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30岁之前被人管,30岁之后会管人
3053500000004

第4章 能力是干出来的,人才是管出来的

一个人的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拥有的,它需要长期的埋头苦干。所以,你要学会在工作中锻炼自己。而优秀的人才,正是在严格的管理中培养出来的。因此,不要怕被人管,而要有意识地在被管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责任感胜于一切

责任,就是一个人应该要完成的份内的任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一个岗位的职责描述与设计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准则,就是权、责、利的平衡协调。抑或说,任何一个员工,占据一个工作岗位,他必须要承担和履行一定程度的明确划定的责任。假如你在公司中位于一个特定的岗位,却没有能按要求及时做好该岗位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那显然你就是不合格的,属于有可能面对淘汰的危险人员。

“责任感”之有别于“责任”仅仅在一个“感”字上。“感”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高度敏锐的知觉性和不容忽视的立场。责任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具有非常强烈而且精确迅捷的知觉意识,以及自觉主动、勇于担负全部责任的一种庄重的立场。

责任感首先强调的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立场,认知是它的第一必要条件。通常来说,责任感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所以,具有责任感的人通常都自有一个系统清楚、长短分明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必将直接对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选择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个人对有恩于他的国家、组织都没有热切的夸姣感情,试问,他会忠心诚恳吗?如果一个人对与他朝夕相处的朋友、同事和邻居都没有爱恋或惦念的人际感情,那么,他会做到重情讲义吗?如果一个人对世间一切有灵魂和肉体的生命都没有珍惜爱怜的浓厚感情,试想,他会做到仁慈有加吗?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和德高望重的长辈都没有敬重恭亲的伦理亲情,试想,他能做到对父母孝敬体贴吗?而这些方面的情感取向又紧密联系,彼此难分,共通共存。

在美国尺度石油公司里,有位小工人名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或出差住旅馆的时候,老是在自己签名的地方,写下“每桶4美元的尺度石油”字样,在收据下方也不例外,只要有他自己签名的地方,就一定要写上那几个字。因此,同事们戏称他为“每桶4美元先生”,而他的真名倒没人叫,甚至许多新来的同事都不知道他的真名是什么。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听说了这件事,非常吃惊地说:“竟有人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他热情地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多年后,洛克菲勒隐退,阿基勃特成为该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的成功,恰是源于他对公司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忠诚。

一个饱含高度责任感的人,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自己对自己完全负责,自己的问题自己完全解决,自己份内的事情绝不推托依靠。

遗憾的是,在如今许多企业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一旦碰到什么问题,总是最先偷偷抽身逃开;一旦什么时候需要为失败承担责任,他们也总是耗尽心思把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推脱得干干净净;然而,一旦有荣誉的时候,他们却争先恐后地绞尽脑汁想出种种办法证实自己对这件事情立下了所谓的汗马功劳。其实,在所有力求发展的企业里,最不受团队欢迎、最遭到大家厌弃的就是这种人,人们对他们敬而远之。最终他们只有自食其果,无法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注定要为自己的不负责任和贪功诿过付出代价。

在现代企业中,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个词,那就是“职业道德”。记得一个小品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想守好你的摊,必先守好你的道”,尽职守责就是职业道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你是否已经恪尽职守了呢?你是否已经全力以赴地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工作了呢?请你扪心自问:自己跟胡适先生笔下的“差不多先生”有无相似之处,是否对自己的要求只是过得去就可以,差不多就行?你一定还记得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劣质奶粉事件吧?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员认真履行职责,仔细审查奶粉工厂的资质;要是质监部门的工作职员严格按照标准监督工厂的出产设备和程序;要是卫生部门切实按照规章要求抽验奶粉的构成成分;要是相关的职员都自觉尽职尽责地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就绝对不会造成如今令人伤痛的事情。很遗憾,惨剧已成事实,我们在这里只是一厢情愿地怀着良好愿望充当事后诸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精彩完成它是你的本职。如果尽心如愿做好它,你自然可以为之而兴奋自豪,但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反而如果没有做好它,那就是你失职。上班迟到了一分钟,不是因为意外的路上堵车,而是因为你太贪睡,起床太晚,有懈怠松劲的现象;工作没能准时完成,不是因为工作时间铺排太紧凑,而是由于你能力不足,效率太低。由此可见,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首要的就是尽力、尽快、优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只是把工作做好还远远不够,你还要拥有一流的职业道德。

