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扎实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设立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榜样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项目员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劳动热情。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比、学、赶、帮、超”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赛安全、赛质量、赛进度、赛技术、赛作风,制定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参建单位任务划分、考核期、考核内容、考核办法以及考核具体要求,及时兑现奖惩。
3.以人为本,开展真情关爱员工活动。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员工的身心健康、成长进步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石。具体做法是:
(1)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按照国际HSE标准和合同要求,为所有海外员工上人身保险,提供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制定并严格执行一线员工轮休制度,合理安排倒休;野外营地按标准配置建设,做到冬天能取暖、夏天有空调,并安装淋浴设施;配备医务人员,定期对营地进行防疫消杀,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心理测试;在各项目建设文体场所,为丰富海外员工文娱生活创造最好条件。
(2)促进员工成长进步。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创新型团队,为员工发展搭建事业平台。大胆起用年轻人,打破“论资排辈”现象,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年轻人员给予破格使用。对于有政治追求的职工,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和培养。
(3)切实解决实际员工困难。在境外项目设立亲情电话、亲情网络,为员工联系亲属提供便利;对国内家属编制亲情卡,实施反探亲政策,确保情感交流;帮助海外员工解决家庭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等。
4.开展文化建设活动。项目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管理建设的凝练和升华,对推动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做法包括:
(1)凝练一句精神口号。对项目建设业绩和员工的奋斗事迹做高度提炼,采用短语或一两句简明扼要的句子来表达。如大庆油田会战中铁人王进喜提出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口号,一直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震撼人心,鼓舞斗志。
(2)编制一本项目刊物。主要功能在于记录项目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传达项目指令,搭建一个项目内部沟通交流意见的高质量平台。项目刊物既是企业工程项目的文化象征,也是企业工程项目的品牌形象。
(3)完成一套管理制度汇编。项目管理制度文件汇编内容基本应包括行政外事、人事组织、QHSSE、财务税务、合同索赔管理、工程技术、进度费用控制等规章制度流程,为持续提升企业境外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积累素材、夯实基础。
(4)设计一本宣传画册。真实记录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历程,展现广大员工攻坚克难的精彩瞬间,为工程建设留下历史的见证。
(5)编制一套管理技术论文集。管理技术论文内容包括EPC项目建设管理的重点技术计划、技术开发和技术实施、市场开发、商务运作、合同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的成果,及时积累集成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核心资料。
(6)拍摄一部项目专题片。用于企业重点国际项目工程的宣传,能够真实反映工程项目原貌,站在企业形象的高度,对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让项目专题片的展现元素都依托在企业文化的精髓之上,或通过故事的形式,或通过立体交叉的形式对企业和项目的整体形象进行战略层面的宣传和传播。
5.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而且很多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对进入本国从事工程建设的国外承包商履行的社会责任作了规定。具体做法包括:
(1)遵守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在做好税务筹划,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按期及时申报并缴纳应缴税赋,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实现稳定发展。
(2)将属地化用工与境外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定员定岗、绩效考核相结合,积极发展属地化用工,拉动海外项目所在地就业,实现属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树立负责任公司形象。
(3)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合理确定施工线路走向,避开宗教场所、文物古迹;严格组织纪律,禁止任何违反风俗习惯的思想行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做到不扰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
(4)制定详细严格的环保措施,切实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坚持做到“零伤害、零污染”,及时恢复地貌和植被,清理施工污水、污油和生活垃圾。
(5)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对当地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实施冠名赞助;给当地学校提供汉语教学的教材器械捐助;开展青年员工联欢会、座谈会等。
(6)服务当地居民生活。利用施工机械,在取得当地政府部门许可的前提下,为条件落后地区的村落居民修路打井,解决实际困难;为上学难、看病难及低收入生活困难群体捐款捐物。
(四)加强多元文化融和,建设和谐型团队。多元文化融合,就是充分尊重各地文化的多样性和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倡导尊重、合作、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做到文化移情管理。
1.以共同愿景凝聚团队。确定“保障业主的利益是首要的责任;创造优良的
质量和HSE业绩;与合作各方共赢”作为项目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愿景,同时充分尊重广大雇员的基本利益和诉求,这样的做法符合国际惯例,淡化了信仰和种族色彩,认同度高。
2.
