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305300000066

第66章 本领二十二: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管住自己,才能驾驭得了世界(1)

当情绪出现波动时,最有力的支持来自于你自己,自制力是日常行为的一把保险锁,它要求你以理智来平衡自己的情绪,接受理性的指引,先"谋定而后动",管住自己的情绪和言谈举止,而后引导所有积蓄的力量注入成功的海洋。要想打败他,就先激怒他

俗话说:"要想打败他,就先激怒他。"

激怒他,那不是挑起他的斗性,反而替自己带来麻烦吗?怎么还说能够打败他呢?

此问有理,然而挑起他的斗性正是激怒他的目的之一。本来他是不打算同你斗的,但你挑起了他的斗性,你便有了对手,有了对手,不管斗上多久,总会有个结果,而麻烦当然是"副产品",但如果能"消灭"他,这麻烦便不算什么了。

那么,激怒他,就真的能"消灭"他吗?

如果是有计划的,谋定而后动的激怒,那么"消灭"对方的可能性就很高,因为对方的反应都已在你的掌握之中,而对方在被你激怒之后,常会因失去情绪和理智的平衡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你甚至可以不动声色,便使他处于不利的境地。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你去激怒别人,好达到你的目的,事实上,要激怒别人,还得有"两把刷子"才行,费心筹谋,多辛苦。但是,你不去激怒别人,别人却有可能为种种目的来激怒你,你若不察、不慎,便会掉入别人为你设计的情绪圈套当中。

一般来说,别人激怒你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言语上激怒你,譬如,讽刺你、笑你、挖苦你,或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第二种是在工作上惹怒你,譬如,故意为难你,左一句"太难配合",右一句"可行性不高"……

如果对方有心激怒你,你明知他是故意的,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唯一的办法只有忍下来,不动声色,不要去理会他的言语,若要反驳,也要笑着反驳,轻柔地说明;他在工作上对你为难,也要平心静气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或央请同事朋友帮忙,他姿态低,你的姿态要更低!

心理学家指出,愤怒是当某人在事与愿违时做出的一种惰性反应。它的形式有勃然大怒、敌意情绪、乱摔东西甚至怒目而视、沉默不语。它不仅仅是厌烦或生气,它的核心是惰性。愤怒使人陷入惰性,其起因往往是不切实际地期望大千世界要与自己的意愿相吻合。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怒不可遏。

愤怒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事实上,极端愤怒是一种精神错乱--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因此,每当你气得失去自制时,你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历史上有许多因被激怒而发生的意外,下面的示例就能说明这种情况。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孟获生性爽直、缺乏脑筋、为情绪蒙蔽也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孟获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不能胜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夜郎自大,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一战即败,被对方擒获。孟获一战既败,应该坐下慎思,再出敌招,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孟获气得浑身颤抖。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孟获不假思索,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其身前有个陷马坑,结果,孟获眼看将触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

当然,也有许多压住怒火平息事端的。

一次,项羽将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陈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激刘邦,让刘邦在父情、天伦之情的压力下,自缚投降。然而刘邦没有为情所蒙蔽,他的理智战胜了他的一时心绪,他反以项羽曾和自己结为兄弟之由,认定己父就是项父,如果项羽愿杀其父,剁成肉羹,他愿分享一杯。刘邦的超然心境和不凡举动,令项羽所想不到,以致无策回应,只能草草收回此招。

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决雌雄。司马懿则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之士气,然后出奇制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司马懿却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装,情绪并无影响,而且心态仍然甚好,还是坚壁不出。最后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无计可施了。这些都是用理智战胜情绪而带来成功的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你也千千万万不要被他激怒,你一怒,大家都会看你而不看着他,大家只看到你丧失理性的怒火,而没看到他的伎俩,于是,本来你是无辜的,怒火一烧,你也变成理亏了。如果你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怒火可能让你说很多不该说的话,做很多不该做的事,也给别人留下很多把柄,他分毫未损,而你已遍体鳞伤,甚至由此一蹶不振!

