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三国 论管理
3048400000013

第13章 草船借箭

管理箴言:草船借箭的故事前面已经提到过,当我们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就简单地交代了诸葛亮借箭的故事,在那一节里我们着重阐述的是做事的过程中某一个决定性因素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草船借箭,发现它讲的是一个不同的、全新的内容,它告诉我们即使自己条件不足,也要开动脑筋,利用别人的有利条件,切忌原地等死。

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很显然不可能每次我们都是准备好了这些才开始。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却还没有准备好,那该怎么办呢?轻言放弃?等所谓的条件和时机都成熟了再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机会是从来不等人的,它稍纵即逝,可能永远不再出现,也可能被别人占得先机,不论哪一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时机不成熟时,要大胆去借用别人的条件,达成自己的目标。

三国故事:当时是在吴蜀联军里,周瑜在为跟隔江扎营的曹操大军的大战而准备,周瑜和诸葛亮可以说都是卓越的军事人才,有一天他们在一起商量战略,周瑜问诸葛亮:“您觉得我们要是在水上跟曹军打仗的话,用什么兵器比较有利呢?”诸葛亮说:“那当然是用弓箭了,水上嘛,常常无法贴身肉搏,都要远距离射击,谁的弓箭多又好,谁就占了上风了。”周瑜马上表示同意,说:“对,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可问题是现在咱们可没那么多箭。这样吧,我就请诸葛先生您负责赶造十万枝,怎么样?我可丑话说在前头,这是公事,事关我们两家的胜败存亡,您可不能推辞。”《三国演义》里说这是周瑜自己打的小算盘,因为周瑜自恃聪明,年轻气盛,非常忌妒诸葛亮,总想找个机会灭了他,这次他要诸葛亮造箭就是心怀鬼胎。军情比火情,常常都是十万火急的,周瑜让诸葛亮一个文臣负责造箭,那是给他个陷阱让他跳呢。

谁知诸葛亮不知是没觉出危险还是大义凛然,一口就答应了,然后还问:“那都督说什么时候要?”周瑜也够狠的,问:“十天够吗?”十天哪里够,谁都有这个常识的,可是诸葛亮竟然说:“十天时间太长了,考虑到马上打仗,当然是越快越好。”周瑜一听对方不知死活,就问:“那你说几天行?”诸葛亮说:“我要三天就行了。”这回答正中了周瑜的下怀,他看诸葛亮不仅要跳这个陷阱,还自己愿意把陷阱挖得再深点儿,就心想:“你死定了,这可怨不得我。”赶紧接着说:“这是军情,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谁跟你开玩笑了,我可以给你立个军令状。如果到了三天造不好,你惩罚我好了。”军令状是什么,是执行很严厉的合同。若是三天后诸葛亮没完成任务,周瑜一声令下就能把他脑袋给砍了。三天造十万枝箭,就算诸葛亮长了三头六臂也没有可能。周瑜实在是高兴,因为他可以以此为借口除掉诸葛亮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让周瑜三天后派人到江边搬箭。

周瑜还有更狠的,他吩咐手下的工匠们,工作的时候消极怠工,然后让管仓库的也不给诸葛亮准备材料,这下子诸葛亮就被逼到悬崖边上了,只等三天以后,周瑜一推,他就该下去了。

诸葛亮找到鲁肃,整个江东,大概也就鲁肃是个老实人,还肯为诸葛亮说句话,所以诸葛亮也就找他来帮忙。他跟鲁肃要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诸葛亮要了二十只船,还要求每只船上要有三十名士兵,更奇怪的是,他要鲁肃把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了一千多个草靶子,并把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最后他还叮嘱鲁肃,千万不能把情况告诉周瑜,给他知道了,这个计划就泡汤了。因为周瑜就算不了解他的计划,也一定会想法设法破坏的,他们是死对头。

鲁肃一方面同情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正直的人,觉得周瑜那样对付诸葛亮太不仗义了;另一方面,他十分好奇诸葛亮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鲁肃就私底下按照诸葛亮的要求,给他布置了那些东西,船啊,士兵啊,青布幔子啊,草把子啊之类的。鲁肃回去跟周瑜汇报时,也没有泄露这些事情,只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去准备那些造箭用的材料,周瑜也大惑不解。

结果诸葛亮两天一点儿动静没有,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的时候,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了准备好的船里,说:“你跟我一起去拿箭吧。”鲁肃实在不明白,诸葛亮也不跟他解释,只管把二十只船绑在一块儿,好戏这就开场了。

