意记忆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同时,记忆也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词的逻辑识记能力还很差,常常只能机械地记住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比如孩子背唐诗,只是将字一个个背下来,但并不理解诗的意义。在教育影响下,意义逻辑识记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如复述故事时,可以抓住故事的中心或多或少地进行逻辑加工,或省略某些情节,或加进某些情节等。这个阶段孩子的识记的持久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再认方面,四岁孩子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而四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重现方面,四岁孩子可以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情,而四岁以后重现保持的时间可以更长些。记忆的精确性也是记忆发展的标志之一。此时,孩子记忆的精确性还是较差的,对简单熟悉的东西记得精确些,而对复杂的东西就有遗漏或歪曲。

想象力方面:四至六岁孩子的想象力总的来说是贫乏的、简单的,缺乏明确的目的,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正在逐步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

七、个性与心理特点

精力充沛,任何事都喜欢尝试。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同时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非常有主见,自我中心主义很强烈,感觉敏感。

四至六岁是儿童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家,应回到同性别父母的身边。在个体形成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性别是一个重要方面。儿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性别的不同期望。到了五岁左右,儿童能够开始把某些特定的人格特点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如男孩应该勇敢,女孩应该文静。如果父母按照相反的性别特征来培养孩子,使得孩子对自身的性别不认同,未来可能会使孩子产生同性恋倾向。对于离异的父母带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时,也应注意多带孩子接触和孩子同性的亲人朋友,使孩子能学习到与自己性别相关的人格特征。

四至六岁也是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为:从依从大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这个时期对孩子如果过多地进行负面评价,会让孩子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产生自卑心理,而且容易泛化,从某一方面“我不行”,到所有方面“我都不行”,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避免进行负面评价,多使用正面评价,但同时要注意,不要泛泛地使用夸奖,而应该针对具体的事情指出孩子到底是哪里做得好,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自我膨胀。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幼儿期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使用“阳性强化法”,即多强调、多鼓励孩子的优点和正确行为,忽略、漠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行为。大多数心理行为学家认为,对孩子最好只奖不罚或者少罚,实验表明,奖励的办法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