李先生以前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之后因为一些特殊的个人原因他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去应聘营销总监。当时这个公司的老总就试探地问了他几个以前公司的经营情况,希望他透露一点信息。李先生不卑不亢地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您认可我个人的能力,认为我的条件符合贵公司的要求,那么就聘用我。可我绝对不会用出卖情报来换取自己的职位,这是我应有的职业道德。”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严正话语,显示了他优秀的个人品质,也使他顺利得到了营销总监的重要职位。

恪尽职守不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更体现了一个人高品位的社会价值观和勇于超越自我的良好个人品质。一个人如果做不到恪尽职守,那么他就会给人留下一种敷衍塞责、不自尊自重的印象。怎样才能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真履行各种职责和义务。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我们既为人子女,也为人父母;为人上司,同时也为人下属……每个角色都有无法逃避的责任和义务,除非你放弃这个角色。作为一位职场人士,你必定会有一个职位,这个职位也就决定了你在企业中的角色。但是每个职位也都有一定的职责要求,你不能逃避它,除非你抛却这个职位。

如果你是销售人员,那么积极拓展新客户、提高销售额就是你的本职工作,假如你的业绩达不到指定目标,那就要面对下岗的危险;如果你是出产职员,那么保证产品的质量就是你的职责,如果你出产的产品返工率和报废率都超过指标数额,那么同样也要面临下岗。

在企业中,你必须还要有工作流这样一个观念。我们知道,只要企业保持正常的运转,每项工作就犹如在一条流水线上一样,是有着先后顺序的。设计、采购、出产、检修、销售、服务,组成了一个大的不断循环的完整工作流。在每一项工作中,还会有相应的流程形成小型规模的工作流。每一个人都处于工作流中的一个环节中。

一旦你不能按要求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就会导致整个流水线全部停顿下来,致使所有的人都受到严重影响,都需要停下来等你。就如同丰田公司要实现零库存,不是一天就能顺利达到的。他们进行了三年多的强化培训工作,让员工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练习和操纵,直到每个员工都精通自己的工作。因为要切实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步调一致,无缝衔接,否则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体系都要大受其害,会波及公司所有的运营环节。

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制定一个十分清楚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目标就像北斗星,它不但能给迷路中的人指明前进的方向,还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或许你整天一刻不停地繁忙劳累,但可能都是低效操作,甚至做无用功。不同的是,每一个成功的人,他们时时目标明确,并不断强化和牢记目标,因此他们能够一路走向成功。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有目的性。毋庸质疑,缺乏目标的人难以取得成功,而目标越明确集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人生的立场也就相差甚远,人为之而奋斗的大目标必然也各不相同。也许你想成为一名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或想成为一名被年青人痴迷崇拜的流行歌手,或者是做一名保疆卫国、威震四海的大将军……,这都无可厚非,但如果在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迷茫消沉,则是可悲可怜的!

哈佛大学曾对“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这个话题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相仿的大学毕业生,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人生目标;60%的人人生目标恍惚,若有若无;10%的人有清楚但比较短期的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楚、坚定且长期的人生目标。

经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所从事行业及社会地位等都悬殊很大。

那些占少数并且有着清楚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自己的人生目标几乎都不曾动摇过。25年来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地付出努力,直至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和其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并且有清楚的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达成,生活状况稳步上升,成为每个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及高级主管等。

