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有一条规律:一个企业从0到1个亿,只是一个量的积累,依靠老板的智慧和能力,就可以实现。然后,从1个亿到5个亿,是一个门槛,这是企业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完成从个人创业到团队群体创业的过渡,企业就很难跨越这个门槛。再往后,从5个亿到10个亿,又是一个门槛。总之,企业每过5个亿,大概就要跨越一个门槛。而要跨过每一个门槛,企业都必须进行适度的模式转变。
因此,对于战略单品来说,在做到5个亿之前,或者说在战略单品的发展源点期,聚焦能人而不是聚焦群体,这是战略单品爆发之前阶段的基本特征。这个时候,就品牌与营销而言,企业老板和营销总监是最关键的人物。
一、企业老板必须是能人
海尔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级品牌,因为它有张瑞敏;娃哈哈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它有宗庆后;联想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它有柳传志;万科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品牌,因为它有王石……
中国绝大部分的成功企业,其成功的核心因素都是拥有一个卓越的领导人,在企业发展历史的关键时刻,“英雄”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特色之一:“能人经济”。
西方人崇尚分权,崇尚精确,所以西方的管理制度讲究规范、明确、层级分明。哪个职位该干什么,一目了然。
但在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强势的领导或创始人,这样的企业多半走不长远。权威管理在中国反而行得通,不集权还不行。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里有“权威崇尚、权威取向”。在战略单品发展初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领导人的人格力。这个阶段主要依靠企业领导者的能力来发展,以老板中心型为主要组织形式,管理松散,机制单一,一人管理、决策,企业员工没有过分的要求,在企业主个人魅力的影响下基本保持同心、同利状态。
中国经济呼唤能人,企业老板必须是能人,否则企业就危险。
在老板是能人的前提下,企业有必要为老板配备一个执行力强的营销总监,由营销总监去组建销售团队,并负责营销执行。
营销总监,是团队准备的核心。
二、老板要有发现机会的战略眼光
假如你是一个老板,手上有几千万元的资金,环顾市场,要寻找一个投资的方向,该怎么办?是看哪个市场热闹?或者是看别人是否赚到了钱,别人赚到了,我也想去蹭一把?
其实不是,要投资,首先需要去寻找市场机会。市场机会很多,但需要学会去分辨,哪些机会属于自己,能够抓住,哪些是抓不住的。
聪明的人,发现遍地都是黄金;比聪明人更聪明的人,会发现哪些黄金是属于自己的,他只要属于自己的黄金。
老板们如果在投资之前没有对自己做诊断,没有清楚地回答“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怎么去?”这几个问题,那么,这样的老板多半会失败。
“我是谁?”投资人首先要给自己定位,自己是要做一个百年老店呢?还是只想赚一票就走?自己适合做一个企业家呢?还是只能做一个投资人,先定好位,才能决定将来如何做?
“我现在在哪里?”老板们要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对自己做深入的解剖,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扬长避短”,投资方向最好要跟自己的“长处”相关。
“我要去哪里?”这个哪里就是要选择的项目。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市场机会在哪里?
“怎么去?”发现了市场机会,发现了需求结构的改变,老板要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抓住市场机会,还要知道企业发展的路径是怎样的。
当今市场,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光。那么,该如何去发现机会呢?
