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秦古国志
3066700000033

第33章 中南古国(12)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晋世家》,讲的是晋国(唐国)受封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的传说大于史实。更早的《吕氏春秋》有相似记载,但是尹佚被替换为了周公;但无论是谁规劝都不合历史逻辑。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早已提到分封作为国家大事,岂能儿戏?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也说明唐叔虞其实是因为军功受封。虽然周公是成王的摄政,但成王并不是小孩子,叔虞也不是小孩子。好了,不管怎么样,史佚这个名字算是留下来了,而且还是以贤臣的身份。《汉书·艺文志》有后世墨学伪托尹佚的作品《尹逸》两篇。此外,尹佚还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后尹国的国君有一大段空白期,直到周宣王时期的重臣尹吉甫。

尹吉甫这个人,根据《诗经》记载,确实是宣王时期的一代重臣。《六月》曰“薄伐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尹吉甫曾经和狁作战,因其文武双全被诗人当作全国先进来歌颂。宋代出土的兮甲盘与文献进行了完美衔接,“兮甲”就是尹吉甫,他在征伐狁胜利后,又被宣王委派到成周一带掌政执法,责令四方交纳贡赋,地位非同一般。关于尹吉甫后世还有一则传说,《初学记》记载琴曲《履霜操》是尹吉甫儿子伯奇所作,原来尹吉甫听信后妻的谗言而驱逐伯奇,郁闷的伯奇摘荷叶做衣服、采蘋花做食物来自虐明志,同时也写下了这首《履霜操》,歌词是“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

有关尹吉甫的记载其实就这些了,但却成为后代争夺的资源,都认为尹吉甫是本地人。呼吁最强烈的是湖北房县,现在十堰市有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甚至房县还有以尹吉甫为名的镇子。河北南皮也不甘示弱,现在南皮县文保所还留有乾隆年间尹吉甫的墓碑。四川泸州也来插上一腿,现在泸州也打造了尹吉甫故里景区。山西平遥大概是尹吉甫“薄伐太原”的“太原”,但却也有人号称尹吉甫是平遥人,现在有尹吉甫点将台、尹吉甫庙、尹吉甫墓等景点。这些说法都有一定依据,但都系出自晚出资料,难以成为确证。尹吉甫是尹国国君,尹国是周室畿内封国,自然就在陕西或者河南一带。湖北、河北、四川等说法由来可能都是尹氏族人迁徙带过去的传说,山西则是尹吉甫攻伐狁的地方。

春秋时代有尹武公,前575年,晋国在鄢陵打败楚国,但是郑国仍然依附楚国。第二年,尹武公和单襄公代表周天子,会合晋国方诸侯讨伐郑国。前535年,周灵王去世,大夫儋括包围苏地赶走大夫成愆,拥立王子佞夫造反,被尹氏族人尹言多联合周大夫单蔑、刘毅、巩成和甘悼公等人扑灭,王子佞夫被杀,儋括出逃晋国。前520年,王子朝作乱,被单穆公和刘文公击败后退守尹国。尹文公杀死刘国大夫刘佗并打败单穆公,之后保护王子朝追杀单、刘二人,并收复王城;之后尹文公和大夫尹辛又两次打败刘文公,可谓是王子朝集团的中坚人物。但终究难挽颓势,前516年,尹文公跟随王子朝逃奔楚国,但之后却又被周敬王诱回;三年之后被敬王杀害。尹国历史之后不见记载,很可能随着尹文公被杀后为周室兼并。

甘国

国名:甘

方位:今河南宜阳

姓:姬

建立:周惠王子带建立

灭亡:春秋末期?

主要人物:甘昭公(王子带)、甘成公、甘景公、甘简公、甘悼公(甘过)、甘平公、甘桓公

“甘”这个地名见于历史很早,夏启和有扈氏就在甘地开战过,夏启在战前还做了总动员《甘誓》,通过这场战争夏启大败有扈,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甘地在现在的河南宜阳一带,西周时期是周王朝直辖的城池。到春秋时期,周惠王和惠王后都宠爱王子带,周惠王死后,周襄王即位,迫于母亲的压力襄王把王子带封到了甘地,王子带又称甘昭公。惠王后还想让王子带以王弟身份作为襄王继承人,不过还没确定储君身份惠王后就挂了,甘昭公失去支持,只好逃到齐国避难。明眼人就会发现周襄王的境遇和郑庄公极其相似,不过周襄王还是心软点,他不忍心让弟弟一直流亡他国,于是决定召回甘昭公。但是甘昭公这厮是有反骨的,回到成周之后又积极准备造反,这次他搭上的线是襄王王后隗氏。

