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30岁之前被人管,30岁之后会管人
3053500000010

第10章 打蛇打七寸,管人管住心

对于领导者来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管人。很多下属就像蛇一样又奸又猾,让你对他根本无可奈何。要想驾驭这样的下属,最重要的是抓住他的要害。

一定要先发制人

佐佐木基田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在一个酒吧打工时,遇到一位中东来的游客阿拉罕,二人谈话很投机,于是阿拉罕慷慨地送给他一只很有特色的奇妙的打火机。

这只打火机妙就妙在,每当打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随之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便消失。

佐佐木反复摆弄,玩味,觉得十分美妙新奇。于是他向游客阿拉罕打听这种打火机是哪里生产的,阿拉罕回答他是在法国买的。

佐佐木灵机一动,心想要是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欢迎,肯定还能赚一大笔钱。他一面想,一面就行动起来。他想办法找到法国打火机制造商的地址,写信给他,十分恳切地要求代理这种产品。最后他花一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

当佐佐木“搞定”打火机代理权时,日本也有几个商人想获取法国打火机的代理权,结果让名不见经传的佐佐木捷足先登了。若佐佐木没有“先发制人”,他很可能竞争不过其他有代理商品经验的商人。在推销打火机的过程中。佐佐木不停地想想这,想想那,受这种神奇打火机的启迪,他的灵感再次被触动,想到了成人玩具,于是下决心发展成人玩具事业。

他从探究法国打火机的诀窍入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并由打火机推广到水杯等,设计制造了能够显示漂亮画面的水杯产品,大受日本人欢迎。

他造出的这种水杯,盛满一杯水时便出现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水位的不同,画面也发生变化。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谈,简直是一种享受,于是都对这种杯子爱不释手。

佐佐木积累资金后开办了一个成人玩具厂,专制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钥匙扣、皮带扣等带有奇妙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市面上不是没有,但佐佐木总是先人一步,在某项功能或某种款式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总之,要弄得有别于他人。他凭着才气和灵活的头脑,赤手空拳闯天下,终于由一个穷书生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

奇妙的打火机引导着佐佐木走上了神奇的发家之路。

“先发制人”是指比对方抢先一步,也就是“快打慢”的手段。但怎样打法呢?那就得看看要打的是什么人,环境怎样了。

比如你想发展某人为客户,想与某小姐相识相爱,想引起你的领导的注意,你“先发制人”胜数往往要大些。尤其是对偶然性的机遇,你更是要抢先一步,因为时机不会等人。

牵着对方鼻子走

聪明的猎人都知道,要想抓住猎物必须有两种必备的手段:一种是物质利诱,即诱饵;再一种就是“赶虎进圈了”。

物质利诱容易,只要备好诱饵,放在动物出没的地方即可“守株待兔”了。可是,有些时候,有些猎物非常狡滑,他宁可绕着食物走也不肯轻易地上你的道,这时候你只剩下唯一的选择了,那就是“赶虎进圈。”

“赶虎进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一,想要赶虎进圈,首先要选好地形,因为虎是不轻易进圈的。第二,就是要有赶其进圈的威力,使其明知不可进,但又不能不进,这样的猎手才是最聪明的。

把老虎赶进圈里或牵进圈里的目的就是让对方的能力和威风无法发挥,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就像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样,在强力逼迫之下牵着对方的牛鼻子,使之明知不可做,又不能不做,因为对他们来说,也同样是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这是人之共性。

如古印度摩揭陀国难陀王在宰相罗刹的辅佐下,国力强盛。可是,有一次,难陀王当众侮辱了大臣贾那吉耶,贾那吉耶发誓摧毁难陀王朝。终于,他买通山区国王波婆多迦,围攻摩揭陀国首都,杀死了难陀王和他的几个亲生儿子,立其私生子月护为王。建立了孔雀王朝。而罗刹忠于旧王朝,力图复辟。他先与波婆多迦交友,为复辟作准备。但贾那吉耶施计毒死波婆多迦,灭掉了罗刹的希望。于是罗刹逃亡国外,与波婆多迦的儿子摩勒耶盖杜结盟,图谋推翻新王朝。

