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修身养性之道
3053000000007

第7章 运用战略头脑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西汉]司马迁

所谓战略头脑,也就是战略思维,就是从战略高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里所说的万世之谋、全局之谋,指的就是战略思维。

(1)成大事者必先具备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研究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战略思维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全局性,即从全局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来看问题;根本性,即抓住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根本矛盾;系统性,即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通过全面地认识事物,从而有效地把握事物;前瞻性,即审时度势、洞察事物发展先机,大胆地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创新性,即在常人、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创见、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成熟与否,不仅直接制约着领导者观察、分析、判断事物发展变化的立场、观点,而且直接制约着领导者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领导绩效。因此,战略思维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

第一,增强领导者的履职能力需要战略思维。领导者是发展的引领者,是问题的破解者。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面对可能出现的波折,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头脑清醒,目光远大,尽快做出抉择和行动;必须把自己的职责同单位的事业、地方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从战略高度和利益全局观察、处理问题的意识。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如何,不仅直接制约领导者的决策思路、工作方法和领导绩效,还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

如果领导者缺乏应有的战略头脑,眼界狭窄,站位不高,不善于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放到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下来谋划,眼光只盯着自己的“小地盘”、“小圈圈”,甚至不顾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就会影响对形势的判断和对问题的分析,导致重大决策失误,进而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长远发展。

第二,提高领导者的科学决策能力需要战略思维。战略决策是战略思维的延伸,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是否具有较强的战略决策能力,其战略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战略思维能为领导者提供新的思维视角。由于战略思维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在时间上具有前瞻性,在内外关系上具有系统性。所以,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者往往文思泉涌,收放自如,必然具有新的思维视角,能够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种变化,正确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做出既有远见卓识,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

战略思维能为领导者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谓思维空间,是指思考问题的范围和领域。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者必然视野开阔,目光远大。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动态的时间序列——回顾历史、研究现实、面向未来;从横向上看,表现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即思维视野的开阔程度。

战略思维能为领导者提供新的决策思路。战略思维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它必然会给领导者提供新的决策思路。它使领导者在决策时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善于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往往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情况下,能不囿于前人,不拘泥于现有,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未做,别具匠心,另辟蹊径,从而做出棋高一着的高明决策,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第三,领导者的进步成长需要战略思维。从领导者的成长规律来看,领导者要建功立业,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也需要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领导者,其工作重点主要应放在重大工作的决策上,即使处理一些具体问题,也必须着眼于大局和长远,战术必须符合战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发生方向性的、原则性的错误,也才能删繁就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特别是一些资历较浅的领导者,经受艰苦环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比较少,从事领导工作的时间又不长,许多原来做技术性、局部性的工作,容易陷入具体的事务圈子,不善于从战略高度认识问题,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一个领导者有没有发展潜力、能不能高起点地搞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其有没有战略思维能力。

(2)战略思维的基本立足点

战略思维能力作为现代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所反映的不仅是领导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升华,而且是领导者在思想认识、决策水平、领导方法等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战略思维能力并不固定地表现在领导工作的某一阶段,而是全方位地展现于领导工作实践的全过程。

第一,增强全局观念是战略思维的基础。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战略思维能力体现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驾驭全局能力表现的是成功的领导艺术。全局在胸,把全局作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是战略思维的出发点。所谓总览和驾驭全局,就是要求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如果只是就局部论局部,挂一漏万,顾此失彼,或者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那就不是全局性思维。

由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具有相对性,因此,领导者的职位越高,领导的范围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大,在大局中的地位就越重要。这就更需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时时处处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谋划自己的工作。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面。全局性的问题抓住了,抓好了,纲举目张,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领导者如果没有全局观念,不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就有可能导致工作上的满盘皆输,给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领导者来说,第一重要的是战略。细节错误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而战略错误一个都不应当犯,因为一个战略错误将导致事业一败涂地。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人,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叼着水烟袋、踱着“四方步”,他们专门考虑战略问题。现代领导者更应学会踱方步、想战略。

第二,谋划大事是战略思维的着力点。抓好关系全局的大事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也是行之有效的领导策略。领导者,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就是集中精力抓大事、管全局,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全局,丢掉了重点就丢掉了全局,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毛泽东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善于抓大事,就是要紧紧抓住全局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领导者抓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总览全局,抓大事、议大事;必须要从宏观上思考,从具体上分析,从众多问题中找准重点、难点问题,找出带全局性的关键问题,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抓。善于抓带动全局的关键工作,学会抓重点搞突破,每个阶段突出一两个重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解决,不断取得新进展。

善于把握关键环节。构成全局的各个局部在发展中是不平衡的,有些局部比较薄弱,那些最薄弱的环节常常成为制约全局发展的关键环节。善于抓住并着力解决这些关键环节,是加快推动全局发展的必要条件。

领导者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事事应酬,样样参与,很难突出忙乱的境地,必然被事务性工作牵着鼻子走,分散抓大事的精力。这就需要改进领导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主要矛盾,坚持层级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各司其职,绝不越俎代庖;坚持“抓大放小”,对一般事务性工作可授权下属去做,以便能集中精力抓好大事。

第三,统筹兼顾是战略思维的重要方法。强调重点不是否定一般,而是为了更好地带动一般。这就要求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个方面。这是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在思想方法上要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它要求领导者善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

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统筹兼顾。工作方法上的统筹兼顾,概括地说,就是总览全局、兼顾各方;具体地说,就是从大局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考虑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既抓住主要矛盾,又防止顾此失彼;同时,把握好工作的轻重缓急、优先顺序,科学配置资源和力量,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常说的“十个手指弹钢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就是关于这种工作方法的形象说法。

第四,科学预见是战略运筹的前导。预见性是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战略思维包括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布局的规划、战略步骤的设计、战略举措的选择等,都属于对未来的思考,都是预想的东西。没有科学预见,就没有战略思维。

毛泽东曾对领导与预见的关系做了深刻阐述,“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所以,“为着领导,必须有预见”,“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

所谓预见,就是见微知著。有了科学的预见,才能胸怀远大目标,才能关照好发展的各个阶段,才能未雨绸缪,争取主动,防患于未然。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在农业社会阶段,在时间观念上人们习惯于面向过去,工业社会的时间倾向是注意现在,而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时间倾向是将来。”因此,战略预测在现代战略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维原则。战略预见既是战略运筹的前导,又是战略决策成败的关键。当然,能够预见不等于科学预见,预见不仅要正确,还要高明。

(3)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经过领导者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和锻炼,也需要各级组织的长期教育、精心培养。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者的一种素质,不可能在脱离实践的课堂上直接学习而来,而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战略思维的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需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战略思维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但是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是说,哲学是训练理论思维的唯一方法。战略思维就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领导者应认真研究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经常分析变化了的形势,动态地、准确地把握全局,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需要不断拓展知识面。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战略思维作为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要求领导者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只有通过知识的丰厚积累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战略学家约翰·科林斯指出:“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科学家是沿着相当狭窄的途径探索知识领域的,而战略家则不然,他们需要有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为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必须提高学习能力,不断拓展知识面。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知识要有用而且广泛。知识越广泛,所思、所用的元素也就越多,对战略思维就有帮助。二是要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思维障碍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批判性的学习。所以,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提高实践能力,学会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对领导者来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主课堂是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着眼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只“行”而不“思”,能力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行”的初级阶段;只“思”而不“行”,能力就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称其为能力。战略思维是用于指导实践的实践理性,必须具有对客观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只有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获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