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此生是我吗
3039600000003

第3章 灿烂面容上的忧伤眼泪——莫里斯·皮亚拉《关于我们的爱情》

所谓生命,其实就是一次展映,一次直播。

莫里斯·皮亚拉(Maurice Pialat)拍摄的影片《关于我们的爱情》(ànos Amours ),展现了一个十六岁少女在成长过程中及自然萌发的爱情问题上所遭遇的种种事情,并从一个特殊家庭角度透视她的爱情观。

正处妙龄青春的苏珊,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望,她性格中的大胆无畏,结合已然发育成熟的身体,促使她渴望尝试新鲜的爱情滋味,甚至在内心中还隐隐向往更为刺激的越界的情爱。她与第一个男友相恋时,现实中的爱情远不如梦想中那般美妙,因而她拒绝了同龄男友的性要求,却与一位美国水手发生了一夜情。但这一次冒险所带来的悸动,只是短暂的欢愉,并未像远途探险那样始终怀有一份令人惊异的新奇感,“水手”没有将她带向远方——那种离梦想更近的神秘去处,于是她开始独自闯荡,在性爱之旅中追寻“遥远”的感觉。

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无疑是真诚的。只是她无从分辨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爱情,她迎向靠近她的男性,一次次却又无法确定这份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从而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只是为了沉迷肉体的欢爱,甚至她的父母都有这份错觉。而她的迷失是属于内心深处的,每一次尝试之后她仅仅知道一点:这一次仍然不是她想要的浪漫与激情。

另一方面,家庭的变故也给她带来冲击。苏珊来自一个波兰移民家庭,家中除父母外,还有一个哥哥。父亲努力维持四口之家的生计,当儿子能继承父业,女儿也长大成人时,父亲毅然离家出走,去追寻自己的生活了,这有点像高更(高更四十岁时抛下家庭独自出门,走上画家道路),但她父亲不是去当画家——其离家出走的原因很飘渺,影片始终没有给出明确交代,可是影片中最有力的一句台词是这位父亲引自凡·高的话:“悲伤永远存在。”

在这个家庭里,母亲是神经质的,父亲的离家出走更引发她的歇斯底里症。哥哥则有施暴倾向,经常殴打苏珊,并将母亲的悲伤责怪到她身上。而对于苏珊来说,家庭变成了战场,令她不堪忍受。她感到遍布火药味的家是她内心寒彻冰冷的原因。电影里苏珊疲惫地回到家中,迎向她的是哥哥的暴力和母亲的嚎叫,于是她再次逃离家庭,在不同的男人怀抱里寻求温暖。电影为我们展现了她家庭的逻辑背景,目的在于让我们能理解苏珊行为的心理动因。

皮亚拉在描述少女的浪漫爱情时,将日常琐碎的事情和家庭纷争掺入其中,暗示人们苏珊是出于这些原因的驱使,才使她的爱情之旅变成了一次次彷徨之旅。家庭的冷漠造成她在不同男人那里寻求一种生命热量燃烧的感受。而她所眷恋的,其实是要在肌肤接触的炙热体验中去抵达一种内心飘渺的梦幻之境。她想再一次回到初恋男友身边,但是初恋男友已经与她的好友相恋。她独自一人在街上徘徊,在纷飞的雨丝中,她那张灿烂的脸淌下了泪水。那一刻,孤寂是把玲珑小刀,顺着清凉的雨水,一下子刺入她的内心。此时的影像也变得幽暗,只见她孤单地坐在街边,行人们裹着雨衣匆匆而过,没人留意到她,雨水中有一种冷秘的、深邃的寂寞缓缓地弥漫开来。

按理说,十六岁的少女应该对爱情充满幻想,但影片里的苏珊却有着一种倦怠感,她像是要故意糟践自己那样有着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苏珊的不安分行为可能与家庭基因有关。哥哥的暴力倾向同母亲的病症一样,也是一种歇斯底里的行为;而苏珊渴望从限制中逃逸,这与父亲离家出走的内在动机相似——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两组相向的人,造就了他们对生活做出不同的选择。所以在这个家庭中,她父亲也更为关心她,也更理解她。在影片最后,她没有度完蜜月就随另一个男人去往美国时,只有她的父亲前去送她,并告诫她不必再回来了。父亲的一丝柔情,是影片唯一的亮色,它仿佛是一种祈祷——但愿苏珊带着她父亲温情记忆的祝福,就此踏上人生坦途。

这是一部关于丧失与寻找的电影。苏珊丧失了家庭的温暖,只得在不停变换男友的过程中,寻求点燃内心的热火。表面上她像迷途的羔羊那般迷失了方向,而她不断选择,其实是要缓解内心的痛楚,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呵护。毕竟她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她的迷失不关乎身体,只关乎心灵;她的每一次尝试,希冀获得的是一次真正的爱,一份激情中的迷醉体验。可在影片里,她始终没能如愿。影片有着一种悲伤的调子,苏珊(桑德里娜·伯奈尔〔Sandrine Bonnaire〕饰)脸上原先甜美的小酒窝,在剧情逐渐推演下仿佛是只为了盛装泪水似的,令人扼腕长叹。一朵娇艳的花,断了根茎,在风中飘荡,她想在风中努力做出些优美的姿态,但她只是越飘越远,越飘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