贾那吉耶认为,只有智勇双全的忠臣罗刹才是新王朝宰相的理想人选。恰好这时贾那吉耶的密探前来报告,说发现罗刹的妻儿藏在珠宝商家中,并捡到了罗刹的指环印。贾那吉耶见此指环印,马上想出了一个让罗刹归顺的妙计。

他口授一封假信,派心腹西达尔特格去让罗刹的原秘书夏格德陀婆笔录。然后,他把盖上罗刹指环印的假信和指环印一同交给西达尔特格,并且面授机宜。同时,他下令逮捕夏格德陀婆和珠宝商。西达尔特格执行贾那吉耶的秘密计划,假装从法场上救出夏格德陀婆,一同投奔罗刹。罗刹信以为真,西达尔特格又将罗刹的指环印交还罗刹。罗刹吩咐夏格德陀婆保管。

接着,贾那吉耶又假装与月护王发生争吵而辞职,以迷惑敌方。同时,贾那吉耶安插在敌方的间谍,在摩勒耶盖杜面前挑拨离间说,罗刹恨的是贾那吉耶而不是月护王,一旦月护王摒弃贾那吉耶,罗刹就会与月护王言归于好。这样,摩勒耶盖杜对罗刹产生了怀疑。接着,贾那吉耶又进一步在摩勒耶盖杜面前造谣说,毒死他父亲的不是贾那吉耶,而是罗刹,以煽动他对罗刹的仇恨。接着,西达尔特格假装企图非法逃回摩揭陀国,替罗刹送信。他被卫兵抓获后,交出那封盖有罗刹指环印的假信。信中捏造的内容是罗刹与其他几位盟王密谋反对摩勒耶盖杜的事情。罗刹面对好友夏格德陀婆的笔迹和自己的指环印戳,辩解不清。摩勒耶盖杜中了反间计,下令处死与罗刹“勾结”的五位盟王,并驱逐罗刹出境。

罗刹无可奈何,又回到了摩揭陀国。贾那吉耶乘机消灭了摩勒耶盖杜,同时,他假装下令将要处死珠宝商。罗刹在绝望之余,决定牺牲自己,赎出朋友,这正合贾那吉耶的心意。罗刹来到法场,贾那吉耶亲自迎接,向他解释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归顺。并对他说如果他同意担任新王朝的宰相,为新王朝出力,那他就放了珠宝商。罗刹为了拯救忠诚的朋友珠宝商,只得同意归顺新王朝,接受宰相职位。

实际上,这类事情,生活中也不少,如样板戏《沙家浜》中阿庆嫂就把这一方法运用得非常高妙。

《沙家浜》中有这样一场,说的是顽军士兵刁小三依仗“参谋长”刁德一的势力胡作非为,到处抢劫。这一天突然抢到一个女孩子身上,女孩子无路可走,逃到阿庆嫂开的“春来茶馆”前,刚好被阿庆嫂撞见,阿庆嫂因救过土匪司令胡传奎的命,因此在顽军那里很有一面,于是阿庆嫂当着刁小三的面,故意问女孩子:“怎么啦?”女孩子告诉她,“他抢我的东西。”刁小三恼羞成怒:“抢东西,这回我还要抢人哪。”说着又扑了上来。这时候,阿庆嫂走上前,将女孩子挡在身后,看着刁小三对女孩说:“哪能呢,他哪能抢你的东西呢,他是在跟你闹着玩呢!”接着,她又把脸一转,笑着向刁小三说:“你是跟她闹着玩的,是吧?”这时候碍于阿庆嫂的面子,刁小三不得不顺水推舟地说:“是的,我是在跟她闹着玩呢。”然后,很不情愿地将抢来的包袱还给了姑娘。

