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修身养性之道
3053000000041

第41章 抢抓机遇

精干的人对所有能给他带来更多机会的一切,毫不放过;不精干的人有时却会轻易放掉唯一的机会,弄得什么都错过。——[法]拿破仑机遇就是对人有利的时机、境遇和机会,是事业发展的特定有利环境。机遇,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与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有人善于抓住它、运用它,推进自己的事业,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07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出席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回答现场听众对好的领导者的看法时表示,全球性的领导者应该具备4个素质:目光远大、善于捕捉机遇、有改革的精神和敢于负责。善于捕捉机遇,就正如歌德在《浮士德》里所讲的那样:“对于身边有利的瞬间,要抓住机会,不要失之交臂。”

一个人要成功,需要机遇。而机遇具有偶然性、客观性和意外性。客观性是指机遇的存在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意外性是指机遇通常出现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预知的活动之外。机遇的时间性特别强,长则数载,短则稍纵即逝。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历来是一个领导者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一个精明的头脑,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详细地研究,善于细心地观察和捕捉机会,善于在实践中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有的,问题在于你能不能发现它,抓住它。机遇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及时抓住它,就会失之交臂,后悔莫及。培根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

三国时袁绍“以婴疾失机”,就从反面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和易逝性。

曹操杀董卓后,发兵攻打徐州的刘备。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的谋臣田丰带孙乾见袁绍。田丰对袁绍说:“现在是曹操东征攻刘备,许昌空虚,若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你努力把握。”袁绍却因为幼子生疥疮,执意不听田丰的意见。田丰气得用手杖敲着地说:“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因为孩子的病而放弃,真是太可惜了!”

而袁绍当时占据北方广大地区,势力最大,足以与曹操抗衡。但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错失良机,最后被曹操打败。如果袁绍善于把握时机听取正确意见,“三国”的历史也许是另外的样子。

人生就是这样,把握机遇还是错失良机,会谱出不同的人生乐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遇上特别有利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开辟美好的前途;如果放弃有利的机遇,时过境迁以后再干,就会与它失之交臂,就是付出加倍的代价,甚至要抱憾终生。

领导者要积极对待机遇,善于发现机遇、珍惜机遇;有了好机遇,就要及时抓住它,运用它。现实往往这样: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个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机遇是客观的,但抢抓机遇离不开人们的主观努力;机遇对于人们是均等的,但只有善于抢抓者才能获得。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远大志向、进取精神和积极态度,就会对机遇无动于衷,再好的机遇也会视而不见、白白错过;就不会珍惜机遇,再多的机遇也只能抓一漏万、利用不好。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而有的却错失机遇、停滞不前?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待机遇的不同态度。

古人云:“有目前之机,转盼即非机者;有乘之则为机,失之即无机者。”由于机遇具有强烈的时效性,稍纵即逝,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又由于机遇具有公平性,机遇面前人人平等,谁抓住机遇谁就能走在别人前面,谁错过机遇谁就落后。因此,在机遇还没有来临时,就应事事用心,事事尽力。当机遇来临时,一定要采取果断行动,及时做出决策,直到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成败的转换往往是在瞬息之间,成功的领导者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及时掌握通向成功大门的钥匙。他们在领导和管理活动中,发现何处通向成功的大门被关闭,立即找出适合开门的钥匙,从而顺利通过。成功的钥匙就是善于发现机遇并及时把握机遇,这是所有成功领导者都具备的本领。

(1)善于发现机遇

机遇更多的是通过寻找发现的。有些人在等待机遇的出现,这等同于守株待兔,这种机遇随机性很大,没有预见性,很可能转瞬即逝,不容易把握。

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判断时机。时机判断正确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正确选择时机需要有警觉、想象和预见。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曾说:“认为只有在时机到来时,才能做出正确选择的人,在领导同代人的事业中是不会取得成就的。”

机遇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争取的,这种通过自身寻找、发现的机遇是有准备、有目的的,从心理上、时间上对人们都非常有利,不容易被错过。

(2)善于捕捉机遇

当机遇出现在面前,就要善于捕捉,从而获得机遇。当机遇来了的时候,就不需要再等了。谨小慎微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因为自己的片刻犹豫,机遇就会落到别人的头上。

在捕捉机遇的过程中,必须拥有果敢的品质,否则将是“扶不起的阿斗”。“君子见机而作”,领导者必须具备行为果敢、当机立断的气魄。果断的性格,可以使领导者在形势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很快分析形势,不失时机地做出正确决策,迅速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优柔寡断者一遇到形势发生变化就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他们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做出决策,而是等待观望,以致错失良机。

在机遇面前,切不可优柔寡断。做出决策的时机极为重要。即使决定正确,但机会错过了,这种决定不仅不起什么作用,反而会给事业带来不利。领导者如果发觉自己有优柔寡断的毛病,就该有意识地去改正它。

(3)善于利用机遇

在获得机遇的时候不能自傲和马虎,马虎大意的人失去的太多,自傲和马虎会引来外界的议论或不良反应,会给自己的机遇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失去实现理想的机会,更何况同一种机遇面对的可能是多个竞争对手。掌握、利用机遇,就要合理分析政策信息和有利因素,紧紧抓住有利因素,乘势而为,乘势而上。

聪明的人才会利用机遇。“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案例。毛遂在平原君赵胜那里当门客,住了3年,平原君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公元前260年,秦国攻赵,赵国的国都被围,形势危急。平原君决定亲自去楚国求救,要从3000名门客中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随行。选来选去,合格的只有19人。这时毛遂立即自我推荐,与平原君同往楚国。到楚国后,毛遂机智勇敢,说服楚王出兵救赵。平原君回来后尊毛遂为上客。

毛遂及时抓住机遇,施展自己的才干,完成了救赵的使命,也改变了自己长期被埋没、不受重用的命运。

(4)善于创造机遇

从不少成功者的经历看,他们都是创造机遇并充分利用机遇的智者。一开始,他们一面勤奋、精心地积累,一面寻觅机遇。当他们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能力功底和人脉资源时,机遇会不期而至。当他们利用实力和机遇取得成绩后,又会遇到价值更高、更利于自身发展的新机遇。

一味地等机遇、找机遇也不是上策,“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因为,机遇永远钟情于有准备、有能力的人。居里夫人说得好:“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只有充分准备,扎实工作,长期积累,打牢基础,才能认准、抓牢、用好机遇,把潜在的、千载难逢的、稍纵即逝的机遇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迅速转化为物质财富和自身独特的优势。

要获得机遇,就要有执著的追求、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积累。机遇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追求和寻找的结果,机遇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目标越远大,越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守株待兔、坐享其成以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是不可能获得机遇的。连拼搏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即使有大好机遇,也会白白溜掉或拱手送人。反之,咬紧牙关,一搏到底,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也会有转机。机遇和挑战是相对而言的:以挑战姿态抓机遇,则机遇存;以退缩心理等机遇,则机遇失。

把握机遇还得讲究策略,把握最佳时机。成熟的机遇正如一个成熟的水果,只有当果子结实丰满时,才是最美最可口的时刻。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住机遇就是要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了外部客观条件,还要有自己的条件积累。领导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克服急躁情绪、自负心理,正确对待自己;注意掌握时机,把握“火候”,早抓了不行,迟抓了也不行,需要恰到好处。唯此,才能用好机遇,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