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孟杰的特教学校,原先依靠对健全生收费来补贴残疾学生费用,以保证学校经费收支平衡,现在,这种做法开始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看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纷纷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公立学校。学校生源急剧减少。到2008年的时候,学校留下来的健全生不到五十人。
办学遇到了新的危机。
必须痛下决心,拿出新举措!
不少人劝穆孟杰:“你不要再办学了,干脆把孩子们遣散,把学校卖掉或者转让给别人,转行干点别的事情。”亲友们也觉得,这学校没法再办下去了,都劝孟杰干脆松手。
穆孟杰心里一度也十分纠结。八年了,眼看着自己的学校办得好好的,就像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突然刮来一阵狂风骤雨,就把小树吹得东倒西歪。
难道就此放弃?这可是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年倾注了全部心血才建立起来的学校,这可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一项事业呀!现在学校刚刚取得了一点儿成绩,一些盲童通过学习顺利毕业,走上了社会,难道自己就要停下这项奋斗了半辈子的事业?
穆孟杰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
“索性不收健全生,将学校办成纯粹的特教学校!”他下定了决心。他对自己说:“其实,只要你觉得一件事值得做,就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再难也不觉得难。”
于是,穆孟杰亲自找一个个留下来的健全生家长谈话,劝他们给孩子们转学。
许多教师看到学校生源断了,付不起比较优厚的工资了,也都纷纷辞职离去。
现在,穆孟杰打算专门招收盲生。他制定了宽松的招生条件,几乎可以说来者不拒,随到随学,随学随教。
生源减少了,教师的工资减少了一多半,但是,学校的事务性、行政性开支却并没有减少多少。
没有了收费的资金来源,学校遇到了不小的经济难题。冬天取暖,学校要买几吨煤;老师辞职了,学校老师匮乏,需要花钱聘新教师……困难接二连三,穆孟杰却丝毫没有灰心。他认为,所有这些困难都是上天在考验他为盲人办学的决心和意志。他过去没有向命运低过头,现在,他仍旧不会低头!
为了开拓财源增加学校收入,穆孟杰每天更勤勉地给人做按摩、扎针灸,进行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全家人也更加节衣缩食,衣服和被子一年都不换件新的。但是,对待盲童的态度,他却丝毫没有改变。甚至,他对这些盲童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亲。亲戚朋友来看望他,带来的苹果、香蕉、西瓜等,他都分给盲学生们吃。他宁可自己一家人省吃俭用,也不愿让学生受委屈。
这一年的“六一”,学生改善生活吃水饺。妻子曹清香问孟杰:“水饺有三块五一袋的,有五块钱一袋的,要哪一种?”
孟杰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买五块一袋的,钱多的质量好。”紧接着又叮嘱妻子:“孩子们饭量大,多买二十袋,买六十袋。”
有学生生了病,穆孟杰都亲自打电话联系医生和医院,买药都去大药房。他说,那里不会有假药,那里的药保险。他担心生病的学生会忘记按时吃药,总是安排两个人负责,相互提醒。
中秋节,穆孟杰决定给每个学生发月饼和苹果欢度节日。
妻子说:“月饼不能当饭吃,一人一块,尝个鲜就行。苹果也每人发一个。”
孟杰说:“每人发两块月饼、两个苹果。”
清香有点儿不高兴了:“月饼很贵的,过节了大家尝一尝就行了,干吗要发两块?”
孟杰坚持说:“好容易过一次中秋节,孩子们都不能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共享团圆之乐,就给他们每人多发一块月饼、一个苹果。”
清香火了:“钱要用在刀刃上,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全校六十多个孩子,每人一样多发一个,那就是几百元钱呢!”
“几百元就几百元!多花的钱我再去挣回来!”孟杰也火了,“就照我说的办,一人发两块月饼两个苹果!”
曹清香委屈地哭了,心里感到特别难受。她辛辛苦苦为这个家庭操心,为学校操心,没日没夜地忙活,可不都是为了支持丈夫吗?可是,丈夫却不能理解自己!
然而,委屈归委屈,难受归难受,她还是遵照孟杰的意思,去买回了月饼和苹果,一一分给了孩子们。
拿到月饼和苹果的盲孩子们,一个个开心得不行。这是他们有生以来过的最“丰盛”的一个中秋节!
事情过去后,孟杰主动向妻子道歉。
他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温柔地说:“忙前忙后,你后悔吗?”
夫妻没有隔夜仇。清香一下子就释怀了,回答道:“能跟你在一起,我不后悔。”
两口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这对历经磨难却始终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夫妻,情感是历久弥坚。如果人世间有所谓的真正的爱情,那么,这种爱情首先应该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给予,是一种毫无保留的坦诚、信任与包容。
为了节约学校的开支,穆孟杰动员了自己的子女亲属到学校任教,自己也亲自上课堂授课。学校里的各种教学设施他都是修修补补,能用的就尽量留下来,都舍不得扔掉。
学校缺乏教具。为了教盲童了解人体结构,在寒冷的冬天,孟杰也只穿一件衬衣,让盲童们在他的身上一遍遍地摸索,了解骨骼、穴位和经络,学习按摩和针灸。当盲童们在他身上摸寻穴位不断地推拿按摩,一个个汗流浃背时,穆孟杰却冻得浑身打战。
孩子们问他:“穆老师,您是不是有点儿冷?您是不是在发抖?”
