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3055800000032

第32章 亲疏有道,保持最佳的友谊状态

“近者疏之,疏者近之”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法则,也是我们与领导保持友谊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留出能够掌握的独立空间,而这个空间是任何人都不可以侵犯的。所以在和领导交往时,你一定要控制好与领导的距离,既不可过远,也不可过近。

★人标距离

两只相爱的刺猬,由于寒冷而相拥在一起,但长长的刺刺痛了它们彼此的身体。无奈之下,它们只好保持足够的距离,默默地忍受着寒冷。可是天气越来越冷,两个小家伙谁都受不了刺骨的寒风,下意识地又凑到了一起。最后经过一番努力,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让彼此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刺痛对方的合适距离。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它反映了人际交往中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能够掌握的私人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人们“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为此,一位心理学家试图用试验来证明这一论断。

心理学家在大学里选择了一间刚刚开门的大教室,当里面只有一位同学时,心理学家走进去,坐在他或她的旁边。重复进行了整整80次这样的试验后,心理学家最终得出结论,在一个空旷的教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尽管心理学家尝试着变化自己的位置,比如分别坐在被试者的左边、右边、前面或后面,但是被试者在不知道这是在做试验的情况下,多数都会选择立即默默地换个座位,甚至有人还很干脆地责问:“你想干什么?”

由此可见,人们对这个自我空间的保护意识很强烈。它一旦被侵犯,就会让“主人”产生不舒服、不安全的感觉,甚至因此恼怒。

个人空间是相对的,范围的大小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及所处情境所决定。简单地说,合适的距离取决于你和对方的亲疏关系和所处的环境。

但很多人总是把握不准这个距离,不是太近就是太远,太近会让人觉得不安全或不舒服,太远则让人觉得你不够热情,两种情况都无法形成并保持健康的友谊。

★保持行为得当:关系与距离的对应

与领导保持健康友谊的奥秘在于:保持特定的关系纽带,依据关系的深浅度进行距离调节以达到平衡。

◎行为依据:关系类型与空间距离

那么,什么样的关系应该对应着什么样的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给出了清楚的解答,它将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双方当下的关系相称。

·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远范围也仅是15~44厘米,面对面能够清楚地看见对方的表情和眼神,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体现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一般女性上司与女下属之间容易形成这样的关系。

·个人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近范围距离为46~76厘米,相当于两臂的距离,仅能保证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如果与素未平生的人保持这种距离,就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远范围距离是76~122厘米。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熟人之间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一端。

·社交距离:这已完全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近范围为1.2~2.1米,相当于一个人竖躺在两人中间的距离,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增添一种庄重的气氛。

·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之间所保持的距离。近范围约为3.7~7.6米,远范围在10米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多用扫视,少有注视,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

◎行为选择:界定你与领导的关系与距离

显然,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与领导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的领导属于哪种人,严肃的还是随和的?异性还是同性?对方更倾向于哪样的交往距离?把你对领导的认知写下来,并相应地设定你们之间交往的最佳距离,并在工作中努力去做到它。

与领导交往的距离通常都应该保持在个人距离这个位置上,即使你们的友谊是亲密的,但行为上保持“个人距离”的要求也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与领导距离的弹性调节

距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需要懂得调节距离的弹性,做到不近不远,不亲不疏,这需要一些技巧。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是可变的,且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由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决定。当情景不同时,你应当相应地调节一下距离,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身份要求:一般情况下,领导都要求有更大的自我空间。因此,无论你和他的关系到了怎样的程度,都需要和他保持比一般人更远一些的距离,过分亲密对他来讲,无异于不尊重。

·性格特征:性格开朗的领导较容易容忍别人的靠近,他们也愿意主动去接近下属,他们的自我空间较小。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守的领导对靠近他的人则十分敏感,即便你是他的好朋友或是家人,你也要保证和他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之外。

·尊重隐私:即便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如夫妻,也应彼此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间。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他人不愿意、不主动告诉你的事,追问他人的秘密等,否则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