这就是赶虎进圈的办法,阿庆嫂用的就是碍于她救过顽军司令胡传奎的命、刁小三不敢得罪于她的这个“面子”,迫使刁小三不得不违心地顺应阿庆嫂的口风说话和办事。

看准了再下注

一个人能否成功地干出一番事业,与其在择业时所做的选择有一定关系。选择正确了,成功的希望就大;选择错误了,成功系数就小。

战国时代,有施氏与孟氏两家邻居。

施氏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学文,一个儿子学武。学文的儿子去游说鲁国的国君,阐明了以仁道治国的道理,鲁国国君重用了他。那个学武的儿子去了楚国,那时楚国正与外邦作战,见他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就提升他为军官。施氏也因两个儿子显贵,满门荣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了。这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学文,一个学武。孟氏看见施氏的两个儿子都成才,就向施氏讨教。施氏向他说明了两个儿子的经历。

孟氏回家以后,也向两个儿子传授机宜。于是,他那个学文的儿子就去了秦国,秦王当时正准备吞并各诸侯,对文道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认为这是阻碍他的大业,就将这儿子砍掉了一只脚,逐出秦国。他学武的儿子到了赵国,赵国因为连年征战,民匮国乏,已经厌烦了战争,这个儿子的尚武精神引起了赵君的厌烦,也砍掉了他的一只胳膊,被逐出了赵国。

孟氏见邻居的两个儿子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就去问施氏。

施氏说:“大凡能把握时机的就能昌盛,而断送时机的就会灭亡。你的儿子们跟我的儿子们学问一样,但建立的功业却大不相同。原因是他们错过了时机,并非他们在方法上有何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并非永远是对的,天下的事情也并非永远是错的。以前所用,今天或许就会被抛弃;今天被抛弃的,也许以后还会派上用场。这种用与不用,并无绝对的客观标准。一个人必须能够见机行事,懂得权衡变化,因为处世并无固定法则,这些都取决于智慧。假如智慧不足,即使拥有孔丘那么渊博的学问,拥有姜尚那么精湛的战术,也会遭遇挫败。”

其实,做选择和做决策就如赌博,要想做赢家就得反复观察,仔细推敲,一定要看准了再下注。

和稀泥的技巧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说的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是手心还是手背,只要扎一下他都会一样疼。然而人们说这话的同时并不单单指表面这层意思,其更深的含义是指父母或领导对手下的儿女或同事,亲近关系和爱惜程度都是一样的,也像手心手背一样,你伤及哪一个都舍不得。

这话很有道理,尤其作为领导者,虽然臣下不睦,有时这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但过分的分歧也会有损于他们的根基。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便可从中领略一二。在《宰相刘罗锅》里,刘罗锅与和珅可说得上是老尖牙不对齿,除非在皇帝的斡旋下他们不得不共同谋事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唇枪舌剑,而且不论他们哪一方,一旦逮住对方的某点差错,便毫不容情地到皇帝那里去告发,但最终他们又谁也告不倒谁,原因何在?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以皇帝看来,他们的矛盾都是小事,只要不是你死我活,有时他还满有兴味地“坐山观虎斗。”

纪晓岚也一样,满腹经伦,才华横溢,忠心耿耿。可是,无论他怎样努力却总是斗不过只会溜须拍马不干工作的和大人。并且,有些时候这位和大人还“得了便宜卖着乖”,讽刺讥笑纪晓岚不通世事,不懂人情,真让人有气破肚皮之感。

其实这些都不是臣子们所能左右的,一句话,还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要不是忤逆,一般情况下,皇帝陛下是不会打一个拉一个的。魏国孝文帝有两个心腹大臣,一个是元志,一个是李彪。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任命元志做洛阳令。有一次,元志乘车上街,遇到御史中尉李彪的车迎面而来。按当时的等级礼节,职位低的官吏应向职位高的官吏让道。可元志是好强人,坚持不给让道。于是两人争吵起来,一直闹到了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帝的近臣,元志作为一个地方官,不让道就是和御史中尉对抗!”元志却说:“我是皇帝所派的国都所在地方长官,凡住洛阳的人,不管是谁,都编在我主管的户籍簿里,我为什么要给御史中尉让路!”两人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孝文帝呢?看看两人都是自己的忠实臣僚,“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不便指明谁是谁非,于是就“和”起了“稀泥”:“洛阳,是我的丰沛,应自分路扬镳。自今之后,可以分路而行!”