60%目标恍惚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日子平平淡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人是那些25年来都缺乏人生目标者,他们大部分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经常失业,靠社会救济而活,而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很可能今天你与别人差距不大,这是因为你们距离起跑线都不远,而不是由于你比别人聪明,或者说上天特别照顾你。你是属于10%、60%,还是剩下的那部分,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但无论如何,我会竭尽所能帮你成为那10%,甚至成为那3%的目标清楚且坚定者。

我们不妨在此详细地了解一下没有目标到底给你造成了多大的不幸。比赛尔作为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都有无数慕名前来的游客。但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这里没有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片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失败了。

肯·莱文不相信这种理由,他用手语向这里的人问原因,结果得到同样的答案:从这里不管向哪个方向走,最终都仍是回到原点。但他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为什么比赛尔人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于是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由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足足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仅拿一根木棍跟在比赛尔人的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大约走了上百公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居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仅靠感觉向前走,一定会走出很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外形。比塞尔村地处广阔的沙漠中心,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熟悉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等现代设备,想走出沙漠,的确很困难。

在肯·莱文离开比塞尔的时侯,带上了一位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对这名青年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走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从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心。铜像的底座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同样,我们在工作与生活当中,必须给自己找准一个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我们就只能在原来的环境里绕圈子,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没用。但是如果有了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再加上勇气与信念,我们就一定可以走向成功,开拓出一片全新的生活空间。

制订详细的计划

如果你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要制订出一个富有新意又切实可行的策略和一张详细具体的计划清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事情,想要做好,就必须遵守三个不容忽视的建议:计划、计划再计划!

假如你没有制订出计划,那么你就是在计划失败。成功是绝对需要事先计划的。我们实施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计划。

由成功计划得出的唯一谜底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寻常的事情做得不寻常;把不简单的事情做得简单,把不寻常的事情做得寻常。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电视节目:把一张足够大的薄薄的白纸,对折再对折,不断地重复51次,结果会有怎样的高度?准确谜底是,从地球到太阳难以想象的遥远距离。令人瞠目结舌吧?不瞒你说,看到这谜底,我不禁大吃一惊!这不可能吧?可事实确实是不容争辩的,因为最后几次的对折,已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折一变二的题目了,那时已经产生了量变到质变的极为巨大的超常几何级数的增长。固然我难以脱口说出地球到太阳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可我确切地知道,太阳光从太阳那儿,以光的传播速度来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多钟。对,就是这样的一个高度。

一张足够大的薄薄的白纸,只是简简单单地对折再对折,竟能折叠出如此惊人的高度!那么我们人的生命呢?如果把我们的梦想,对折,再对折,不断简单重复,注定可以达到成功的高度,甚至会超乎我们的想象。为了达到成功,我们也必须要不断简单重复,让简单变得不再简单,从而创造出奇迹。

那么怎样重复呢?原地踏步、徘徊不前也是重复,但这样能实现预期目标而取得成功吗?显然,重复,不是不思进取、畏惧变化的重复,不是固步自封、不敢突破的重复,不是死守几十、几百年前那些陈旧经验的重复,而是以立异求变的心态迎接迅猛发展的世界的重复,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和“一副所谓灵丹妙药包医百病”的理念在成功计划里没有市场,完全失效!

一个应该每天重复的最基本的动作是,不断地写下明天的计划,按计划去实施,在适当的时间回顾自己的计划,那么,这样走在成功的路上的你,会更充实,你的步履必然充满自信;同时,自信和充实带来的成果也会极其丰富。你将不会再有“成功离我太远”、“成功遥遥无期”这样的慨叹!相反,成功已经不请自来。

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神父要在一个新城镇中建一座教堂,他没有钱,所以就列了一个十项计划书。上面这么写着:

1.租一间学校的教室。

2.租一个社区互助会的流动大厅。

3.租一间狩猎用的斗室屋。

4.向葬仪社租一间祭奠堂。

5.租一间废弃的谷仓。

6.租一间社区的交易厅。

7.租一个可以做礼拜的教堂。

8.租一个犹太教教堂。

9.租一间戏院。

10.租一块旷地及一顶帐篷和一些可折叠的椅子。

拟好这个计划表后,他脑子里立刻就有了很多新的可能性,最后他把教堂选建在那个戏院里。几年之后,这位神父——罗伯·舒勒博士,有了固定参加礼拜的群众,于是他便想盖一座尖塔的大教堂,让城镇的所有人都可以看见教堂的尖塔。这个尖塔将命名为“但愿”之塔,他的想法是不仅能让人们前来做礼拜,更但愿这里能成为社区的流动中央,成为全镇人精神的寄托所在。只是这一次,他需要筹集1000万元。有人对舒勒博士说,这恐怕不太可能。然而舒勒博士又拟定了一份十项计划表:

1.找到1个人捐款1000万。

2.找到2个人,各捐款500万。

3.找到4个人,各捐款250万。

4.找到10个人,各捐款100万。

5.找到20个人,各捐款50万。

6.找到40个人,各捐款25万。

7.找到50个人,各捐款20万。

8.找到100个人,各捐款10万。

9.找到200个人,各捐款5万。

10.找到1000个人,各捐款1万。

张罗资金的确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是他却大功告成了。这种十项计划表,可以运用在一切目标的有效实现过程中。

有太多人把计划应用在玩的方面,好比,今天要去歌舞厅唱歌跳舞,明天要与朋友打麻将,后天要去游山玩水等。遗憾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事业上的周密计划,更不用说有事业上的雄伟目标了。他们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生信条。他们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工作一天是一天,只要领点工资填饱肚子也就很满意了。结果,他们与成功背道而驰。

但凡那些在企业中取得很大成功的人,他们都很擅长严格详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他们深深懂得自己要实现哪些激动人心的“梦幻”目标,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拟定好先后顺序,并且拟定一个详细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时刻按计划行事。

虽然,有些时候你无法完全按照计划行事。但确定无疑的是,有了计划,你做事情就有了可遵循的步骤,这使你能够在预定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需要做好的工作项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事如果没有详细的计划,你就分不清主次,抓不住关键点,忙活了一整天结果可能一无所成,这也会极大地冲击人的自信心和信念,挫败人的志气。

人在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中,的确不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可你总有办法去做那些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做计划就是一个确定轻重缓急的可行办法。

要始终牢记,做事要先做计划,有了计划再动手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提升。可谓谋定而后动。无数事例证明,盲目动手,缺乏计划,是一切失败的前奏。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是许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可是,当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又有多少人真正能用它来自我激励和鼓舞斗志呢?一位成功巨匠曾说:“普通人知道,成功者做到。”事实恰恰如此。要想实现目标,你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是上天入地、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大多时候,我们不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我们没有切切实实地去想方法,没有想尽最大的可能大胆地勇敢开拓创新和突破常规,因而只能束手无策、坐失良机甚至坐以待毙。一般看来,之所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我们在主观上不够积极,懒于动脑筋,以致思维僵滞、固化。反之,一旦我们充分调动积极性和激活大脑想象力,那么所有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大脑的思索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精神创造力来源。当你认识到你自己的思索可以创造能力,并认识到思索是活生生的东西时,你便可以抛开一切的不惬意,并可以从失意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那时,方法、灵感、谋略、锦囊妙计,等等,都会源源不断地向你奔涌而来。从而,更多的难题被你乖乖“制服”,并向你俯首称臣。

欲克服问题就必须懂得真正的思索,任何难题均能通过积极思索来解决。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方法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索创造发明出来”的简明道理。

有一个14岁的男孩看到报刊上有一则应征启事,恰巧适合他。第二天早上,当他准时赶到应征地点时,发现应征队伍已排了20个男孩。

假如换成一个意志薄弱、不太智慧的男孩,可能会因此而打退堂鼓。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完全不同。他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动脑筋,运用上帝赋予的聪明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他于是动用脑子去想,看看是否有法子解决。于是一个绝妙的方法便出现了!

