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3066400000032

第32章 交易原则篇寻找重大利好信息(2)

企业的好坏决定了其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是否会有退市的危险,这是投资股票首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只有那些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管理一流的公司,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就如巴菲特成功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而可口可乐公司历经数十年,依然以蓬勃的势头向前发展,它的股票价格也还在持续攀升。如果我们发现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好公司,就应该将其列入投资目标的候选名单中。当然,这还不够,在选择好公司之后,要研究公司目前的股票价格。股票的价格并非始终与股票价值保持一致。有时候,人们对某公司的股票过于乐观,高估了该公司的股票,就导致其价格远远高于其本身价值。也有时候,比如在金融危机中,经济低迷,股市惨淡,这时候因为人们情绪悲观,企业的股票价值也往往被低估,出现股票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况。所以,投资者要在这些候选企业的名单中,逐一观察股票价格是否足够低,这个足够低的界点就是低于股票价值。这样,购买股票后,其才会有升值的空间,投资人才能从中受益。

价格越低的股票,特别是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具有非常大的安全边际,能够抵抗住更大的金融风险。当然,如果发现这些候选公司中没有比较合适的股票,也不要急于买入,要保证自己手中有足够的资金,为未来投资做好准备。

通常情况下,在股市上涨的时候,越早买入,越容易赚钱,但上涨时,也要逐渐减持,以免股票下跌,造成损失;而股市下跌的时候,越早买入越赔钱,但如果你想长期持有,那么,在股市低迷时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股票未来升值空间会更大。

股票能对抗通货膨胀的损失

【巴菲特说投资】

股票可能是在通货膨胀时期,那些可供选择的少得可怜的投资对象中最好的选择,至少如果你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它们会是很好的投资对象。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2)

【活学活用】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在近期股指大涨大跌的震荡市中,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会怎样应对呢?

巴菲特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影响公司赢利的最大敌人,所以,他所投资的企业都是一些抗通胀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比如一些轻资产公司,有形资产少,赢利能力强。当通胀危机来临时,这样的公司只需要增加少量的有形资产投入,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高的赢利。而那些有很多有形资产的公司,比如钢铁公司,如果也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有形资产,这样成本提高,赢利能力下降,反倒受损更严重。

巴菲特在这次金融危机后,趁银行业股票低迷时,增持了富国银行近30亿美元的股票,增持美国合众银行14亿美元的股票,还买入卡夫公司股票41亿美元,同时买进欧洲最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股票0.76亿美元,增持法国最大药厂赛诺菲安万特公司股票14亿美元,买入铁路公司柏灵顿方圣大非公司47亿美元的股票。

巴菲特的行动给了我们启发,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些行业:银行业、消费品业、医药业和交通运输行业。

首先,银行业。只要管理得好,银行抗通胀能力应该较强。特别是在中国,银行业倒闭的可能性为零。人们对银行有很大的信心,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并且,银行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其基准贷款利率在目前的通胀水平中,还是有很多企业能够承受得了的。

其次,消费品业。这个行业生产的产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生活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这类产品成本相对较低,抗通胀能力较强。

再次,医药行业。我国正处在老龄化阶段,医药的需求肯定会逐年增大。

最后,交通运输业。该行业成本较低,但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成本增加较多,所以,其抗通胀能力较国外相对弱一些。

总之,这四个行业的变化相对较少,行业发展比较稳定,如果能够从这些行业中找到几家品牌信誉度比较好且在该行业处在龙头地位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也相对较低,那么,我们可以考虑,逢低买入这种公司的股票,就能够保证自己的钱能再生钱,不至于贬值。