元志和李彪因为争强好胜而闹到了皇帝那里,其实也仅仅是意气用事罢了,两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利益上的冲突。魏孝文帝清楚这一点,因而也不判明谁是谁非,干脆给出了一个“各自分路而行”的解决方案,让两人都有了充分的理由掉转车头,找个台阶下。这样,两人的争执就“不明不白”地解决了。对于相互争执的下属来说,利益固然重要,面子也不容轻视,特别是在领导的眼皮底下,谁都渴望成为让领导刮目相看的强者。但对于领导来说,下属谁强谁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够为共同的事业倾注心力。为了协调好下属之间的关系,领导可以不直接批评哪一方或肯定哪一方,只采用富有情趣的幽默说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或苦心。

一天,乾隆皇帝在新任宰相和珅与三朝元老刘统勋的陪同下,游山赏景。乾隆随口问了一句:“什么高来什么低?什么东来什么西?”饱有学识的刘统勋随口即应:“君子高,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和珅见刘统勋抢在自己的前面,十分不快,随即相讥:“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东来流(刘)在西!”因为当时的皇家礼仪中,上首为东,下首为西,此话暗示,你刘统勋再老再有能耐,还在我和珅的下首。

刘统勋知道和珅的用心,心里也极不满。当三人来到桥上,乾隆要他们两人以水为题,拆一个字,说一句俗语,做成一首诗。刘统勋张口即来:有水也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为鸡(繁体为“鷄”)。得食的狐狸欢如虎,落坡的凤凰不如鸡。和珅一听,好呀!老家伙骂我是鸡!岂能饶过他:“有水也念湘,无水还念相,雨落相上始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告诫刘统勋,给我当心点儿!乾隆听出了新老不和的弦外之音,二相不和,有损大清事业!于是,他一手拉一人,面对湖水中映出的三个人影说道:“二位爱卿听真,孤家也对上一首,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爱卿共协力,心中便有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二人听罢,心中为之一震,深为乾隆的如此循循善诱而不降罪的龙恩所感动。和珅和刘统勋立刻拜谢乾隆,当着皇上的面握手言和,结为忘年交。

在皇帝面前,刘统勋与和珅都渴望自己成为强者,成为皇帝最赏识的人,因此展露才华,互相贬低,搞得很不团结。此时乾隆如直接褒贬,势必会伤害一方的面子,致使双方矛盾加深。因此乾隆故意吟诗一首,通过诗意来隐晦地传达了自己希望二人和好的愿望,避免了对双方面子的伤害,收到了收拢人心的效果。

生活中也这样,如果你是领导者不免也学一学这位皇帝,和一和稀泥,只是别影响了你的工作。但如果你是被领导者,那你就要考虑一番,你是不是在领导心目中与对手处同一档次,如果是,则应该在领导的协调下,尽量保持平衡。虽然争是要争的,但要有限度,一是防止领导对你有看法,二是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为了立于不败之地,最好在争的同时能把工作和人际关系都搞得好一点,以备在今后的竞争中战胜对方,这才是上策。

不能让他露尖嘴

有人在说话办事时总想高人一等,压人一头,好像他多能耐似的,老百姓管这种人叫露尖嘴、充大个或显高蹦儿。对付露尖嘴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九·一三”事件之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辩论中,苏联代表马立克借此事贬低我国,他说:“中国那么好,为什么林彪要往苏联跑呢?”中国代表镇静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鲜花虽香,苍蝇不照样往厕所飞吗?”