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千万别被激怒,有老僧人镇定自若的心情,那么激怒你的动作自然会消失于无形,而且,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来激怒你。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孔子之忍饥,颜子之忍贫,闵子之忍寒,淮阴之忍辱,张公之忍居,娄公之忍侮;古之为圣为贤,建功树业,立身处世,未有不得力于忍也。凡遇不顺之境者其法诸。"

所以,学会忍耐是很重要的。

但是,忍耐并不是一味地迁就、退让,而是应该将忍耐作为一种谋略,"小不忍,则乱大谋"是指忍的原则,"一忍可以抵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是指忍的效果。

如果不忍,被对方的过分言行所激怒,就真的落入对方的圈套中了。你一怒,就会偏离理性的轨道;你一怒,就会有许多不合时宜的言行出现;你一怒,就暴露了自己的弱项,成为了他人的把柄。所以,切记不要被别人激怒,忍耐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

名人名言: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前苏联]高尔基

自制力是日常行为的一把保险锁

自制是基于对社会规范有明确认识并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品质。

自制力强的人,能够理智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

自制是日常行为的一把保险锁,它要求青少年朋友以理性来平衡自己的情绪,接受理性的指引,先"谋定而后动",管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而后引导所有积蓄的力量流入成功的海洋。

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缺乏自制的习惯,总是让自己的情绪主导着一切,口无遮拦,行无规矩,随心所欲,没有规划,也不会有目标。那样的话,要么他所有的努力如同脱缰野马,根本控制不了,也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要么他的行为与环境格格不入,最终也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东汉末年,杨修以才思敏捷、颖悟过人而闻名于世,他在曹操的丞相府担任主簿,为曹操掌管文书事务。曹操为人诡谲,自视甚高,因而常常爱卖弄些小聪明,以刁难部下为乐。不过,杨修的机灵、颖悟又高过曹操,致使曹操常常生出许多自愧不如的感慨和酸溜溜的妒意。

建安十九年春,曹操亲率大军进驻陕西阳平,与刘备争夺汉中之地。刘军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又逢连绵春雨,曹军出战不利。曹操见军事上毫无进展,颇有退兵的意思。

这天,曹操独自一人吃着饭,同时也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一个军令官前来请示曹操,当晚军中用什么口令。军中规定每晚都要变换口令,以备哨兵盘查来人。此时,曹操正用筷子夹着一块鸡肋骨,于是脱口而出:"鸡肋。"军令官听了也觉没有什么奇怪。

消息传到杨修耳里,他便整理笔札、行装,做离开的准备。一个年轻的文书见状后问道:"杨主簿,这天天要用的东西,有什么好收拾的?明天还不是要打开?"

"不用了,小兄弟,我们马上就可以回家。"杨修诡秘地一笑说。

"什么?要回家了?丞相要撤退,连点蛛丝马迹也没有啊。"小文书不解地看着杨修。

杨修淡然一笑说:"有啊,只是你没有察觉到罢了。你看,丞相用'鸡肋'作军中口令,'鸡肋'的含义不就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吗?丞相正是用它来比喻我军现在的处境。凭我的直觉,丞相已考虑好撤军的事了。"

消息又传到夏侯那里,夏侯听了也觉得有理,便下令三军整理行装。当晚,曹操出来巡营时一见,大吃一惊,急令夏侯来查问,夏侯哪敢隐瞒,照实把杨修的猜度告诉了曹操。对杨修的过分机灵早已不快的曹操,这下子抓到了把柄,立即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虽杀了杨修,终于还是下令退离了汉。然而,就杨修而言,他早晚必死无疑。

因为他几次三番地恃才傲物,逞口舌之快,不能在曹操面前收敛自己,而把小聪明用在一些无用的小事上面,又不顾忌上下尊卑,随心所欲地言行。

正是因为他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自制力薄弱的人遇事不冷静,不能控制激情和冲动;处理问题不顾后果,任性、冒失。这种人易被诱因干扰而动摇,或惊慌失措。而这些人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集中。

当全国上下的"减负"运动开展之后,青少年有了充裕的课外活动时间。但同时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放学回家以后,家长不在身边,也没有老师和同学监督,如何才能合理安排这一段"自由"时间呢?青少年的自制力在外界强大的诱惑面前往往变得不堪一击。

2005年2月,青岛市一名15岁的初中生因迷恋电脑游戏而离家出走,竟然连续24天不到学校上课,也不回家,整天泡在游戏机室。

四川成都一位16岁的少年玩遍当地游戏机室仍觉不过瘾,竟从家中偷了4 000元,先后赴津入沪"上档次",周游了两个多月,急得全家出动,四处寻找,最后从浦东一游戏机室里把他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