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欠债,穆孟杰显得特别有信心。他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把这些债都还掉。
2012年,学校大约支出了七十万元,基本上做到了收支平衡。他感到歉疚的是,学校教师工资收入不高,工作、生活都很难稳定。因此,他由衷地希望,政府能够给学校再增加几个公办教师的编制,让老师们更有奔头,工作也更有劲头。
“百年名校”的梦想
2012年起,根据县里的要求,穆孟杰创办的“平乡县特教学校”正式更名为“平乡县孟杰盲人学校”,明确其为社会力量办学,属民办公助性质。
现在,穆孟杰又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他要把这所学校办成“百年名校”。
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他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办校宗旨,就是:关爱和谐互助,自尊自立自强,仁义道德,诚信守法,与人为善,奉献得福。让残疾人学到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有用之人。总之一句话,就是让盲人都能在这里自立、成才。
2012年前学校只有六十多名盲生,经过《焦点访谈》等媒体的介绍,学校生源源源不断。2013年9月,盲生已经增加到了八十七名。
孟杰盲人学校占地一万平方米,拥有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实践楼,宿舍、食堂、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学生三百余名。在校生全部为盲人,有二十三名教职工,建有微机室、图书室、电教室和音乐室。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分为两个教学层次:义务教育阶段和职业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国家规定的盲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齐各种课程,包括盲文基础、语文、数学、英语、音乐、计算机、社会、思想品德、自然、体育等;职业教育阶段则根据现行盲文版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开设按摩学基础、中医学基础等十二门课程。目前,学校共设有五个小学(义务教育)教学班和两个按摩(职业教育)班。学生毕业后,学校帮助推荐工作。
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孟杰盲人学校都要向社会发布招生信息。新生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其年龄在七周岁以上(含七周岁),职业教育阶段的要求其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上(含十六周岁)。新生可随时报名入学。学校采取“复式教学”模式,做到随来随教、随教随学。鉴于盲生的特殊情况,学校安排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并且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专门开设有生活技能课,从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教起。学校面向全国公开招生,学生只需带全自己的生活用品,提供残疾证、身份证、户口本等证明,即可注册入学。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所有费用全免。周末时,学校安排学生在校休息,家长只需在放暑寒假时接送学生。
可以说,像孟杰盲人学校这样宽松办学的特教学校,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这,大概是穆孟杰的一个创举。
在教育方面,穆孟杰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系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在他看来,特殊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盲童做人,教会他们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立。他把自己的学校定位为盲生们的家和教育培训基地,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学业,没有学到本领,学校是不会往外撵他们的,就像家长不会往外撵孩子一样。
在平时的教学中,穆孟杰注意向师生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经常用自己的亲生经历来教育盲生们,告诉他们,自己之所以要办学,就是希望他们免受自己十八年流浪学艺和卖艺的辛酸苦辣。自己当年为啥会受那么多苦,就是因为没学上。如果有学上,学到了真本事,自己也就不会遭那么多的罪。因为目盲没本事,总被别人瞧不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要活出个人样,而且要比健全人还高;健全人做不到的他也要做到,他要让盲人们都有学上,不再遭他那样的罪。
他总结自己的流浪卖艺的经历,编了一首顺口溜来教育学生们:
艺人江湖风和雨,四处漂泊到处求。
艺人云游走四方,咬定规章不松口。
不义之财不可取,结寨住户礼要常。
街头卖艺要讲仁,饭前用汤莫升堂。
君子江湖天下走,小人的路走不长。
他用这首自编自吟的歌谣教育孩子们,做人一定要讲礼仪、懂礼貌,出门在外一定要遵循正确的规矩,坚守仁爱之心和道德准则。
对于钱财,穆孟杰也有自己的独到思考。他常常对学生们说:“人生如梭,转眼百年。有钱不花,死了白搭。”他教育孩子们:“钱,生带不来,死带不去。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不行。有了钱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钱对于我个人不重要,但对没钱的人很重要。因此,帮助别人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上穷人多,好多的人需要帮助。许多人挣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省了省了,有人等着。死了死了,死了了。有人死了,却还活着;有人死了,就没人再提起。一个人活着,就要为别人做好事,为周围人做好事。有了钱要用于帮助人,死后才能留个好名声,名字才能永远地留在世上。”
他告诫孩子们:“钱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朋友才是一辈子的财富。朋友会经常过来聊天儿,寒暄,关心你,帮助你,是用不尽的财富。”