反唇相讥必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尽藏则不知所云,尽露则赤膊上阵了。

作家谌容访美期间,一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大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给以直率的答复。

当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与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显然,提这样的问题是别有用心的,回答不好会使人处于尴尬的局面。

谌容笑了笑。敏捷地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不是中共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巧妙而又得体的回答,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尴尬场合、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平衡与稳定,神色不改,镇静自若地面对出现的问题,才有可能巧妙机智地应付尴尬。

刘备派伊籍去见东吴孙权。孙权听说伊籍有辩才,便想试探试探他以显示自己的才能,他说:“你奉无道之君,肯定非常劳累吧?”伊籍当时正好在给孙权行礼,便回答说:“不过一拜一起罢了,算不上大劳累。”孙权本意是想说刘备是无道之君,结果反被伊籍奚落,有苦说不出。

这就是说要想让人尊重自己,首先得要尊重别人,尤其是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领导自己更应该以身作则地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下属的心目中有个良好的形象。不然,领导自己不保持身份,随便拿下属开玩笑,终究是要被下属所不齿的。例如,有位下属害眼病,看什么都重峦叠嶂的,有一个领导偏叫他看这个看那个,并取笑他说:“你现在好啊,不论看什么东西都是俩呀,是吗?”刚好,这位领导的老爸过来了,这位下属说:“是呀,我怎么瞅,你都是俩爸爸。”这位领导讨了个没趣。

还有一次,一位领导去打球,因为太热,把帽子摘下来让下属拿着,这位下属不得劲儿,便把帽子戴上了。领导不高兴了,半开玩笑地对下属说,“我那是龙冠,你怎么随便戴?”这位下属更赶趟,他假装又看了看帽子说“是你的吗?我觉得你那个是绿的呢!”

人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事,怎样处理好这些尴尬问题是很有学问的。这不但需要你有遇事不慌、灵活机智的镇定情绪,而且还需要有张口即来的应变能力和广博无限的各类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然,事后诸葛或者打完仗才想起把式,就很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当猴耍。

梁晓声是知青出身的青年作家,他创作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扬拍摄电视采访节目。采访记者四十多岁,是个老练机智的英国人。采访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记者将摄像停了下来,走到梁晓声面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遮镜板“啪”一声响,记者的录音话筒立刻就伸到梁晓声嘴边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梁晓声一怔,未想到对方的提问竟如此之“刁”,分明有“诓”人上当之意。他灵机一动,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回答如此巧妙!英国记者不由一怔,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

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别人有意用难以回答的问题向你发难,那么,你不妨提出一个相似的话题,仍以问话的形式踢给对方,让对方也同样陷入窘境之中。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挑衅地对我国外交代表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面对这种挑衅性的无稽之谈,我方代表回答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须向他国做什么保证。”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反问道:“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向我们作什么保证吗?”这针锋相对的反击,使对方无言以对。对方迅即狡猾地把话题一转,又说:“阁下这次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开明的认识?”

我国代表淡然一笑,揶揄道:“我是在西方受教育的,40年前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可比你少不了多少,遗憾的倒是你对东方的了解可真是太差了。”

实践证明,凡露尖嘴的人大多是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别看他们张牙舞爪,趾高气扬,其实他们最狗屁、最无知,有的甚至是不学无术之流。对于这种人只要你抓住了机会,找准部位,以牙还牙,针锋相对,就一定能打败他们。因为他们虚荣心非常强,他们把面子看得很重要。别看他们一开始不可一世,一旦你找准其薄弱环节进行反击,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样,照样可以使他们威风扫地,铩羽而归。

