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冷口味心理学
3068300000022

第22章 战胜自己战胜挫败改变人生的10大成功定律(1)

【本章心理学冷知识关键词】

瓦拉赫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自我实现的诺言︱自我效能感︱安慰剂效应︱标签效应︱拱道效应︱摩西奶奶效应︱桑代克试误说︱迁移效应

瓦拉赫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成才经历就像一部童话:

他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道路,和化学没有一点关系。一个学期之后,老师对他的评价是:“……难于造就成为文学之才。”

父母一见这条路行不通,又让瓦拉赫改学油画。然而,他的油画成绩在班内名列倒数第一。

面对这样一个笨学生,大部分老师都觉得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于是就建议他改学化学。

这一次,瓦拉赫的智慧之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这位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突然成了公认的化学领域“前途无量”的高材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瓦拉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于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瓦拉赫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方向,辅之合理有效的学习,就能够取得应有的成绩。后人将这种现象叫做瓦拉赫效应。

在家长培养子女方面,瓦拉赫效应启示重大:在孩子们中间不存在所谓的差等生,就算他(她)如今表现平平,甚至不尽如人意。任何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多种智力因素程度不一的组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大家应当知道,评价孩子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哪些方面聪明以及该如何发挥其聪明的问题。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中获得成功。

曾有一个孩子因考试发挥失常,高考落榜了,他久久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整日无精打采,对学习与未来丝毫不感兴趣。

有一天,孩子的爸爸拿出了一张白纸与一支笔,让他想想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每想到一处就在纸上画一个黑点。

孩子拿起笔,一直在白纸上画了好久,当他画完之后,爸爸拿起那张白纸,问他看见了什么。

孩子答道:“黑点啊,全都是讨厌的缺点!”

爸爸笑了笑,说:“除了黑点以外,你没看见那么多空白处吗?”

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爸爸继续问:“当你在这张纸上写字时,你是在空白处写还是在黑点上写?”

孩子有些不解地答道:“当然是在空白处写了。”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孩子说:“当你在纸上写满字时,可能黑点刚好就被盖住了,就算没盖住,人们看到的也只是上面写的内容,而非黑点。”

这时,孩子才恍然大悟。此后,他开始发奋学习,不再意志消沉了。

故事中爸爸的做法让我们知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就可以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树立信心。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如今我国大部分教育体制只是教导孩子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缺点。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与老师总是把原因归咎于孩子的缺点,比如责怪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记笔记,不用心背课文等等。这样做,只会加深孩子们的反感,甚至加重孩子的自卑感。

要想让孩子像瓦拉赫一样,家长们就应当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先弄清楚孩子在哪方面聪明。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必须冷静分析原因,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中找到适合其发展的优势方向。与此同时,还要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以便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一旦孩子学有所长,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由此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带动别的方面学习的积极性。

在美国的一些学校,每逢周末,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得到校长的表彰。就算是功课一塌糊涂、品德行为也令人摇头的少年,也得到过“收集科幻玩具奖”等,因为,那个孩子几乎一无是处,但唯有一大爱好:爱买科幻玩具,并且科幻玩具的拥有量全班第一,于是便得了这个奖;还有“喜爱运动奖”等等。美国人都能够如此,我们更应该尽力去挖掘尚未成长的“瓦拉赫”。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书的内容千姿百态,于是每一本书的开启方法也不同。但开启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才能发挥他们的后劲。

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种发现;而父母是一支火把。用智慧与爱去点燃智慧和奇迹,用发现去帮助孩子,可能这就是瓦拉赫效应的全部意义之所在,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总有一条路适合你。

瓦拉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在学生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而当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最佳点,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的时候,就能够取得惊人的成绩。

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很少与人接触。他喜爱雕塑。有一次,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个美女的形象。久而久之,他对这个美女心生爱慕。他祈求爱神阿芙洛狄忒赐予雕像以生命。阿芙洛狄忒为他的诚心所感动,于是就使这个美女活了。皮格马利翁后又娶她为妻。

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这与曾经流行的一种说法“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一个人有了天才的感觉,他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天才;当一个人有了英雄的感觉,他也很有可能就会成为英雄。

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做出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与助手来到了一所乡村小学,从一到六年级中各选择3个班级,声称要对这18个班级的学生们进行一项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罗森塔尔为这些学生做了一些有关语言能力与推理能力的测验以后,就用赞赏的口吻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与有关老师,并且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避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罗森塔尔教授在8个月之后又来到了这所小学,对那些参与过测验的学生进行了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比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比较强,更加乐于和他人交往,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此时,罗森塔尔才说出了真话: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并不是通过测验挑选出来的,而是随机挑选的,这只不过是罗森塔尔撒的一个“权威性的谎言”而已。不过,谎言怎么会变成真的了呢?

