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的陷阱
3041000000026

第26章 刺猬理论:亲密有间,疏而不远

西方科学界有一种理论,被称为刺猬理论,说的是每当天冷时,刺猬就会彼此靠拢在一起,但它们之间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来,距离太近,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距离太远,它们又会感觉到寒冷。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温度,又不会伤害到对方。

刺猬理论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效应。所谓“密者疏之,疏者密之”就是对刺猬理论最好的阐释。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像刺猬一样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每个人在文化、知识、环境、性格、观点等方面都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处世态度和社交方式。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过近,个性差异就会导致摩擦、碰撞甚至冲突。因此,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所谓“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道理。

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作者极其细致地刻画了父爱博大的感动。平常与父亲保持的距离太近,以至于当父亲与脚夫讲价钱时,作者总觉得父亲讲话不漂亮,非得自己插嘴不可;当父亲不断嘱咐作者路上小心些,千万不要受凉,又嘱咐茶房好好照应我时,作者心里暗笑父亲的迂腐。由于距离太近,无意中作者丢失了对父爱伟大的细细品味;由于距离太近,作者对父亲的一举一动总觉得不自然。一直到列车缓缓启动,看着父亲的背影慢慢模糊,混入了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时,作者禁不住流下眼泪,表达了作者的感激悲伤。作者突然意识到,这几年父亲和自己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于是相近的距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太过遥远。这样的遥远让作者渐渐忘却了父爱的博大。

一直到后来,作者与父亲的真正分离,使得作者的情感在遥远的距离上得以升华,作者对父爱有了真正的理解:两年不见,父亲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后来,作者收到了父亲的一封信,大概是“大去之期不远矣”之类的内容,作者那时才真正感动于父亲的深深挚爱,在泪眼摩挲中,作者脑海中看到和闪现的只剩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背影》贴切地阐释了“距离产生美”的感动。父子之间是这样,朋友、夫妻之间又何尝不是呢!相恋的两个人,在结婚之前,时时刻刻想着对方,惦记着对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待对方的出现,等到望眼欲穿,心里也是甜蜜和幸福的。这是因为在结婚之前,双方不是整天呆在一起,有距离的存在,情感在不断地升华。结婚之后,最初的甜蜜由于习惯、新鲜感的作用会继续延续和保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慢慢消退,剩下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整天相处在一起的夫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反倒没有了当初恋爱时的幸福。“五年之痒”、“七年之痒”,很大程度上就是说距离的缺失导致了相处的两个人丧失了该有的一种美感,以至于不得不分开来认真思考自己或对方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夫妻两个人经常发生争吵,不妨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距离中去体会对方对自己的重要性。

不仅是父子、夫妻,就连朋友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对维系两个人的感情也非常重要。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两个人因彼此投缘而一见如故,甚至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双方很快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会出现很多自己所无法容忍的性格缺陷,这种差异会随着批评、挑剔等苛刻要求不断升级,到最后,很可能两个人会反目成仇。可见,不管是刚认识的朋友,还是相交很久的朋友,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距离太近,极容易产生摩擦而造成对彼此的伤害。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恰当的距离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受和状态。如果距离太远,审美活动中的双方就会脱离联系,审美主体就不会感受到审美客体蕴含的美感,审美客体就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感染力;如果距离太近,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又会给对方造成压迫感和威胁感,更不利于主客体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距离的应用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很多的父母经常抱怨,自己家的小孩有什么话,宁愿向他们的朋友或老师诉说,也不愿意与他们交流。出现这种问题,家长就该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了,是不是自己对小孩的管教太严厉,控制欲太强,使得小孩没有呼吸的空间,而把心封闭了?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为了方便班级的管理,与学生打成一片,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是事与愿违。这是因为在师生交往中,老师往往容易失去原则,失去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的距离,从而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也会丢失,班级管理反倒越来越难。这些都是违反了刺猬理论的原则。

保持一定的距离,会使人产生怀念的冲动,越怀念就越能接纳对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更能够给对方呼吸和思考的空间,从而促进了解;保持一定的距离,父母与老师才会具有威严的神秘感,子女、学生才会更孝敬和尊敬他们。但是过分保持距离,即使怀念也无法表达,这样的话,双方就会变得疏远和冷漠,甚至相互遗忘。所以,一定要记得“密者疏之,疏者密之”、“亲密有间,疏而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