一位男士向一位女士求婚,这位女士不同意,但她不直接回绝,而是出口伤人,对这位男士说:“你说世界上什么最锋利?”男士不解,便问:“什么最锋利?”女人说:“胡子。你看,你那脸皮那么厚,它居然还长出来了呢!”弄得这位男士好不尴尬。好在这位男士也不好惹,当即就给她返了回去,说:“噢,怪不得你不长胡子,原来是比我的脸皮还厚呀!”一句话把这位女士也弄得面红耳赤。

这怪不得这位男士,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干吗说话那么损呢?更何况人不分职位高低,身份贵贱,其人格是同等的。所以,交往中必须注意说话不能太损了,有道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人们之所以互相尊敬,是因为没有利害冲突,一旦你触犯了人家的尊严,照样也会得到人家的反击。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叫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时,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是无丝毫内在的联系的,但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谁不愿长得漂亮一点?但这是不能选择的。既然不能选择,那么就只好勉强将就了,因为谁也不可能会因为自己丑陋而自杀。但是作为别人,就不应该以此来作为讥讽对方的手段。俗话说,说话别揭短,打人别打脸,这种人的话就太损了。所以对于这种人绝不能客气,也绝不能迁就。就应该像杜罗夫那样,让他尝尝厉害,知道锅是铁打的,因为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否则他总以为你怕他。

萧伯纳常在他写的戏中揭露资本家的丑恶面目,所以得罪了一些有钱人。一次,有个资本家想在大庭广众中羞辱萧伯纳,他挥着手大声地说:

“人们都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萧伯纳笑了笑,随即回敬道:

“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童话家安徒生生活非常俭朴,经常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富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安徒生用的方法就是针锋相对,这种以牙还牙的方法,攻击力量非常大,既能捍卫自己的人格形象,又能给对方以狠狠的打击。这样的事据说海涅也遇到过一次。

海涅是犹太人,因此经常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义者”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自称“素有教养”的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了他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接着他说:“在这个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咱俩一块到小岛上去一趟,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说海涅是驴子,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做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人常说,说话办事不能太损了,但这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如以上情况一旦被你遇上,那你对付损人还得用损招。有道是,“不娶他姑娘,他不给你当老丈人。”要想让他不敢轻视你,你就必须出手狠一些,一方面让他没有反驳的余地,另一方面让他知道你出手不凡,这样,在以后的交往中,他便再不敢小觑你了。

让他有苦说不出

生活当中有人好搞恶作剧,以求一乐。岂不知恶作剧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有取笑人的成分在内,如果被愚弄者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大多有被羞辱的可能。因此,怎样对付恶作剧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仅举几例,以供参考。

例一:有一次,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先生演出《天水关》,他在剧中饰演诸葛亮。开演前,饰演魏延的演员突然病了。一位来看望他的同行毛遂自荐,替演魏延这一角色。

当戏演到诸葛亮升帐发号施令巧施离间计时,这个演员想和马连良开个玩笑,该魏延下场时,他偏不下场,却摇摇摆摆地向诸葛亮一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末将不知根底,望丞相明白指点!”

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并没有难倒马连良。他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向“魏延”莞尔一笑,说道:“此乃军机,岂可明言?请魏将军附近来。”“魏延”一笑,只好走到诸葛亮眼前,只见诸葛亮稍微转了一个身体,俯在“魏延”耳边轻声说了一句什么,那“魏延”口中连呼“丞相好计!丞相好计!”然后赶忙匆匆下场。

这段临场现加的“戏”,连台下的老观众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其实,马连良的“好计”只不过是压低嗓门,笑着对这位同行骂了句:“你这个王八蛋,还不快点滚下去!”