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走出队伍,并请求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负责招聘的女秘书跟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纸条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

这位秘书对他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他看起来神情愉悦,文质彬彬。假如是别人,她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这个男孩不一样,他有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她将这张纸条交给了老板。

老板把纸条打开,看后笑着交还给秘书,她也看了一遍上面的字,笑了起来,上面是这样写的:

“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作出任何决定。”

他会得到这份工作吗?你认为呢?像他这样会思索的人不管到什么地方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虽然他年纪很小,但是他知道怎样去想,认真思索。他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核心,然后全力解决它,并尽力做好。

事实上,你一生中会碰到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你碰到问题时,一旦认真进行思索,便会很轻易地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实现目标。历史上许多典故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发,如诸葛亮的空城计、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等。可见,方法,就是要想方想法,即使是在看似已经无望的状况下。

为了在面对问题时更高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需要具有积极乐观的思维“天性”。首先,你要坚信问题一定会被克服,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突破口,获得圆满成功。抱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这是克服问题,找到方法的前提条件。

其次,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想象自己在克服问题后那种鼓舞人心的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具体、清楚、详细地在大脑和心里预先设想自己克服问题之后“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成功画面,就如同你根本没有碰到问题那样去思索和想象,或者说,就当自己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那样来看待和面临一切。这样,用不了多久,你的大脑在潜意识里就会连续不断地冒出各种想法和创意。这时你应该拿出一张白纸或笔记本,把你所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法写出来。

最后,尽可能细致地分析各种可能方法的利弊,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从中选出最可行的方法,然后全力以赴地付诸行动,并在实施中灵活地调整和变通,直到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为止。

在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请不要对你的老板说:“老板,我不知道。”因为,企业请你来,就是请你来解决问题的,所以,你不能说不知道,而是应该积极努力地去找方法。

说到就要做到

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有很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们老是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光说不做,坐而不动,正如纸上谈兵的赵括,逞口舌之能绝对一流,一旦落实到行动上,就兵败如山倒,只会误大事。可见,仅会说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做,务求实效。

难怪有不少名人常说:

“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开始行动,就算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再继续努力下去。”

世界闻名的演讲巨匠齐格勒举了一个实例向我们解释了行动的巨大威力。世界上引擎最大的列车停靠在坚固平滑的铁轨上,为了防滑,只要在它的8个驱动轮前面轻轻塞下一块一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乖乖静止,无法转动。可是,这个巨型列车一旦启动,小小的木块就再也不能抵挡它了。当它正常时速达到100英里时,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将被它一冲而破。

事实上,人的威力也可以变得跟开动着的列车那样势不可挡,很多之前看似难以克服的巨大困境也能被你一举突破,其条件只是,立刻行动起来。否则,只一味地空想,如停靠在铁轨上的列车那样静止,那么一个小薄木块也能将其阻挡住。

因此,我们不但要说到,更要身体力行地做到。做到,就是采取毫不犹豫的行动。

大家可能都看到过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员工平时说起话来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上司指派的任务他会全部答应,但就是迟迟不见成效,原因就在于他压根“做不到”。任何公司即使做出再完善的宏伟蓝图和营销宗旨,但由于员工们津津乐道于“君子动口不动手”,中了“心浮气躁病”的毒,挖空心思专做掩人耳目的花腔,不着手实际地工作,那么这样的员工越多,企业的市场机遇就会越容易丧失殆尽,破产倒闭之日也越近。当今的社会是讲究实效和实际的社会,周围的人主要也是看你是否拥有实际的工作能力,不是听你说得多么入耳,而是看你做得如何。“说”只是表面层次的,而“做”才是落到实处。

一个善于“做到”的员工,不管多么繁杂的工作他都可以迅速高效地完成;而一个只会“说到”却难以“做到”的员工,在所有团队里都会受到冷遇,因为“说到”不能被永远当成工作上的遮羞布。如果你自认口才绝佳,又会逢迎取巧,认为付诸行动的员工都是只会动手不动脑的傻子,自己才是最机巧灵活的人,那么你的“机巧活络”将使你被企业所摈弃。

