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狼族精神
304500000025

第25章 危机生存:狼族驰骋草原的生存资本 (3)

在狼的世界里,“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持续运行着,如同最虚弱的美洲驯鹿会被狼所捕获一样,最虚弱的狼也会消失。狼的生存主要是依托在战胜对手、吃掉对手的方式上,否则就会被饿死。但捕猎是危险的,狼在捕获猎物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猎物的拼死抵抗,一些大型猎物有时还会伤及狼的生命。研究表明,狼捕猎的成功率只有7%~10%。

一旦捕猎成功,狼还必须警惕其他想不劳而获的动物的袭击。这些动物还经常袭击、捕杀狼的幼崽。狼必须时刻警惕来自不同方面的侵袭。最后,狼还必须与人类抗争,人类无疑是狼繁衍生存的最大威胁。

正是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狼变得血性残暴。唯有如此,它们才能战胜对手,成为陆地上食物链的最高单位之一。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幅让人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马尔科夫向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马尔科夫在打猎时,遇到了一只狼。这只狼将近两米长,非常健壮。可惜马尔科夫的猎枪没有瞄准,只打到了狼的右后腿,但狼还是瘸着这条腿逃跑了。于是,马尔科夫骑上马去追赶这只受伤的狼。跑了一段时间,受伤的腿成了狼前进的阻碍,狼拼命地向前跃了几下,和马尔科夫的距离拉大了些。狼利用了这个机会,回过头去撕咬自己受伤的右后腿,几下就把那条腿咬断了。马尔科夫清楚地看见了所发生的一切。他当时完全被吓傻了,他的马也一动不动,静静地看着狼,看着它拖着血迹逃跑了。

可以说,狼强烈的血性精神保证了它们在如此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也可以说,这样的自然环境培养了狼的血性气概,使它们具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也许是两者兼而有之,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狼如此,人也一样,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激发身上那股血性精神,为了生命,为了价值,勇猛地生存下去。

1950年12月的一个雪夜,在朝鲜长津湖以南某高地死一般的沉寂里,一位英勇的战士苏醒过来了。他是被手榴弹炸伤的,弹片从左脸切入,从左眼穿出。在昏死过去的时候,又被冲上高地的美国兵刺破腹部,肠子流出体外。苏醒后,他唯一的念头是不能当俘虏。他爬到北面的崖沿,跌下去,顺坡滚下去几十米,又昏死过去。醒了,再把头拱进雪里,大口大口地啃雪,肚子不再火烧火燎。单薄的军裤被撕裂至膝盖,鞋与脚冻在一起。彻骨的严寒麻木了伤痛。他时昏时醒,当爬到一条河边时,他再也爬不动了。

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侦察兵发现了他。他俩凿冰取水,替这名战士洗掉沾到肠子上的脏物,把肠子塞回腹中,做了简单的包扎处理,然后把他背到一个可能获救的地方,留下一点炒面和一件军大衣,走了。一天两夜之后,朝鲜老乡发现了他,把他背回家中,放在热炕上。一冻一化,他的手和脚算是废了。十几天之后,他被送进长春军医大学医院。在长达93天的昏迷中,他接受了47次手术,双手双脚被截掉。然而,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人的名字叫——朱彦夫,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人。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经历了很多的磨难,绝望与希望,轻生与求生,颓废与崛起。

1958年,朱彦夫已能自食自理,而且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但他不想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于是他用自己的伤残补贴买回了上百册书,办了个家庭图书室。他的家一天比一天热闹,不久,他被选为张家泉村支部书记。

走马上任后,他干了几件大事:一是治山造林,发展果树,建成了桑园、胡椒园、苹果园;二是修田造地;三是修渠引水;四是架电线。任职25年,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克服了一切正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退职后,没上过一天学的他又冒出了写书的想法,想把自己40年来的经历都写出来。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写就是7年。起初,他用嘴咬着笔写,由于眼睛距离纸太近,时间不长就头晕。后来他尝试用断臂写字,开始时写出的字大如拳头,渐渐地小如铜钱,最后才缩进小格子里,那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1996年,他的著作《血蚯》大功告成。8月,《血蚯》更名为《极限人生》出版,一时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本书记录了一个从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走过来的生命历程,记录了一个特等伤残军人走向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这是一个没有手、没有脚、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人自己写的传记。

无论是狼还是人,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都应该为拯救自己的生命而努力!故事中的朱彦夫正是这样,他拥有狼般的血性精神,强大的求生本能使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自己的生命价值,给身边的人们以极大的影响。

