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此生是我吗
3039600000026

第26章 一份孤寂的备忘录

而追寻,也是迷失,甚至是一种更大的迷失,一种将迷失丢失了的迷失,永无回醒机会的迷失。

人生之路上总会出现拐角。而在拐角深处,通常有落寞的秋叶飘零满地——那里是通往孤寂者的家园。

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像是为孤寂画了一张张脸谱。此书十一个短篇,描绘了十一种孤寂的面貌。小说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办公大楼里的白领、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青年作家、陷入迷茫的情侣,以及学生、病人或军人等。他们都陷落在各自不同的境遇里,唯一相同的是,最终都会在人生旅途中遇见一朵朵宛如从墙角边生长出来的孤寂之花,兀自在心中绽放。

在耶茨的小说中,孤寂不是一种症状,却如同疾病一样蔓延开来。《自讨苦吃》里的小职员,面对生活的打击无力还手,他时时想到的是在倒下时如何保持优雅的姿态,就像儿时玩游戏时被假想的子弹击中那样。他懦弱善良,能力有限,预感公司迟早会将他辞退。故事中的这一天,他瞥了经理一眼,知道厄运就要降临。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慌张,当经理找他谈话时,他以轻描淡写的方式让自己保持平静,希望尽快结束这场谈话。但走出公司后,焦虑立刻袭来,该如何向自己的妻子交待呢,如何应付日常开支和房贷呢?他想先按兵不动,第二天照常出门上班,希望能尽快找到工作,然后再告诉妻子真相。但是回到家后,他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寡言中含有的沮丧表情泄露了他的秘密。于是夫妻两人共同陷入了沉默,忧伤使原本温暖的家变得寒冷。

如果说孤独是一首圆舞曲,那么他们两人在旋律中各自转圈,挥动柔软的臂膀,如同梦游一般。

在另一篇《万事如意》中,吉祥的篇名并未带来如意,即便写到了婚喜,最终依然是忧伤的。一对年轻人第二天就要赶到女方父母所在地举办婚事。女孩早早结束工作回到宿舍,同室女友已经把房间打扫干净,并且出门旅行去了,把空间腾出来留给这对新人。女孩舒服地躺在浴缸里,想到男友晚上会来,这一夜将是他们俩的,便欣喜无比。她穿上新买的性感睡衣,躺在沙发上等待男友。这一天,男友公司老板给他一笔小小奖金,他很得意;下班后朋友又送给他一个梦想中的旅行包,这一切令他欣喜万分。他拿着包来到女友宿舍,在女友的拥抱下,他心不在焉地告诉女友,他的到来只是为了把包搁下,还要去朋友那里,他们在酒吧等他,不能撂下他们。男友匆匆约定了第二天在火车站碰头的时间后就离开了。女孩倒在沙发上,想起室友曾经说过他们两人不合适的话。她努力打消这些念头,却颓然地陷入极度的孤单之中。

这部小说如同一份备忘录,写下人们在各种情况下遭遇到的伤怀与落寞。只是耶茨习惯把孤独与失意相连,把孤独与寂寞并称。孤独是即便在人群中依然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而寂寞只是独自一人时产生的孤单情绪。按书中描述的人物内心所滋生的情绪,我更愿把它们称之为孤寂——一种介乎于孤独与寂寞之间的情愫。因为与寂寞相比,孤独无疑更具有社会性,但并非都与失意相连,卓尔不群也会产生孤独感。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不是说过“人的优异品质,都是从孤独中孕育而生的”吗?

理查德·耶茨,是20世纪中叶美国普通人生活的写照者。而他自己的人生,如同他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时常陷在不幸的泥潭里,为孤寂所浸透。一个孤寂的人书写孤寂,像是昏黄灯光下的形影相吊,会融入更多的心酸和悲哀,时而柔弱得有点失去了骄傲。他付出一生来写作,得到的却是疾病与贫穷。直到他去世多年后,他的小说才被评论家谈起,《革命之路》才被拍成电影,让人们重新想起了他。这一切宛如散场后的舞台,重新亮起了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