经常听到一首歌这样唱道:“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说到”与“做到”是一个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重要本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说到,更要做到,因为做到、做好是衡量一名员工执行能力的核心指标。当今社会,“说到不如做到”这一简明而意义不凡的工作誓言,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处事准则,也应该成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信念。

为所有的工作增加价值

两种人在一生中将一事无成。一种人是从来不按吩咐的行事;另一种人,则只做别人指派给自己的事。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这样说: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最值得倡导的本事是,为所有工作增添价值。”

一位成功的餐馆老板曾这样说出他事业有成的秘诀:

他说:“我受益于在一家欧洲大饭店厨房工作的平凡经历。在那里我学到了成功的首要因素是把一切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不管是复杂的主菜,还是简单的配餐。”

他还说:“假如你做法度炸薯条,就把它做成世界上最好的、色香味形俱全的法度炸薯条。”

思索创富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提供超过你所得报酬的服务,不用多久,报酬就将反超过你所提供的服务。”

所有最优秀的员工都善于大幅超越老板和顾客的期望值,提供额外的、通常是不计报酬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曾有一家医院,为了改善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他们仅仅通过实施一个小想法,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每当有人问路时,医院鼓励医务职员不但要给他们指明路的方向,还要亲自把他们带到目的地,对那些显出比较困惑和焦躁不安的人,更要耐心地引路。

去医院的人,不管是病人或是探望病人的亲属,难免或多或少会感到惶恐、忧虑和沮丧,只要有人给予关切,那种若隐若现的、不必要的紧张感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除。因为,医务职员减轻了他的心理压力,从而给服务创造和增加了显著的附加值。

仔细想想你当前的工作情况,你能再多做些什么事情来作为你送给领导、同事或客户的新献礼,以致不断迅速增加你的个人价值和魅力吗?

至少你要想办法为自己的产品、服务或工作附加以下几种无形要素。乐趣:你应该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多数电梯旁边都配有镜子吧?这些镜子是让人们等候上下电梯时不至于无所事事,用来打发时间的!他们可随意对着镜子欣然自赏,检查品鉴自己的仪容,瞧瞧下巴是否还沾有午饭吃的西兰花。请问,你还可以做些什么为周围人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呢?

热情:很可能,热情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最独特的法宝,是上天把人类中最积极的情绪与活力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奇妙宝物,就如同畅销全球的可口可乐饮料一样。热情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呆板为生动,化尴尬为幽默……。热情是使平淡无奇的任务、流程、服务或人际往来非同凡响的关键因素之一。

幽默:开怀大笑是治愈心灵病痛的灵丹妙药。添加少许心灵妙药,能让所有产品或服务从中获益多多。即使你经营的产品或服务非常严肃和正规,如收发信件,从一定角度来说,就是颇为严肃的工作,你不用老是端着架子,绷着脸,不妨多点自嘲和幽默,这样肯定会别有一番新的轻松体验。

改进:改进就是指把事情做得更好,使当前的价值成几何倍数增长。果断地继续从事你一直从事的工作和职业,就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精彩!假如你牢记这个浅显而意义非凡的理念,并把它扎扎实实付诸行动,用不了多久,别人就会敏锐地觉察到你的不同凡响。1869年,亨氏公司创始人泡菜大王海因茨,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一切追求卓越者心中的殷切期待:“把寻常细小的事情做得超常地好!”

静静地思考一小会儿,看有什么寻常细小的事情,你能够让它从寻常摇身一变而成为不寻常吗?电子邮件里多加上一两句温馨愉悦的心里话,或许可以把一本正经的枯燥资讯,转变为极具人情味的、活力绽放的信息呢!在通话的礼仪上,你能否再深入留意一些更小的细节?你有办法通过帮助他们解答困惑,特别是通过你解决问题的特有方式,把打诉苦或投诉电话的人转变成忠诚的永久顾客吗?

最佳员工一直以来都不断努力寻求各种有效方法,不管大还是小,来改进他们心爱的工作,以满足老板和顾客的最终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