这就叫反客为主,意即在对方迫使自己陷于某种被动境地之后,凭着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迫使对方沿着自己给他铺设的路走回去,没有一点反击的余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娄子是对方捅的,但用同一方法再给对方捅回去,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像哑巴吃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

例二:有一个剧团,由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将一个戏连续上演了一百多场,剧中有这样一场戏:一个贵族被关押在一所监狱里,一个看守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他就把信当众读了一遍。每次演出,这个“看守”递给“贵族”的总是写满了他念的内容的信,扮演看守的演员这天要跟演贵族的演员开个玩笑,看他是否能背诵这封信。他上台后,递给贵族的是一张白纸,而不是真正的信。演贵族的演员打开一看,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信的内容他一句也记不得呀。他停顿了足足有两秒钟,多尴尬!他“嗯”“啊”了两声。旋即计上心头,摆出了贵族的架子,说到:“这光线太暗,你念给我听吧。”扮看守的演员不由得暗自叫苦,因为他虽然每天晚上都听“贵族”读一遍,可连演贵族的演员都记不下来,他又怎能记得几句呢?可祸是自己惹的,现在自己对推给自己的难题是责无旁贷的,因此,他手接过信犹如接过一块热粘糕一样,扔又扔不得,捧又捧不得。但他毕竟是老演员,很快便镇定下来,假装把信展开,放在眼前一看,然后说:“不错,光线确实太暗,连我都看不清,你等着我去拿眼镜来。”他连忙走下台,换上了原来那封信,同时也没忘从什么人脸上扯下一副眼镜,这才使自己下了台阶。

可以说这两个演员都很机智,在困境面前,不忙不慌,都找到了台阶下,既体面,又幽默,与前面的马连良的机智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生活当中,还有一种专门爱出馊主意要人难堪的人。按说他们并没有什么害人的目的,最大愿望就是让人尴尬以博一笑。但如果你要没有足够的智谋,有时也会被他弄得窘迫难当的。这类事往往发生在年轻小伙子们对待女性上,例如:

从前,有姑嫂二人,小姑接嫂子从娘家回来,嫂子怀中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不巧走到一条窄路上,有一群干活休息的人正横在路当中。其中年长者说:“躲开点,让人过去。”可是有几个年轻小伙子却不以为然,并且看着将要走近的姑嫂二人说:“别躲,看他们怎么过去?”然后,却用眼直勾勾地盯着姑嫂二人。嫂子为难了,停住脚步,看着小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只见小姑抢上前从容地从嫂子怀里接过孩子,然后抱着孩子一边假装逗着孩子,一边东绕西拐地走进人群说:“看看,好好看看,是姑姑好哇,还是你妈好,嗯?”人皆愕然,于是姑嫂俩顺利地穿过了人群。

还有一种人,有事没事总爱耍笑人,尤其是见了身上有某种生理缺陷或者毛病的人更加肆无忌惮。好像他们自己就是个十足的完人似的。

三国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子瑜是个长脸型的人,一次,吴侯孙权为了耍笑他,就写了一张“诸葛子瑜”的纸贴在了驴头上。并说如果诸葛子瑜能够承认的话可以把驴牵回家去。诸葛子瑜是个老实人,不知怎样应付才好。这时正好诸葛子瑜的小儿子在旁,他灵机一动立刻在纸上又添了两个字“之驴”,然后大大方方将驴牵回家去。看着他儿子有这样的机智和胆量,吴侯再也不敢耍笑他了。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人,虽然不贪图大利,但却总愿在辈份上占人便宜,好像这样便给了别人某种侮辱一样,他们便得意洋洋地享受那种满足感。然而对付这种人并不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假戏真做。例如:

有个人总爱给人当爹,并动不动就许下宏愿说:“如果你认我当干爹,我就去给你买一身衣服,并从头顶换到脚后跟,另外还给你多少多少钱……”不一而足。实际上,他们就是抓住了人们除了自己父母之外,都不愿给另外的人当儿子的心理,故意玩弄人。因此,久而久之便以为这是谁都不肯干的事。但是这一天偏偏遇上一个不信邪的人。当这个人再次以这样的话耍笑人时,被耍笑者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嗑了个头,并叫了爹。一时间这位“爹”目瞪口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最后不得不履行诺言,又送钱又送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