对于同样一个需求,同样一个空白,有的人能够发现它,有的人会视而不见,有的人虽然见了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现机会,要保持“三力”:洞察力、预见力、聚焦力。
洞察力,是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很多大型企业在创业之时,都是从一个差异化的产品机会洞察开始的,最终发展成围绕市场机会而形成的商业参天大树。预见力,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和预测。聚焦力,是对机会的肯定和发掘,并集中资源聚焦于机会的开发。
总结起来,要判断机会有以下四个原则。
原则1:这个项目或行业的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是否面对成千上万的大众人群?只有足够大的行业,足够多的消费对象,这个项目才可能做得长久,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原则2:自己是否有机会成为该项目或行业的第一?不能成为第一,你就要小心了。拿破仑是常胜将军,他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我的军队之所以常胜不败,就是因为在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
原则3:在不能成为第一的情况下,你要看这个行业的品牌集中度是否高?品牌集中度高的行业,比如家电行业,前几个品牌就能占到50%以上的市场份额;比如微波炉行业,光格兰仕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就超过60%。在这种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行业,如果一个新品牌选择进入,将难以生存。
只有在那些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中,你作为后来者,才可能有机会。
如果这个行业足够大,但是市场集中度却很高,那还不如放弃它,转而寻找自己能够成为第一的市场,即使那个新市场不够大,但是,“做小池塘里的大鱼”,总比“做大池塘里的小鱼”,要好过得多。
原则4:这个项目或行业是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能不能做得长?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就是一个很难做得长的行业;白炽灯市场,则是一个终将要被节能灯和LED取代的行业……要进入这样的行业,就应该小心为妙。
三、企业高层要具备单点突破的长板思维
强和弱之间,泾渭并不那么分明。强,转瞬间可以变成弱;弱,在转瞬间也可以变成强。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强弱转化的那个点。
那个点就是,你要找到你最擅长的那个地方。找到你最擅长的地方,产品开发也好,传播也好,渠道建设也好,只要你有你最擅长的地方,你找到它,然后把它发挥到极致,你就可以变强了。
聚焦最擅长的单点,做到极致,这是战略大单品培育阶段,对企业高层思维的重大要求。
这就是“长板理论”。
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取决于这只桶上最长的桶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所以企业的目标是要尽快修复短板。如果最短的桶板只有最长桶板的1/3,那么,这只桶只具备装1/3桶水的能力。乍一看,这似乎很对,板短了,水自然就装不满。
在今天的新经济时代,要发挥一个战略单品的力量,关键在于将其长板加到无限长,至于短板嘛,可以将桶斜放,就解决问题了。
与传统观点相反,“长板理论”主张将企业的优势长板加到无限长,做到极致,使其成为绝对的优势。企业的成败不在于最短板,而在于如何使最长板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因为长板是你的长处,只有长处才能打败对手,短板即使修齐了,也打败不了对手。
也就是说,战略单品与对手的竞争,不是比短板,而是要比自己的长板有多长。
找到了自己的长板,企业以后所有的营销活动都要围绕长板来进行。以长板作为竞争的支点,展开单点突破。
从物理学上讲,只有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在受力面积越小的情况下,产生的力量比在一个面上着力会加倍,就像锥子一样,如果把锥子头做成和锥身同样粗细,那么,要把锥子锥进木头里相当困难,但把锥头磨成尖,锥进木头甚至石头都不费吹灰之力。
做营销就跟用锥子一样,一定要打造自己的锥尖,在锥尖上单点突破,只做点,不做面,单点用力,不及其余。
单点的突破,往往能够确立企业在短期内的竞争优势,例如在传播、渠道、区域、价格、促销等方面只占一方面的优势,都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成功,哪怕其他方面做得并不十分优秀。
不要被什么系统战的说法所蒙蔽,在中国市场上,大部分行业都还没有进入决战阶段。对战略单品而言,时间不等人,系统当然要做,但更需打好自己最亮的那张牌。
这种找到长板,单点突破,不及其余的思维,应用在战略单品的培育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六个单点的聚焦突破:聚焦突破战略单品、聚焦突破意见领袖、聚焦突破战略单品的动销、聚焦突破根据地市场、聚焦突破根据地渠道、聚焦突破能人……
四、组建开拓型团队
战略单品从发现到培育这个阶段,营销策略并不复杂,对企业的要求也不会太多,主要是集中在两点:其一,要有发现机会的眼光;其二,要有集中兵力于单点突破的勇气。
在这个阶段,驱动企业向前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场机会,以及市场机会所带来的创业的激情和冒险精神。“胆商比智商更重要”,是本阶段团队运作的本质。
“胆商比智商更重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老板的勇气和胆略