话说诸葛亮的船只靠近了曹操的水寨,可是江面上起了大雾,雾起得实在很大,再加上天还没亮,连对面的人是谁都分不清楚。鲁肃一头雾水,只见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开,船尾朝东,然后让船上的士兵开始用力擂鼓,一边还大声呐喊。鲁肃吓坏了,说:“把曹操叫出来可怎么办?就这么二十只船,区区几个小兵,曹操十万大军,杀死你不跟捏死几只蚂蚁似的吗?”诸葛亮却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弄不清我们的虚实,哪里敢派兵出来,放心,跟我喝喝酒,聊聊天,天亮了就回去了。”

果然,曹操听到江面上的嘈杂声,就下令说:“弄不清对方的虚实,可不能出战,只管放箭就行了,让他们不能靠到我们跟前。”马上派人调来六千名弓箭手,加上船上本来有的,一共一万多名弓箭手,对着江面上只是射箭,看不见目标,也不需要瞄准,箭放得好像下雨一样密密麻麻。眼看这边草靶上扎满了箭,诸葛亮就让人把船掉个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接着接收曹操的箭。一直等到两边的草靶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让大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然后开动船只飞速离开,曹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可是这时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眨眼工夫就驶出了二十多里地,哪里追得上。

天亮之后,诸葛亮的船靠了岸,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士兵也正好到了,想看看诸葛亮哪里会造好十万枝箭。他们到了一看,每只船上插的全是箭,总数加起来不止十万。等听鲁肃汇报了借箭的经过,周瑜只有叹息,说:“诸葛亮实在是神了。”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真是聪明无比,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所有人对诸葛亮的智慧都是佩服不已。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的策划者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孙权。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在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对垒。曹操的军队当时打了败仗,于是躲着死活不出来。有一天,孙权趁着江上起雾,直接坐船来到了曹操军营的前沿,来观察曹军的部署。孙权不仅来了,而且还敲锣打鼓来的,动静大得很,可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小心,他害怕孙权有埋伏,居然没敢出去迎战,只是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然后就下令放箭。结果就像上面的故事里说的那样,孙权的船装了个够,顺利返回。

评古论今:跟曹操的百万雄师比起来,江对面的孙刘联盟的力量就显得太薄弱了。这个时候想要跟对方硬碰硬,比速度,比力量,都有所不及。况且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三天呢?虽然这是周瑜故意给诸葛亮出的难题,但是大敌当前时,难免会有各种突发情况出现,诸葛亮所面对的,可能并不只是周瑜的刁难,而是实际的困难。

战场如此,商场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创业之初,可能找到了好的点子,找不到合适的搭档,仅靠自己一个人明显不能完成任务,或者有情投意合的搭档,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地点,或者一切都很好,就是资金不足。一个人不可能有三头六臂,或者浑身都是本事,可以把需要的一切眨眼工夫就准备好。既然时机是不等人的,那么该怎么办呢?应当像诸葛亮一样,向别人借。

经典案例:美国的世界船王丹尼尔·路维格拥有世界上吨位第一的私人船只。别看他现在财大气粗,可当初他是靠别人的力量发家的。一次,路维格发现用轮船运油能比运输普通货物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他决定做油轮生意,可是他自己根本买不起一艘油轮,于是打算买一艘货船,再自己改装成油轮。可实际情况是,路维格连购买一艘普通货船的能力都没有。怎么办?他想到了跟银行贷款。接下来的日子,路维格都在为这件事奔走。

银行贷款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贷到的,你一定得用一些身家作为抵押才行,所以尽管路维格为此事跑遍了纽约的银行,也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一个衣衫破烂、穷困潦倒的生意人。人家总是轻蔑地问他:“你有什么可以拿来抵押吗?”路维格总是试图说服银行,他说:“我把货船买下来之后,立即改装成油轮,而我已经成功地把这艘油轮出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们每个月付给我的租金,正好可以每月分期偿还贷款的一部分。我现在可以把出租的合同交给你们看,你们可以直接去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我分期付款了。”尽管他的计划听起来很合理,可是这一切都只是他自己的安排,而这安排是建立在他还没有的油轮的基础上的,这简直就是画饼充饥,所以没有一个银行愿意听他的故事,也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这样一个毫无信誉可言的人。

可是有一天,路维格来到大通银行的时候,大通银行的总裁接待了他,并认真听取了他的那个荒谬的计划。之后,这个总裁心里想:这个人的计划听起来似乎有点儿道理。的确,他没有什么信誉可言,可是那家石油公司是实际存在并且有很好的信誉的。我只需每个月拿着合约到石油公司去收钱,别的我都不用管,那不是十分稳妥吗?即使有意想不到的重大经济灾难发生,那这艘船和石油公司总是跑不掉的,所以,无论如何银行是不会吃亏的。于是大通银行破天荒地同意把钱借给路维格。路维格如愿以偿地买下了一艘货船,并很快改装成油轮出租了出去。然后他又把这艘船作为抵押借到了另一笔钱款,接着又买了一艘船。路维格的确是一个精明透顶的商人,他等于利用了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来增加了自己的信用。