原来之前周襄王为了攻打郑国,派大夫颓叔、桃子去动用了赤狄的军队,为了报答赤狄,襄王打算娶赤狄公主为王后。大夫富辰劝谏不被采纳,襄王坚持娶了狄女隗氏为后。这个隗氏出身狄族,果然不太守礼法规矩,很快就和年轻的叔子甘昭公勾搭上了。襄王知道后很生气,废了隗氏。颓叔、桃子听说后非常慌张,当时狄人是我们去请的,现在老大和狄人闹矛盾,我们不是两边不讨好?这两个家伙决定拥戴甘昭公造反。周襄王的侍卫准备抵御,襄王却又犯二了,说:“如果杀死弟弟,先王后会怎么说我?还不如让诸侯一起商量呢!”居然放弃成周都城出走,手下拿这个二货天子没办法,强行把他又拖回了成周。甘昭公虽然没来得及浑水摸鱼拿下成周,但他的赤狄援军却赶到了。

一阵厮杀下来,赤狄部队果然凶悍,赶跑了周天子,俘虏了周公忌父和原伯、毛伯、富辰等大夫,襄王慌慌张张逃到了郑国,住在汜地。甘昭公成了伪天子,但也不敢进入王城,只是和伪王后隗氏住在温地。这年是前636年,第二年,晋国国君晋文公部队开往阳樊驻扎,兵分两路,一路迎接襄王、一路包围昭公。仅仅十四天,勇猛的晋军就攻灭了温地,杀死了甘昭公,将襄王迎回了王城。周襄王自然是非常感激晋文公,赐给了文公阳樊、温、原、攒茅等城的田地。甘昭公虽然被杀,但襄王似乎还没有忘却兄弟之情,让甘国延续了下去。甘昭公之后有甘成公、甘景公,但都没有事迹记载。再往后是甘简公,甘简公没有儿子,其弟甘悼公甘过即位。

前530年,甘悼公因为不是嫡长子继承,害怕成公、景公后人影响到自己的统治,所以想学习晋献公,将这些旁支全部杀光。消息很快被两族人知道了,两族人向刘国国君刘献公求援,刘献公打着诛杀无道之君的名义,杀死悼公以及悼公的一批亲信,立成公的孙子为国君,是为甘平公。前520年王子朝之乱,甘平公亲附刘国,和刘文公一起支持王子猛,结果被王子朝击败。前518年,甘平公之后的甘桓公大概觉得王子朝更有前途,又反过来支持王子朝。甘国的背叛一度让刘文公恐慌,但刘国大夫苌弘却认为无所谓,只要致力于德行不愁没有人一伙。之后王子朝被周敬王所杀,甘桓公也没有了踪影,大约在此时甘国被周兼并。甘国之后有甘姓。

井国

国名:井(丼、邢)

方位:西周今陕西宝鸡,春秋今河南温县

姓:姬

建立:周公旦第五子建立

灭亡:春秋初期?

主要人物:井公利

熟悉日本文化的朋友一定知道“丼”这个字,日本有五大“丼”,分别是GYUDON(牛丼)、KATSUDON(胜丼)、OYAKODON(亲子丼)、TENDON(天丼)及UNADON(鳗丼),其实就是五种盖浇饭。为什么叫“丼”呢?因为“丼”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往水井里扔东西,读也是读“董”,好像是什么落井的声音,但到日语就被引申为瓷碗里面的饭了。“丼”这个字虽然由来已久,但在现代汉语里却非常罕见了,只在东部一些地区还存在,比如浙江省松阳县的望松乡就有乌丼村。“丼”在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但应该只是“井”的另一种书法。

井国是周公旦第五子的封国,井国也分成嫡庶两支,在陕西宝鸡的一支嫡系称为井,在河北邢台的一支庶系称为邢,这里我们只介绍井国。根据金文记载,从西周初期的周成王一直到后期的周厉王时期,井氏家族一直在西周王朝担任要职,并且分为井伯、井叔、井季等支系。其中周穆王时期有井公利,和毛公班、逢公固一起随天子伐犬戎。东迁以后,井国据说改封到今河南温县一带,出土陶文有“邢公”的字样,但却没有更多材料了。后来邢地被晋国兼并,那个很有名的夏姬老公巫臣奔晋后就是被派到邢地管理,称为邢大夫;后来又似乎受封于邢,儿子称为邢侯。井国还有族人井伯到虞国为官,在晋献公灭虞后,把井伯当作献公女儿的陪嫁奴隶送给了秦穆公,对,这个井伯据说就是名臣百里奚。

雍国

国名:雍

方位:今河南修武

姓:姬

建立:周文王第十三子建立

灭亡:?

