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此生是我吗
3039600000024

第24章 双重蔑视——让-吕克·戈达尔《轻蔑》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轻蔑》(Le Mepris, 1963)是根据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的小说拍摄的,小说故事中也有一个电影剧组在拍摄电影——《奥德赛》,一部把重点放在奥德修斯与他妻子珀涅罗珀关系上的影片。而剧组外,编剧也与他的妻子处在一个微妙阶段。《轻蔑》则以夫妻情感为线索,透视现代家庭中的情感问题。

这部看上去有点互文性(intertextualite)的电影,仿佛古代的情感问题与现代的情感波折在相互折射后,显示出它们的延续性与一贯性。但是,戈达尔的兴趣更多地将现代夫妻情感放在金钱之火上烤炙。美国制片人的资本力量在影片开始时就显得很充分,他在片场的傲慢姿态和在观片室中的专横与不满,均是出于他财大气粗的缘故。所以当制片人要求编剧波尔让他的妻子坐上自己的敞篷车时,波尔显得懦弱而不敢反对。米尤(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饰)犹疑地注视着波尔,希望波尔能够拒绝制片人的邀请(不仅米尤,似乎在场的人都感应到他的进攻意图),而波尔依旧表示同意,这让米尤对他产生轻蔑感。很不幸,在戈达尔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坚韧的感情能够经受这样的烈火烤炙。最后,米尤与制片人双双死于车祸,则又表明戈达尔对金钱所带来的人的情感伤害的鄙视。这是一种双重蔑视。

影片重点放在波尔与米尤的情感关系上。由于制片人的介入,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处在一种令人迷惑的状态中。夫妻俩在家中讨论这段似乎已经开始产生裂痕的关系,时而生气,时而和好,表明他们处于一种既疏离又亲密的过渡阶段,一种情感即将发生异变之前的迷惘阶段。碧姬·芭铎将这一阶段演绎得很到位,其中似乎含有一丝嬉戏与忧愁相混杂的成分,一种不同情感元素相互扭结在一起的矛盾时刻。在这场戏中,戈达尔让他们两人说出了既像对话又像是独白似的富有思辨色彩的台词,这些台词是人物的自语,也是一种游离而出的省思和自我评论,显示出戈达尔冷冽的一面,一个始终怀有评论兴趣的一面。让语言独立于影像,产生一种自足性,这是戈达尔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影片中,女翻译将不同语言转化时产生的误译,以及让人物大量引用诗歌,均在表明戈达尔对语言的强烈兴趣,一种具有对语言实验的嗜好。

米尤最终背弃波尔,与美国制片人走到一起,表面上像是她对波尔行为的一种惩罚。但是,在其深处,在戈达尔的潜台词里,水性杨花似乎是女性的一种天性。戈达尔似乎在说:“你不能考验她们的天性,否则就会主动给予她们一次背离的机会。”在戈达尔的许多影片里,都含有这样偏执的隐喻。所以戈达尔在影片结尾,安排两个背离者兼逃亡者的死亡,有着浓重的象征意味。如果我们把波尔看作是戈达尔对自己的指代,那么他如此处理则泄露了他的多重内心:一种对在金钱强力面前表现出的自我懦弱的鄙视,对金钱所起的破坏作用的忿恨,以及对女性的柔婉漂移发出一声长长的哀叹。以此对在金钱支配下的现代社会中脆弱的人际关系作出尖锐的批判,其中无疑也包括了电影本身对在金钱作用下不断异化的现象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