中国很多先行的成功企业,都是在市场信息不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看准了市场机会大于行业壁垒的行业特质,押上全部身家倾力一搏,最终实现了精彩的一跃。
一位曾经红遍中国而后又归于失败的民营企业老总,曾经总结道:“从某种角度上,民营企业的发迹大多是抓住一两个好的产品,瞅准一个市场空档,然后押宝于市场促销,一举成功。”这位企业家所讲的“押宝于市场促销”,是指集中资源于单点的勇气和胆略。
2009年,当我们把泰昌足浴盆全部的品牌策略和渠道策略规划完成以后,进入投广告的阶段。这时候,市场要求泰昌在2009年春节之前的几个月时间内,就把当年全部的超过2000万元的广告预算一股脑儿投到中央电视台。要知道,当时泰昌全年的销售额只有8000万元,在这2000万元广告费里,有很多是泰昌多年以来的积蓄。当时签那个投放合同时,我们发现,一向身经百战的泰昌公司老板,手心里都不禁直冒汗。最终,他的胆商战胜了恐惧。而市场效果也给了他充足的回报。
福建晋江利郎服装公司,从1995年至2000年,从最初的成功开始走向停顿,走向衰退,负债累累,甚至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直到受了“商务通PDA”的启发,利郎公司发现国内从商的人越来越多,但在商务交际和谈判时,穿的衣服过于严谨,能否创造一种既适合商务场所又很轻松的服装呢?那就是“商务休闲男装”。
2004年,利郎公司创造出“商务男装”这个战略新品,并投入几千万元去做广告。成功以后,利郎公司老板王良星回忆说:“我永远也忘不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那16天。我没出门,别人看比赛,我看广告。当时公司的营业额还不到1亿元,却赔上所有身家性命投了几千万元去做广告,万一销售额上不去,我就只能选择跑路。我的好朋友丁世忠(安踏董事局主席)跟我开玩笑说,万一不行,他可以拿一点钱给我,到一个没人知道我的地方弄一个安踏专卖店,这样一家人就不会饿死。我的老婆哭着不让我这么干,我只好说实在不行,你就再找别的男人。我记不清借了多少钱,我不看财务报表,如果看了就不敢去赌了。”
泰昌公司老板和利郎公司老板的表现,生动地诠释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老板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所需要的倾力一搏的胆略。笔者相信,在以后的若干年,还会出现更多的这样的胆商时刻。
2.组建开拓型团队
在战略单品创立之初,整个企业对市场的未来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品牌号召力不足,渠道基础薄弱,团队战斗力也不强,一切的一切,都是负面条件。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负磁场中创造正能量,这是企业对开拓型团队的要求。
在战略单品培育阶段,聚焦单品,聚焦根据地市场,聚焦根据地渠道,都是集中资源做透一个单点的策略。策略本身并不复杂。企业需要的是全体员工有信心、有勇气、听指挥、敢打仗、不怕失败。
企业营销既是老板的营销,也是全体员工的营销。只有充分动员员工,才能进行营销。
对员工的动员,一方面,要从待遇上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企业奖惩要分明,保证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思想的动员。
把进行营销活动的目的告诉员工,说明达到目的的步骤和策略,可以采用事前的人人提策略集思广益、事中的开会讨论、事后的评估与总结等方式,让员工对每一次营销活动都有清晰的理解。
还可采取多种适合员工口味的宣传方式和保持思想动员的经常性等,比如,时刻注意观察员工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有思想摇摆的苗头,即刻展开沟通思想的工作;并且随时利用晨会或周例会等方式,时刻进行思想动员工作。
老板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又是救火队员,更是企业的政治委员,是军政合一的长官。所以,老板本身的行动表率以及言行,都是企业思想动员的关键环节。
五、粗放式管理模式
在战略单品培育期间,企业营销团队对经销渠道,更多的是做一些助销协销工作,但也只是限于粗放的帮控,不能太深入。
首先,企业可以派出销售人员帮助一批发展二批和招二批,一方面,是为了快速帮助一批完善分销网络;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与一批下面的二批建立关系,这样对将来掌控一批就有了基础。所以,企业要大力帮助一批招商,帮一批组织招商会,制定招商政策,甚至帮助一批去谈二批,去选择二批。
其次,企业可以协助经销商铺货和促成终端动销,这既是为了企业能与终端建立联系,也是为了企业能够快速回货。
既然营销团队的工作内容基本确定,那么,在营销队伍的管理方面,企业有必要依照粗放式管理模式来管理。
这个阶段,采取“总部制”组织架构。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营销总部,把所有人员和资源都集中在总部内,除了根据地市场之外,企业没有必要在其他地方设分部。
有什么样的工作,就配备什么样的队伍。粗放式的营销,需要的是粗放式的队伍结构。该要的职位则设立,不该要的职位坚决不设。既为了节省资金,也是为了以精兵打造市场。
因此,对于信息收集人员、理货员和督导等职位,都可以不设立。营销工作全部由销售人员全力负责。甚至,市场部都可以不设立。
在团队管理方面,一切从简,企业要具备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能力,简单就是完美,合适就是最好。
首先,要有一个拥有战略眼光的老板;其次,要有一个敢打赢、能打赢一次局部战役的营销总监;再次,企业营销组织内部并不反对英雄业务员,英雄业务员能帮企业拉来大客户和做好市场。
也就是说,在战略单品培育阶段,企业的营销管理,更多的是依靠人,而不是依靠规范的制度与完善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