其实,这是“期望”这根魔法棒在其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对于他的话,老师们都深信不疑。罗森塔尔的“谎言”对老师起了暗示性作用,使其相信那些名单上的学生将来有发展前途,于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此种期望通过老师们的情感、语言以及行为传递给学生,虽然他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人们把像这种由于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家长或领导者这样的权威人士)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小刘3年前就职于一家广告公司。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的她在公司一直表现平平。她的顶头上司是个非常傲慢和刻薄的女人,她对小刘的工作经常挑三拣四,没事找事,还时常泼些冷水。一次,小刘针对客户主动地做了一个策划案,但是上司知道了,不但不赞赏她的主动工作,反而批评她不专心本职工作。小刘很受打击,所以以后小刘再也不敢关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的工作了。小刘觉得,上司之所以老是找她麻烦,是因为她不像其他同事一样奉承她。但是她扪心自问不是能溜须拍马的人,所以不可能得到上司的青睐,于是她在公司变得沉默寡言,并计划着准备随时跳槽走人。

后来,公司从其他部门新调来一个上司——Sam。新上司新作风,从国外回来的Sam性格开朗,经常把表扬挂在嘴边,对同事的工作也经常赞赏有加。在他的感染下,小刘也开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新上司对小刘的想法表示肯定和表扬。由于Sam的积极鼓励,小刘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她也不断学会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客户周旋……小刘非常惊讶,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潜能可以发掘。想不到以前那个沉默害羞的女孩,今天能够跟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

小刘的变化,就是我们说的罗森塔尔效应起了作用。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对自己做片面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自我实现的诺言:心想事成的秘密

关于“心想事成”,很多人或许会想,所谓的心想事成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正所谓“三分人事,七分天意”,至于能不能心想事成,主要还取决于上帝的想法。然而,心理学家却通过实验证明,如果你怀有好的期望和信念,你便可能看到你所希望的事情的发生。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誉为“自我实现的诺言”,指的是关于某些未来行为或事件的预测对行为互动改变很大,以至于产生预期的结果。试想,某一天,你去参加一个聚会,如果在参加聚会前,你便认为这个聚会非常无聊和浪费时间,当你参加聚会时,你的感觉很可能与当初预期的一样。

人生的法则就是信念的法则。在“运气”这个词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一个词,就是“勇气”。相信运气可支配个人命运的人,总是在等待着奇迹的出现。这种人只要他上床稍稍躺一下,就会梦见中了大奖或者是挖到金矿般能突然致富的梦;而那些不这样想的人,就会依据个人心态的趋向为他自己的未来去不断努力。

获得成功的人,唯有信念方能左右他的命运,因此他只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如果当事人能从潜在意识去认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话,事情就会按照那个人信念的强度如何,而从潜意识中激发出极大的力量来。这时,即使表面看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够做到了。

人人都想希望成功,最实用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心。有时候,你可能会像阿里巴巴那样喊“芝麻,开门”,就想使门真的移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无法用“想象”实现你的目标,但是只要有信心,只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

关于信心的威力,并没有什么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过程其实很简单: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产生了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必备条件,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认为自己不是个成功的人,而且也认为成功对自己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真正的事实却是:其实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是想不想去获得它而已。如果你想自己所做的事业能够成功的话,首先必须希望成功,相信会成功。具备成功的信念,才有心想事成的可能。

现代量子力学表明,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而能量就是一种振动频率,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动频率,正因为此,世界上才出现了纷繁各异的事物。无论是像桌子、椅子等有形的物体,还是思想、情绪等无形的东西,都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组成的。比如一排音叉,当你敲响其中一个,音叉发出清脆的高调乐声,没多久,其他的音叉也会发出同样高调的乐声,它们的声音会互相应和,产生共鸣,甚至越来越大声。

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人们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也就是说,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是你大脑的思维波动所吸引过来的!所以,你将会拥有你心里想得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这就是如今风靡世界的“吸引力法则”!

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吸引力法则:无论你的注意力和能量集中在哪个方面,也无论这种注意力或者能量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你都在吸引着它们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便是如何心想事成的秘密:持续关注那些可以让自己成功的事物,并认为其是可以实现的,那些成功的事物便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自我效能感:不要尘封你的梦想

朱莉·安德鲁斯是位英国女演员、歌手和作家,她曾获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艾美奖、金球奖、格莱美奖、美国演员工会奖、全美民选奖和世界戏剧奖。在其自传《家》中,她提到了自己在12岁那年到米高梅试镜的经历。安德鲁斯这样写道,“当时我看起来如此平凡,他们必须给我化点妆才行。”“最后的结论是,‘她不够上镜。’”

J·K·罗琳那本关于一个少年魔法师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被伦敦一家小型出版社接纳之前,曾经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绝。

华特·迪士尼曾经被一家报纸的编辑以缺乏想象力为由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