穆孟杰回答:“不怕!你们多摸摸,推拿推拿,好好熟悉熟悉。”还不停地鼓励学生:“对,找对穴位了,就在这个位置上捏拿。”“对了!要用劲,手上要加点力。”
就这样,盲童们逐渐了解了人体,学会寻找按摩和针灸的穴位。许多盲童通过学习按摩,掌握了一项独立生活的技能。
学校的乐器坏了,穆孟杰都是自己想方设法地修理。坠胡断了弦,他就买来新弦自己换;廉价买的葫芦丝质量不过关,总是漏气,他就用透明胶带把葫芦丝一重又一重地包裹起来,凑合着再用……
他想尽了各种可以节省开支的办法。
在伙食方面,穆孟杰一家人同全校师生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他的妻子曹清香说,她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在集贸市场上买的几十元一套的。在她看来,二十元的衣服和三百元的衣服没什么区别,真不值得在衣食住行方面破费,钱就该花在刀刃上。
清香与穆孟杰结婚二十多年来,一直都是夫唱妇随,勤俭持家。为了省钱,两个人从来都舍不得花钱出去游玩、休闲或是看个电影、娱乐什么的。这么多年了,清香只出过一次远门。那还是陪孟杰到北京去参加全国自强模范颁奖大会,顺便去看了下天安门、“鸟巢”和水立方。除此之外,她基本上就没离开过自己的家。
总书记对他说:“希望你把盲人学校办好!”
因为办学成果卓著,穆孟杰的特教学校赢得了社会良好的口碑。乡亲们口口相传,都称道孟杰做了一件大好事。
河北当地的媒体渐渐注意到了穆孟杰,开始纷纷报道他的事迹。而作为一个盲人自立自强的典型,一个盲人创办公益事业的先进榜样,记者们在他身上找到了很多的新闻点。新华社发表了新闻通稿,《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香港《文汇报》等多家报社相继刊发,人民网、搜狐、新浪、雅虎等六十余家网站媒体予以转载。穆孟杰创办特教学校的突出事迹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他赢得了全社会广泛的赞誉。
媒体的宣传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2003年,穆孟杰被中共邢台市委评为“‘双十佳’自强先进个人”。
2004年,穆孟杰荣获“‘邢钢杯’邢台市首届盲人说书大赛”二等奖。
2006年,穆孟杰被评为2006—2007年度“河北省平乡县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被河北省邢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选为“邢台十大好人”;又在“感动河北人物”评选中,以其自强自立、不向命运屈服和大爱精神感动了燕赵儿女,当选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
2007年,穆孟杰被中共平乡县委、平乡县人民政府授予“经济社会发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河北省平乡县创业精英”荣誉称号,并且入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2008年,穆孟杰被选为“2008年度感动8300万(全国残疾人)十大新闻人物”。评委会的综合点评称:“尽管他们只是匆匆而过的平凡人,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朴素的道德情感和做人良知,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执着坚守的担当勇气,默默地、真诚地为家人为社会尽一己之力。”给穆孟杰的颁奖词称:“他散尽家财,守住农村,用一己之力办学,尝试着唤醒农村最底层盲童们的心灵,传授技艺,让他们学会自我改变命运;他再塑着农村盲童们的生命,也希望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爱和尊严。”
接着,穆孟杰创办的平乡特教学校被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人民政府评为“2008—2009年度文明单位”。
2009年,穆孟杰再次荣获“邢台市第二届盲人说书大赛”一等奖,荣获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2010年,穆孟杰荣获“平乡县十大好人”和“邢台好人”荣誉称号,蝉联“邢台市第三届盲人说书大赛”一等奖。
2012年5月,穆孟杰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全省劳动模范;6月,被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河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被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教科文卫工会授予“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3年1月,穆孟杰获“2012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
2009年7月3日,“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亲切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
胡锦涛总书记握住穆孟杰的手,问他:“小伙子,哪里人氏?”
穆孟杰回答:“河北邢台。”
总书记又问:“干什么工作?”
穆孟杰回答:“办盲人学校。”
总书记把穆孟杰的手攥得紧紧的,亲切地勉励说:“小伙子,好好干,希望你把盲人学校办好!”
能够面对面地与总书记交流,穆孟杰感到了莫大的荣耀。
一个从小被人瞧不起,被骂作“小瞎子”、“傻子”的盲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政府的表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当初谁能想到的事情啊!
然而,在接二连三不断到来的荣誉面前,穆孟杰却从没有陶醉,更没有自满。他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大了,信心也更足了。为了残疾人事业更努力地去拼搏、去奋斗,正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孟杰永远铭记着自己的誓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盲人争口气;不怕苦,不怕累,只为盲人不受罪;不怕黑,不怕暗,要为盲人作贡献。”他办学的唯一准则就是:“为了一切的残疾人,为了残疾人的一切!”
采访手记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的故事,穆孟杰从小便耳熟能详。“破釜沉舟”的精神从小便沉淀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不是一位愿意服输、甘于向命运低头的人。因此,每当生活中或是事业上遇到了什么困难,遭遇了任何的挫折,他从来不会屈服。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天无绝人之路。从没路的地方蹚出路来,从荆棘密布中走出来,历经风雨方见彩虹,风霜岁月更显英雄本色。穆孟杰就像是一块放到熔炉中去锤炼的钢铁,受到的打击越多,越是坚硬刚强。
在穆孟杰的心中,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就是去帮助千千万万的盲人。这是一个善良博爱的愿景。正是由于有这个高远志向的支撑,他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坎坷,都能一步一步地挺过来。他正是一个“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所以最终能够“达到光辉的顶点”,梦想成真,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