购买机会从等待中出现

【巴菲特说投资】

在发现我们喜欢的股票之前,我们会一直等待。我们有十足的把握才会行动,这就是我们的投资风格。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有无数投资者都是带着希望来到股票市场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资本增值。然而,这种主观意识越强烈,越容易忽略股票市场的动荡变化,陷入股灾之中。其实,市场才是行情变化的主角,而投资者在这里只是一个配角。作为一个配角,应该给自己留足时间和空间去观察主角的变化,然后随机应变,做出合适的举动,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当股民要购买股票时,很多人都很盲目,常常是别人说哪些股票正在上涨,就盲目地买入。即便有些人选到了好股票,也因为盲目跟风,逢涨买入,结果亏损或者收益甚微。其实,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应该学会等待,应该给自己的买入价格设定一个标准,只有到达这个标准时才去购买,否则就再耐心地等,等到股票有合适的价位再去买进。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巴菲特学习,巴菲特等待可口可乐的合适价格等了10多年;他也曾多次感叹错过了沃尔玛这个好公司,直到最近,沃尔玛的股价下跌,跌到他认可的安全边际中,他才买入。

短暂的成功投资机会需要长期的耐心等待。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道琼斯指数暴跌50%,而巴菲特早在1999年就预言科技网络泡沫必然会破裂。虽然股市短短三年时间就跌了一半,按常理,这应该是我们抄底的时候了。但是,巴菲特行为非常慎重,他还在等待,他说他想买的很多股票价格还不是很便宜。

巴菲特在2002年的股东大会上淡定地说:“尽管股市连续下跌3年,这让股票越来越有吸引力,但是,我们还是很难找到能够引起我们兴趣的投资目标。因为,这时先前网络泡沫留下来的后遗症,狂欢之后所带来的宿醉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消退……我们非常喜欢投资股票,我是说如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进行的话,我在个人61年的投资生涯中有50年以上,都会有这样的机会出现。我想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只不过,除非是我们发现至少可以获得税前10%的回报率时,否则,我们宁可旁观,尽管必须忍耐短期闲置资金不到1%的税后报酬。成功的投资本身就需要等待。”

直到2003年,巴菲特才终于有所行动,大手笔买入中石油股票,最后,的确如他所愿,他在中石油中狠狠地赚了一笔。

这样长时间的等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投资者们暂不追求股神那样的定力和耐心,但也应该在买入好公司的时候三思而行。稍等一下,也许会有更好的买入时机。

休息和等待也是一种策略,但执行的人很少。按照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的说法:“行动是人的天性。”

巴菲特曾教给大家一个办法:用一张考勤卡来约束自己的交易行为。比如,把你一生拥有的投资次数限定在20次,记在一张考勤卡上,每投资一次就意味着少一次更好的投资机会。在这样的规则之下,我们就会更慎重地考虑我们的投资,把钱真正放在值得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会好很多。

如果你并非凤毛麟角的短线高手,那么,在发现市场没有行情或看不清市场方向的时候,休息和等待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就像巴菲特所说:“股市就是一个再交换中心,资金从积极人士之手流向有耐心之人手中。”

§§§第18章伺机而动,果断卖出股票

保本投资,设立止损点

【巴菲特说投资】

美国投资者不要被股市狂涨冲昏了头脑,股市整体水平偏离内在价值太多。未来不久必然下跌,重新回归到价值附近。

——财富杂志对巴菲特的访问(1999)

【活学活用】

即便股市再好,也会有下跌的一天,在股市行情看好的时候,有经验的投资人不会盲目乐观,而是越来越感到危机,越来越慎重。巴菲特在股市不断上涨的时候,常常反其道而行,卖掉自己的股票,静静等待危机的到来。因为他知道此时不抑制住内心的贪婪,恐怕到最后连本都收不回来。

作为投资人千万不要有赌博的心理,要给自己留下余地。保本投资法就是一种避免血本无归的操作方法。保本投资的“本”和一般生意场上“本”的概念不一样,并不代表投资人用于购买股票的总金额,而是指不容许亏蚀净尽的数额。用于购买股票的总金额,人人各不相同,即使购买同等数量的同一种股票,不同的投资者所用的资金也大不一样。通过银行融资买进股票的投资者所使用的金额,只有一般投资者所用金额的一半(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规定,从事卖空者在进行交易时需支付当时股票市场价格50%的保证金);以垫款买进(当然是非法的)的投资者所用的金额,更是远低于一般投资者所用的金额。所以“本”并不是指买进股票的总金额。“不容许亏蚀净尽的数额”则是指投资者心中主观认为在最坏的情况下不愿被损失的那一部分,即所谓损失点的基本金额。