这样子过了几年,路维格利用这种船套船的方式拥有了不止一艘船,当银行的贷款还清的时候,那艘船就成为了路维格的。而且从此船的租金也不再被取走,统统落入自己的口袋。

应该说,路维格是幸运的,他去向许多银行借钱,没有人愿意跟他冒那个风险,可是大通银行竟然真的接受了他那个荒谬的计划,所以很多人认为是他的运气好,或者大通银行的总裁脑筋出错,才让他幸运地借到了第一笔钱,靠着钱生钱的办法,路维格变成了富翁。后来就有人不解地问大通银行的总裁,为什么会把钱借给路维格。总裁这样解释道:“他的这一借钱计划乍一听非常荒谬,以至于我们都感到惊讶不已,可是,我后来还是把文件仔细地阅读了一遍,我觉得他的话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就我们金融业而言,我们称这一类贷款为‘双重文件’,意思是说,我们借出去的一笔贷款事实上是由两个公司或者两个人来共同承担,保证偿还,而他们之间的经济又彼此独立。因此,即使其中一方丧失偿还能力,我们也有权利让另外一方如数偿还贷款。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就有了双重保障,我们就可以向这类申请人发放贷款。”

路维格已经成功地掌握了这种借鸡下蛋的生财之道,于是继续利用这种一本万利的致富门道迈向他的目标。后来路维格的野心大了,他决定筹建自己的造船公司,这一次,他用的还是老办法——借。他先是设计出了一艘油轮或别的什么船,在船还只是一张图纸的时候,他就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船租了出去,并与人签定了合约,承诺只要船一完工就立即把它交付给对方使用。然后路维格拿着租船的契约再到银行借造船的钱。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期摊还的方法,银行只有在船已经下水开始使用之后才能收钱。而船一旦投入使用,就意味着它也开始有了租金收入,所以这笔贷款也有了着落。等到一切手续都办完了,路维格又成了这艘船的主人,可是他当初连一分钱也没投入。他借了别人的鸡,又借了别人的粮食去喂鸡,然后下了蛋孵了小鸡都是自己的。就这样,路维格发明了这种贷款方式。在这种方式成功之后,他陆续租借了别人的码头和船坞,接着再借银行的钱继续建造自己的船队。眨眼之间,路维格拥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急需购买船只,路维格把自己的船高价卖了出去,就这样,一个借钱发家的人成了富豪。

到了现代,“借”已经成了一种实用可行的做事方式。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于个人来讲,每想发展一项事业,投资成本都可能十分巨大,于是出现了用来担保个人信用的第三方(个人或企业)。有了第三方的担保,个人就可以凭借这份信用资本来向银行借进自己开展事业所需要的资金,然后再借他人的租金分期偿还银行的贷款。这就是借他人的钱成就自己的事业。这种方式恰恰是符合银行的运作规律的,银行就是要将库存的金钱贷出去,从而赚取费用,它所担心的就是借贷人的偿还能力,这种环环相扣的借款等于消费者在市场上为银行拓宽了进钱的渠道,而且还给了银行双重的保障,满足了银行对资本最大化的追求。现在年轻人普遍实行的按揭买房、分期付款买车等做法,都是当初老祖宗的一个“借”字在现代的完美操作。

还有一个关于借的故事。一个从海外归来的人,决心利用自己的智慧,在没有多少资金的情况下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从新西兰找了一家儿童玩具公司,和对方签订合同,代理对方产品的销售。然后他到大陆,找到了一些教育局,以免费的名义准备投入500万元,给每个幼儿园配备一套玩具,而他附带提出的唯一一个条件就是,以后每年都要收取每个学生10元~20元的玩具维护和升级更新费用。

事实上此人根本没有任何资本,他承诺给教育局的那500万就是和国外公司签定的合同中包含的、自己赊借来的玩具产品。而在利润方面,虽然他是声称免费给幼儿园使用,但是每年收取的维护费和更新费已经足够偿还他在新西兰公司的贷款等费用,并且还有不少利润。

锦囊妙计:这些借的故事虽然听起来精彩,看起来也非常讨巧,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有利可图,其实风险是非常大的。当事者一定要有高超的技巧、过人的智慧,只有你手法纯熟、滴水不漏,才有可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让别人钦佩崇拜不已。可是这种借都好比是在玩火,一不小心,不仅自己下场凄惨,而且还要承担无尽的后果,更有甚者还可能身败名裂。

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借不是骗,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借是一种谋略,是权宜之计,是在现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迂回的策略。而骗则是与道德甚至法律背道而驰的了。

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借,也不是无往而不利的,它也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在借之前,要十分仔细地掂量掂量胜算有多少,风险有多大。要知道,在对结果估计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败,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还有个人的信誉度,那可是多少金钱都换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