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懂心理,会管理
3051600000020

第20章 调动“士气”的心理规律

士气源于军队,常常用来描述一支军队的气势和战斗力,但它并不限于军队,任何一个由人组成的团队或组织,都会在内部成员间形成团队士气。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而言,士气虽然不是提高活动效率的唯一条件,但却和活动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士气高昂时,人们会藐视困难,试图压倒对手,大家会更加团结并渴望成功,蔑视他人的怯懦行为;而当士气低迷时,人们又会畏首畏尾,逃避责任,试图远离冲突,也会貌合神离,害怕冒险和失败。

因此,自古以来,无论中外,凡是具有才干的领导者、管理人员,都非常注重群体的士气,他们把群体士气的高低,视为活动成败的关键。

那么,士气从何而来?哪些因素对员工士气的高低起影响作用呢?

(1)士气源于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

士气来源于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与关爱,这是士气之本,而且需从点点滴滴做起,管理者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能激发员工的士气。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会因此而心情不佳,或者心态不好,而心态往往左右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作为管理者要及时发现,帮其摆脱导致不快的阴影,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助力组织取得良好的成就。

(2)士气源于成员间行动的和谐一致

如果一个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和谐一致的,那么,他们之间就容易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行为上的接触,成员之间就能和睦相处,群体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使群体的活动顺利进行。因此,要激励大家动起来就要特别注意调整不同成员或团队的行动方向,减少相互冲撞的可能性。因为在压力大、士气低的时候,每个人都比较脆弱,是经不起相互冲撞的。如果没有整合好大家行动的方向,大家好不容易满心认同目标要前进时,却发现两个人或团队彼此掣肘,就像被浇了冷水,负面压力又重新浮现,好不容易重振的士气就会再次受到打击,要再次鼓舞,就更不容易了。所以,在鼓舞大家行动后,接下来的挑战就是要确定彼此是相互支持的。

(3)士气源于管理者较高的素质

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下属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人云“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是指管理者水平而言。管理者自身素质好,其管理水平就高,下属在活动中就能得到要领,活动积极性就高,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否则,人们的积极性就激发不起来。

(4)士气源于对组织目标的认同

士气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群体成员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代表一种个人成败与群体成就休戚相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个体目标与群体协调一致时才能发生。其实有时候下属所焦虑的是一些猜测,大家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很容易落入个人想象,想象最坏的状况,然后就把它当真实来反映。这个时候管理者把事情谈开来是最好的解药,并且提供事实情况,要讨论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猜测,即使能说的只是“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演变,但是我们还是会继续朝着我们的目标走”。

(5)士气源于一些正面的压力

如果一个管理者召集员工到齐,然后训示:“各位,现在是我们必须齐心协力的时刻,否则我们就要经营不下去了。”这样只会把大家吓得拔腿就跑。“这种模糊、充满恐慌,而且又没有提供任何明确建议的语言,只会加深大家心中的焦虑。”人力资源顾问约翰·伊索(John Lzzo)曾在一次采访中指出。

重新提醒大家组织的愿景,用有一点挑战性的目标,给大家正面的压力,才是员工士气的来源;重新提醒大家更高远的目标除了可以让大家动起来,还可以解放大家的创意,朝解决问题的方向走。当大家有了可以达成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才能够产生正向的压力,激发出大家朝目标前进的能量。

(6)士气源于良好的工作条件

这里所指的工作条件,是就两方面而言:一是要有良好的客观外界环境;二是要有良好的主观内在环境。就是说,既要让人们感到自己所处的外界环境是适宜的,又要让人们感到成员之间的心理环境是相容的,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身心都感到舒适,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7)士气源于合理的经济报酬

金钱虽然不是人们的唯一需求,但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报酬的高低,也是对人们作出贡献的衡量。如果报酬合理,就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否则,就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降低士气。

综上所述,群体的动力,既来自矛盾的斗争,又来自矛盾的统一,还来自各种力量的积聚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群体才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