职场中的我们并不一定会遭受如此“血腥”的生命威胁,但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与波折或许正像“子弹”一样危及我们的前程。这时,我们应该像狼一样,为了职业生命,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能和狼一样成功地生存、发展。

苦练内功,跨越“职业停滞期”

在河边,一只狼要带好几只小狼过河,以我们粗浅的经验,它一定会一只一只地叼过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老狼为了怕子女受伤害,它会咬死一只动物,把动物的胃吹足气,然后再用牙咬住,做成一只鼓鼓囊囊的皮筏,借着这生命的皮筏,全家渡河。

在动物界,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狗与单个狼进行搏斗,败北的肯定是狗。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型也难分伯仲,但为什么败北的总是狗呢?有人曾就此问题对狗与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因为没有生存的危机,狗的脑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地开发,不但非常有创造性,而且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存智慧。

事物的法则,永远是用进废退,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动物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学会自我变革,这样,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多一些生存的技能与智慧。

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时说过:“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60多年过去了,但至今这段话仍振聋发聩。从我们自身的职业发展来讲,必须承认“本领恐慌”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

在职场中,很多人会遭遇一种“职业停滞期”。例如有些人因为自身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接受新知识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结果导致自己的创新能力跟不上新员工,眼看着身边的新员工一个个地加薪、晋职,他们陷入一种深深的“本领恐慌”中。面对自己职业上的停滞,他们更多的是埋怨企业没能给他们职位提升的空间,这种思维是不对的。“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突破这种职业停滞期,我们要学会“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够不断成长。这一点上,一则关于鹰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启示。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其寿命可达70年,但当鹰长到40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脱落,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上的羽毛也长得又浓又厚,已不再是飞行的工具,相反成了一种负担。这时的鹰就如同企业的中年员工一样,必须作出一个困难却又关乎生命的选择:要么安静地死去,要么经过一个痛苦的进化过程获得新生。

让人敬佩的是,所有的鹰都选择了后者。它们努力地飞到悬崖边上筑巢,数月停留在那里不再飞翔,用喙击打岩石,直到老喙完全脱落。新喙长出后,鹰会用它把指甲一根根地拔出来,新指甲长出来后再用爪子把羽毛一根根拔掉。五个月后,鹰获得了新生。

鹰的进化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走的职场之路,即自我价值判断和创新。企业永远都选择最优秀的员工,但优秀并不意味着年轻,企业也不会为了照顾某一位老员工而提升他。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一个人只有不断地革新与成长,才能够拥有永久的竞争力。

狼善于自我变革的特性还体现在其具有超强的消化能力,正是因为良好的消化能力,确保了它们顽强而长久地存在。

“在一个山坡后面,我找到了几段新鲜的和干枯的狼粪。狼粪一般呈灰白色,形状和狗的粪便差不多。我曾经多次观察过狼进食的情景,至今对那些情景记忆犹新。狼在吃猎物时,充分表现了它们强大的生存本能和对食物的珍惜。它们吃光了动物身体的全部,只有那些咬不动的骨头才被它们抛弃,而那些抛弃的骨头上面没有一点肉,连苍蝇都很少光顾。

“我把狼粪用容器装了回去。在实验室里,我惊奇地发现,狼粪里面最主要的成分居然是各种动物的毛纤维和一些牙齿,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像石灰粉似的动物骨钙。狼把猎物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实在没有营养的物质。据我所知,其他动物都不具有像狼一样强大的消化吸收能力。”

以上是著名的狼学专家古姆·吉德温教授在著述《狼踪》中写下的一段文字。他曾经在欧亚大草原上生活多年,多次近距离的对狼进行观察和研究。他的这一发现让世人惊奇。狼在进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顽强着实让人感慨万千。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狼时刻面临着饥饿的挑战和折磨,它们必须充分消化捕获的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才不会在困境的考验中死去。长时间以来的磨炼及自我变革,让狼具有一个强大的胃。

从狼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学会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最大化地吸收有用的知识,并最终转化为实用的能力,我们才能在职场做到“苟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浪尖之上。

在职场中,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不败的强者,就要时时苦练内功,像狼一样保持野性和生存的智慧。切莫因为职场生活的枯燥和安逸,就放弃向上拼搏的动力。要知道,安逸的生活是消耗我们智慧和本领的最大的杀手,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可“前程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