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蜗居”……一系列词反映着社会上的住房问题所带来的危机。
“老公,下午我妈打电话来,说我哥家里出事了,让我们赶紧回去看一看。”妻子在电话里着急地说道。
李华只得放下工作,开车带着她连夜赶往她老家。路上她才给李华讲清原委。原来她哥结婚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妻子、孩子挤在一间15平方米大的小房子里。因为手头不宽裕,他始终没有能力购买新房。
“我嫂子和我哥闹过好几回,可我哥也没办法,我父母也帮不上忙。没想到昨天晚上,我哥突然发疯似的跟我嫂子打起来了,今天不见了人。”妻子忧心忡忡地说。
到了目的地,李华和妻子在她父母的带领下去了她哥的住处,房子不但很小,而且闷热,不通风。
后来,警察找到了妻子的哥哥,李华也放心了。因为没出什么大事,李华和妻子留下了一些钱,便离开了。在车上,李华想着妻子哥哥住的那间小平房,心里并不轻松,因为现在许多夫妻都因为住房问题有了隔阂。
李华妻子哥哥的突然反常行为应该和环境有关系,嘈杂、拥挤的环境会让人烦躁不安,人极易发生急性综合性应激反应。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还发生在有同样拥挤环境的火车上。
1989年春节期间,在重庆开往广州的临时客车上,挤满了南下的民工。整个车厢挤得水泄不通,臭气熏人的车厢里不足一平方米的空间竟然挤了七、八个人。一个小伙子挤在车厢里的桌边,站了一天一夜,疲惫不堪,只能一支接着一支地猛抽香烟,以驱散心中的烦躁不安。列车的呼啸声?车厢的喧哗声?难闻的混浊的空气,终于使他无法自控。突然,他抓起桌上其他旅客的杯子、饮料瓶、水果等物疯狂地朝着周围的旅客头上砸去,随即挥舞一把水果刀刺伤了6名旅客。
环境可以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微妙作用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举例来说,在一个空气清新、花草葱绿,又伴随着优美乐曲的环境中,人将体会到一种舒适与轻松,会暂时忘却生活压力,心理会呈现一种类似满足的状态。
良好的自然环境会通过刺激人的感官传达给大脑积极的信息,从而调整人的心理状态,防止人内部心理的失衡。而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头疼、眩晕、呼吸急促甚至窒息,于是,心情烦躁不安,肾上腺素分泌量猛增,当分泌量超过一定的范围,人就极易发生急性综合性应激反应,导致无法自控的疯狂举动。
心理学家曾对小学生做过一个“拥挤对人心理造成伤害”的实验,让一群小学生拥挤在狭小的教室中上课和活动。不到一个星期,连平时温文尔雅、循规蹈矩的学生也慢慢地变得粗野起来,在他们身上,攻击性行为急剧增加。实验证明,在拥挤的环境中相互干扰、碰撞摩擦会使人精神疲劳、急躁烦恼、焦虑不安,觉得时光难熬。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越发严重,直到精神崩溃、行为失控,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极端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让自己时常处于宽广的空间下,这样,才可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让有些“憋屈”的心灵好好得到一次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