坚持一视同仁、团队合作。让中外方员工互相学习彼此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法律法规,执行同样的工作标准规范,享受同等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在相互尊重中赢得尊重,在增进真诚中增进互信,不断加强团队合作。
3.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着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项目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去感召激励项目广大员工,使海外项目成为一个进取型、创业型的国际化组织,让他们充满工作荣誉感,实现自身的价值。
境外项目党建工作在推动海外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保障企业海外业务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应紧密结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始终坚持把海外党组织的建设融入国际化经营的大局之中,以改革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境外党建工作模式长效机制,全面贯彻“灵活、简便、包容、保密”的原则,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浅谈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新问题及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
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刘新立高志红
省国资委是代表省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直属特设机构。现有监管企业28家,涉及钢铁、煤炭、制药、化工、装备制造、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现代物流等多个领域。自成立以来,省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加强。目前共有基层党组织8558个(其中党委573个,党总支490个,党支部7495个),党员178612名,专(兼)职党务工作者11889人。在党建工作的实践中,牢固树立“融入中心抓党建,服务经济促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国资监管、推动国企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去年,省国资委党委受到中央表彰,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省国资委党委以中央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紧扣“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积极适应新变化,应对新挑战,正视新问题,理清新思路,打造新特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而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着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为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整体水平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系列变化不仅给国企党建创造更宽广的活动平台,也使国企党的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据调查,省属28家监管企业按照企业制度创新的要求普遍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其中还有部分单位进行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河北钢铁集团、开滦集团、冀中能源、华北制药等多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逐步加快。公司制管理体制是“舶来品”,多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照搬西方模式,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四部分组成,股东会体现的是出资人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董事会负责公司发展规划制定和重大经营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财务和董事、经理的经营行为,经理负责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资本构成发生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也会随之有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党组织似乎不能成为超越股东会和董事会的领导决策机构,只能通过某种方式和董事会内部进行沟通协调。虽然多数企业在《公司章程》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由于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没有从我国国情和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没有就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权力配置、组织结构、决策主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途径作出规定,所以,不能很好地保证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经党的十七大修改的《党章》和党的有关文件对国企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作了原则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与公司法不能对接,使国企党组织处于一种很尴尬、很无奈的地位。特别是在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党组织虽然设置相对完整,有相对健全的党的机构与专门党务人员,但越来越朝着裁减、缩编的方向发展,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数是由企业生产负责人兼任,国企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呈弱化、虚化倾向。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探索实践中尽快找到答案,早日解决。
(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中国社会阶层变化呈现出阶层类别的多样性、阶层变化的持续性、阶层间贫富的差距性、阶层变化的不稳定性、阶层间利益诉求多样性等特点。同样,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员职工相对稳定的刚性结构,党员职工队伍的流动性大大增强。特别是不同的国企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国企内部人员实现了无障碍流动,职工身份和岗位对职工的约束性明显弱化,国有企业的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度降低,许多职工不再从一而终,跳槽、转岗、辞职司空见惯。同样,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学历水平、年龄层次、收入结构、职工身份等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党性觉悟高与政治冷漠群体并存,高技术含量劳动与简单体力劳动群体并存,正式职工与劳务工、农民工群体并存,少量高收入、较多中等收入与大量低收入群体并存,在岗职工与下岗职工群体并存。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化使党的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方面难度增大,给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都带来了新挑战。
(三)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挑战。企业变革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经过制度创新的企业已经走向股东多元、股权多元、取向多元、管理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多元的形态。不同利益和管理主体按照相关法律、规章、契约来主张权益和行使权利,必然要体现出相对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由于社会上和企业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贫富悬殊日益显现,直接影响企业党员和职工群众思想,加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医改、房改、市场价格体系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都直接冲击着企业职工利益。还有一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目前,许多企业领导干部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味把物质利益原则作为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使党员及职工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意识增强,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生。这些都对党在企业的工作提出了前所未遇的挑战和考验,企业的共同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如何塑造?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不同的权益主张如何兼顾和维护?经营管理团队以及与员工的矛盾纠纷如何消除化解等等,都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来缜密考虑审慎操作,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发展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