雍国,是周文王第十三个儿子的封国,在现在河南修武一带。在甲骨文中曾经存在一个古雍国,商王时不时地跑到雍国去田猎,还派人去雍国割草,大概是西周初年的时候,古雍国为周所灭,并封给周文王第十三个儿子。雍国不知何时被何人灭亡,传世青铜器有雍王戟、雍伯图鼎、雍子良人甗等。现在修武县西南7公里的朱村乡府城村西北200米处有雍国故城遗址,出土了一批鬲、瓮、盆、豆等西周陶器。

西周国、东周国

国名:西周(周)

方位: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

姓:姬

建立:前440年周考王弟揭建立

灭亡:前256年亡于秦昭王

主要人物:西周桓公(揭)、西周威公(灶)、西周惠公(朝)、西周武公、西周文公

国名:东周(周)

方位:今河南巩义

姓:姬

建立:前367年西周威公子根建立

灭亡:前249年亡于秦庄襄王

主要人物:东周惠公、东周昭文君、东周武公

《战国策》的前二策是《东周策》、《西周策》,如果对战国历史不了解的话,很多朋友看到目录可能就会不理解。战国有东周倒也罢了,为什么还会有西周呢?还真有。此西周和东周非彼西周和东周,是在东周王朝区域内并存的两个畿内国。在战国时代,东周王朝的直辖区域实际上被西周国和东周国瓜分了,连周天子都寄居于两国。有个成语“债台高筑”形容欠了一屁股债,这个成语最早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末代周天子赧王。原来周赧王最后跟着西周公混,自己砸锅卖铁将九鼎都卖给商人来养家糊口了,但还是欠了好大一笔,无奈只好建了个高台躲债用。我们之前说到春秋战国之际是“单氏取周”,单国一家独大,那么,西周国和东周国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崛起的呢?

原来春秋末年,周贞定王死后,儿子周哀王即位。但周哀王不久就被弟弟周思王杀死;之后周思王又被弟弟周考王杀死。周室经过这一系列动乱后更加衰弱,同时周考王也害怕弟弟揭发扬家族传统,干脆把弟弟分封在洛阳东郊的周地建立周国,表面上说是恢复周公的祭祀。因为和之后的东周区分,所以这个周国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周。前415年,西周桓公去世,子威公即位。西周威公已经有点战国诸侯的气质,学会了重用平民人才。比如被他尊为老师的宁越就是中牟地区的平民。宁越年轻的时候也只是个农民,问他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耕田的疲苦呢?”朋友说:“不如去好好学习吧!学个三十年就能发达了!”宁越说:“要不就十五年吧!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睡觉我不睡觉!”在他的奋发图强下,终于过了十五年就做了西周威公的老师,史载威公向其咨询用人之道。

晋幽公的太史屠黍见到晋国之乱,也投奔当时颇为贤明的西周威公,并且预见晋国用人无道、百姓多怨,即将灭亡,而且还说了中山也会灭亡,结果都被他言中了。这样的一时才俊都被西周威公收入麾下,可见威公确实有一定才能。也很可能就是在西周威公的时代,单国在周朝逐渐失势,从而被西周威公所掌权。西周威公一直到前367年才去世,威公一去世,对西周国蒸蒸日上表示看不惯的韩国和赵国就马上包围了西周,逼惠公子朝分出一块土地给弟弟公子根,从此以后周国被一分为二,公子根所在为现在河南巩义一带,因为在西周惠公的东边,所以历史上一般称之为东周国,公子根是为东周惠公,和老兄同谥号。此时周天子依附东周公。

韩国、赵国此计策实在高明,一方面不灭亡西周国,保全了名声;另一方面西周国被一分为二,而周天子又被庶出的东周国控制,所以让两国实力达成了平衡,不仅如此,两国还经常开战。西周甚至想和楚国、韩国联合进攻东周,东周大夫齐明对东周君说:“我最怕西周国给楚、韩的礼物是让两国向东周索取土地,不如我们先派人对两国说,西周目前对你们的态度还是模棱两可。如果西周不受到东周的压迫,就不会送礼物贿赂你们。你们要想得到宝物,不如让我们东周去进攻西周啊!这不是我们为你们争取宝物吗?”东周公听从了计策,结果西周果然只能拿着自己的宝物行贿两国。

当然西周也不是菜鸟,他们仗着自己控制了洛河上游,干脆堵住水源不让东周种稻。这下东周公抓狂了,只好拿钱给策士苏代,让他去游说西周放水。结果这个苏代更绝,劝西周君先放水损害东周的麦子,让他们稻子种到一半再收水,结果这次东周被阴了。后来西周有个叫昌他的人叛逃了东周,西周公正在气头上,大臣冯且对西周公说自己有办法弄死叛徒。他要人送了三十两黄金和一封信给昌他,信上说:“事情能办成,就努力去办;如果不能成功,就赶快逃回来。事情久了就会暴露,那就是你自取死亡。”同时又派人禀告东周公有奸细,结果东周公果然把昌他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