他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人就应该帮助人,互帮互助,互相感恩,才能达到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应该倡导人们要有善心。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穆孟杰带头捐钱,也发动师生们献爱心。2011年,疙瘩村的盲人刘壮琴得肝癌去世后,他的媳妇下肢瘫痪,住在医院的楼道里,儿子是个弱智,养的姑娘又是盲人。穆孟杰组织盲人给她家捐款。孟杰自己也捐了两千元。平时,得知哪里有盲人特别困难需要帮助,穆孟杰总是热情地伸出援手。他告诉学生们:“盲人就该帮盲人。”
孟杰盲人学校自创办至今,深受广大家长和盲生们的拥戴和赞赏。学校每年收到的锦旗、表扬信等数不胜数。那些锦旗挂满了一间间教室四面的墙,后来都挂不下了,收起来了很多。
到2013年年底,学校先后毕业的学生已有二百四十七名。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实现了生活自立、生存自立,多数都结婚生子,过上了温饱无忧的生活。有不少毕业生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家。
对于办特教,穆孟杰觉得,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一件给予盲童们爱的阳光和力量的光明的事业。
他给笔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全国共有五百万盲人,这些人中百分之八十在农村,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目前,盲人特殊教育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每生每年需要投入六千元教育经费。如果这些盲人的特殊教育由社会力量来承担,那么,政府总共可以节约开支三百亿元。如果这些盲人都能通过接受特教,学会本领,每人每年平均可为社会创造财富三万元,全国的盲人就可以创造一千五百亿元的财富。因此,民办公助的特教学校,大有可为,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社会事业。他决心为此奉献终身。
他对笔者说,他要把自己的盲人学校办成“百年名校”,将来他的儿子还要接着一直把它办下去。他说:“我为盲人做的工作并不多,但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就是见不得盲人成为社会的负担和家庭的累赘。我要让盲人们都真正学到本领,自食其力,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让盲人们自立,这正是穆孟杰最大的幸福,也是最令他快乐的事情。
如今,穆孟杰日复一日辛辛苦苦地挣钱,切切实实抓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力争使每位进校来的盲生都学有所成。与此同时,他又有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梦想。他希望把孟杰盲人学校打造成全国盲人特教中心或培训基地,欢迎并接纳全国各地的盲人到这里来学习培训。同时,他希望自己有钱后,要为盲人创办一所养老院,让盲人们老了以后专门有个养老的地方。他的另一个设想是,组织盲人创建一个基金会,让有钱的盲人捐出一些钱存起来,去救济那些有困难的盲人,给他们治病,谁有困难都可以来找。
穆孟杰,一个普通的盲人,在过去的四十九年里,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顺利完成了成家立业和创办盲人学校这两件大事,圆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诗人戴望舒在《寻梦者》一诗中写道: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如今的穆孟杰,年近半百就已满头花发。作为一个执着的寻梦者,在他并未衰老的时候,他的梦已经开出花来,开出了娇艳的、绚烂的花朵!
采访手记
做一个中国好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穆孟杰用自己的半生,一直都在做一件大善事、大好事,他还将用自己的后半生,继续去做好这件事。甚至,他都已计划好了,要让自己的子女,把这件好事继续不断地做下去。
一辈子做好事,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便是:埋头苦干,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无私利人,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绵延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而文明昌盛、文化兴旺,依靠的正是强大的中国精神的支撑。鲁迅先生说:“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他们,扛起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大厦。
好人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好事也需要大家共同来成全。帮助人的人,同样需要别人的帮助。穆孟杰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力量再大,终究还是有限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因为有不计其数的人们向穆孟杰伸出了援手,默默地支持他、帮助他,他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帮助更多的盲人走出生活和心灵的黑暗,走向光明。
穆孟杰是劳动模范,十几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他很累、很辛苦,也很不容易。我们的社会需要他这样的好人。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有决心、有能力保护好好人,鼓励和扶持善行,并且努力地去帮助好人,不让好人吃亏,不叫好人累趴下。穆孟杰是名残疾人,他从事善行更加不易。因此,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的社会,对他更应倍加呵护和关照,为他的工作创造一种更加宽松愉快的氛围,从财力、物力和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更多地支持他、帮助他,帮助他实现更大的梦想。他的梦想,也正是成千上万盲人的梦想。
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我们每个人,在努力追求去做一个中国好人的同时,也应好好珍惜和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英雄、每一个好人。唯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前行,我们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