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在英语中为“Motivate”,意指“让人产生某种做事的需要和动力”,其词源是拉丁文“Movere”,是“使行动、使运动”的意思。这表明,激励的根本在于诱导出某种动机,让动机去驱使人做或不做什么。
显然,作为管理者,不可能从动机上直接去激励员工,只能积极影响他们做某事的动机;作为员工本人,来自于上级、同事、朋友的外在激励影响着做事的内在动力,但无论如何这些外在的力量,总是要服从于员工个人的内在目标。
人人都需要自我奖惩
许多年前,在日本,一位女士应聘到东京帝国酒店当实习服务员。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第二天,上司竟然安排她洗厕所,虽然心里不太愿意,但她还是接受了。在刷马桶的时候她呕吐了,但上司还非常挑剔,嫌她刷得不够干净,她几乎要放弃了。此时,一位前辈清洁完马桶后,从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当着她的面喝了下去。这位女士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此开始努力工作,在实习结束时,她盛一杯自己清洗的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
她漂亮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开始了走向成功的历程。她就是日本政府内阁消费担当大臣——野田圣子。
这个故事表明,无论什么职业和职位,都需要激励,而激励的最高境界在于: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一套自我奖惩的心理机制。
人之所以能坚持不懈、追求不息,就是因为人具有预期未来、树立目标、自我满足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人能依靠自己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来奖励和惩罚自己。
班杜拉的自我奖惩论点
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各种冲突影响时,人们都会表现出强有力的自我导向,因为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人们可通过自我导向的结果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由三个过程组成,分别如下。
第一个过程是自我观察。由于不同活动的衡量标准不尽相同,人们往往根据各种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对自己的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
第二个过程是自我判断。人们在行动之前总为自己确定一个标准,并以之判断和评定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所立标准的差距,如果结果超过了标准,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
第三个过程是自我反应。个人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做出评价,要么会产生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信自豪的体验,要么会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批评、自怨自艾的体验。自我赞赏起正强化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批评会产生消极影响,属负强化作用。
以学习为例,当学生某一学科学得好,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或奖励时,他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而某学科没学好,受到严格要求时,他同样也会产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劲头。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奖惩,在某一学科学习上的兴趣和动力就会随之减弱以至失去,这就是外部奖惩的作用。
但是,只靠外在的奖惩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学好,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内心要有真正学好的动力。面对学习,学生既要庆贺自己的成功,同时也不要让失败悄悄溜走,这就是自我奖惩。
以上情况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内容越具体越好,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话,那么便可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下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杂活或跑楼梯等。长此以往,就会为得到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样的道理,如果员工在工作中也能树立这种自我奖惩意识的话,那么管理就将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
激发员工积极心理意象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追求目标的“自动引导系统”,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积极的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左右员工个性和行为的关键。因而,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和发展,首先要致力于改变员工的自我意象。
从个体角度看,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良好的自我意象,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优秀的职业人;从管理者角度看,只有关注员工的自我意象,倾听其心声,才能“适才适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自我激励有赖于自我意象的推动,那么,如何通过自我意象的建立调动员工积极性呢?马克思曾云:“物质的世界只有靠物质的力量去改变。”换言之,心理的世界就只有靠心理的练习去改变。自我意象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是心理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其本质含义即一个人如何判断、看待自我本身。因为“你如何看待你自己,比别人如何看待你,以及你事实上怎样更加重要”。
甲对乙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透了这个公司!”
乙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一定要给这个破公司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甲问:“为什么?”
乙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那时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甲觉得乙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随所愿,半年多以后,甲积累起了很多忠实的客户。
再次见面时,乙对甲说:“现在是时机了,要跳槽赶紧行动吧!”
甲淡然笑道:“老总跟我谈过了,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这回不想走了。”而这正是乙的初衷。
乙之所以能够改变甲的想法,帮助其走向正轨,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改变了甲心理上的自我意象:将报复之心转化为“为自己工作”的想法。这正是乙的聪明所在,他不是纠缠于甲的固有想法,而是设身处地地为甲着想,用一个新的目标替换甲旧有的目标,从而成功地把甲从原来的自我意象中救赎出来。自我意象是由信念组成的,积极的信念组成了积极的自我意象,消极的信念组成了消极的自我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