保本投资法的基本假设是:任何人的现金都是有限度的。保本的关键不在于买进而在于卖出的决策。为了作出明智的卖出决策,保本投资者必须首先定出自己心目中的“本”,即不容许亏损净尽的那一部分。

其次,必须确定获利卖出点,最后再确定停止损失点。比如若某股票投资者心目中的“本”定为投资总额的1/2,那么他的获利点即为所持股票市价总值达到最初投资额的150%时,此时该股票投资者可以卖出持股的1/3,先保其本。

然后,再定所剩下的“本”,比如改为20%,即剩下的持股再涨20%时,再予卖掉1/6,将这一部分的“本”也保了下来。以此类推,再定出剩下持有股票的本。

上述获利卖出点的确定是针对行情上涨时所采用的保本投资策略。至于行情下跌时,则要确定停止损失点。停止损失点是指当行情下跌到股票投资者心目中的“本”时,即予卖出以保住最起码的“本”的那一点,如假定某股票投资者确定的“本”是其购买股票金额的80%,那么行情下跌20%时,就是股票投资者采取“停止损失”措施的时候了,即全身而退以免蒙受过多亏损。这就是保本投资法取决于卖出决策的道理所在。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经济景气明朗、股价走势与实质因素显著脱节,以及行情变化怪异难以估量时,操此法进行投资的人,切忌贪得无厌。

抓住最高点的卖出时机

【巴菲特说投资】

当人们对一些大环境的忧虑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做成交易的时候。恐惧是追赶潮流的大敌,也是注重基本面的财经分析者的密友。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人们购买股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赚钱,赚的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当自己买入的股票价格一路飙升时,股民的心理喜忧参半,整天担惊受怕,为什么呢?股票越涨,人们就越担心收益亏损。既担心卖出股票过早,少赚钱,又担心卖出时间太晚,造成亏损。人们都在追求估价的最高点,希望自己的股票能够买到最好的价钱。然而,越是有这样的心理,越是容易错过最佳的抛售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是股价最高点呢?

股神巴菲特对占领股价最高点很擅长。1987年10月的一天,美国财政部长在全国电视节目中提出,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扩展的话,美国会让美元继续下跌。这一句话掀起惊涛骇浪,到了第二天,华尔街一片压抑景象。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道琼斯指数狂跌508点,仅仅6个半小时,5000亿美元消失,华尔街上一片阴霾。此时,巴菲特以极低的价格疯狂买进他中意的股票,不久,股票上涨,巴菲特见机抛售,最后大赚了一笔。巴菲特总是在关键时刻把握住最佳的卖出时机。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巴菲特认为,卖出股票最主要的依据甚至唯一的依据是,当这支股票的增值能力开始下降。也许你会大吃一惊。的确,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买卖股票的主要依据是股价涨跌,但巴菲特的确是把股票内在价值的增值能力是否下降作为卖出股票的主要依据。他在判断是否卖出股票时,看这支股票的经营业绩,而不是股票价格本身的高低。

在判断该公司赢利能力是否下降时,巴菲特通常看透明赢利,他认为如果股民能够非常关注每支股票的透明赢利,其将会从中获得很大好处。如果股票的赢利能力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么就该毫不犹豫地卖掉。但是,赢利能力和股票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时候,股票下降,公司的赢利能力并没有变化。

比如,巴菲特在美国广播公司被迪士尼公司收购后,发现美国广播公司的规模严重拖累了迪士尼,迪士尼赢利能力在下降,于是,他不得不从1998年开始减持股票,到1999年他几乎卖完了全部的迪士尼股票。

而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价格也曾经一度出现下跌,但巴菲特并没有卖出股票,他认为,该公司的赢利能力还很强,它完全可以继续稳定地进行下去,将来重新给股东以丰厚回报。果然,不久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又回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