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中的低潮涌向我们生命之岸时,让我们庆幸吧,庆幸自己终于有时间思考了,终于有时间好好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了。仔细想想,自己的生命之路哪一步走歪了,哪一步走慢了,哪一步一落千丈走得不稳了。然后,积蓄你的力量,伺机待发,生命的下一个辉煌定会光顾你!
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和转折,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时,可能就预示着转折的来临。人生的不幸向人们昭示的不纯粹是灾难,它或许告诉你原来的那种活法不适合你,或许告诉你原来的要求、目的和现实有偏差,它用不幸来提示你,让你暂时地心灰意冷,给你一个静心思考的机会。这个时候,你如果能抓住冥冥之中命运之神给你的这个暗示,你前面的路就会豁然开朗。
5. 清除心灵的垃圾
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中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处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想要时却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一次必须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扫心地的任务,对于这一点,古代的圣者先贤看得很清楚。圣者认为,“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得欲之谓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的纯净和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他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我们都有清理打扫房间的体会吧,每当整理完自己最爱的书籍、资料、照片、唱片、影碟、画册、衣物后,你会发现:房间原来这么大,这么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爱了!
其实,心灵的房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污染心灵的废物一块一块清除,势必会造成心灵垃圾成堆,而原来纯净无污染的内心世界,亦将变成满池污水,让你变得更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药。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时时勤拂拭”,勤于清扫自己的“心地”,勤于掸净自己的灵魂,我们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勤扫心地,勤于清除心中的垃圾,此乃“正心、诚意、修身”之径。
6. 让心窗看到美景
有两个重病患者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子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病人的床靠着窗,他每天下午可以在床上坐一个小时。另外一个人则终日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来的时候,都会描绘窗外的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可以看到公园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朋友的诉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外头的风光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是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他一定得换才行!这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个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进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渐渐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时那人已经死了,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他,将他换到了那张床上,他感觉很满意。人们走后,他用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如果那个人不起恶念,在晚上按铃帮助另一个人,他还可以听到美妙的窗外故事。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不仅是自己心灵的丑恶,还有窗外一无所有的白墙。几天之后,他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
一个人只有心存美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
7. 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如果我们曾细心观察过周围的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拥有乐观的秉性,而那些怨天尤人,吹毛求疵的人通常容易陷入平庸无为的沮丧境地。
这并非巧合,在乐观与成功之间,仿佛有自然而然的因果关系存在。
我们相信,乐观对我们事业的成功举足轻重,通常,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人们在事业之初,往往面临否定、疑惑等消极信息,而唯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开启事业之门,并使之始终充满活力。乐观能促使我们排除疑惑,更加自信;乐观能使我们设定目标,全情投入;乐观能使我们坚持到底,收获丰盛。
诚然,这世界并不总是向我们展示它乐观的一面,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可能不是天生乐观,但我们可以学习选择乐观。放弃生活中消极的一面,把握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会发现,生活中阳光总是多过风雨。不妨现在就行动,把乐观融入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中。
一代球王贝利1940年10月12日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他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3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他就攻入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越战越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军第七届和1970年第九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3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
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当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
贝利是现代足球运动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一直成为后人追寻的榜样,在其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 364场,射入1 282球,他赢得过世界杯冠军、洲际俱乐部杯赛冠军、南美解放者标赛冠军,几乎赢得了国际足坛上一切成就,被人们誉为“一代球王”。
1977年10月10日,美国宇宙队为球王举行了盛大告别赛,赛后,贝利在队友和观众的欢呼声中挥泪离场,结束了非凡的绿荫生涯。
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当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乐观是人们对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的一种精神面貌,是成功者应有的品质。乐观来自何处?乐观来自对生活强烈的爱。乐观并不是回避困难,乐观是笑对人生的体验。乐观的基础是对人生有美好追求。乐观的大敌是谁呢?是悲观。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在人生中,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战胜悲观的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你就会发现生活有趣得多。悲观是一个幽灵,能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难之事。人生中悲观的情绪不可能没有,要紧的是击败它、征服它。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守住乐观的心境呢?
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可看到“青草池边处处花”“百鸟枝头唱春山”,用悲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举目只是“黄梅时节家家雨”,低眉即听“风过芭蕉雨滴残”。譬如,打开窗户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星光璀璨,夜空明媚;有的人看到的是黑暗一片。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读出星光的灿烂,增强自己对生活的自信;一个心态不正常的人则让黑暗埋葬了自己,且越葬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