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冷口味心理学
3068300000024

第24章 战胜自己战胜挫败改变人生的10大成功定律(3)

标签效应对个人的启示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人生是被“标签”出来,比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非常喜爱跳舞,但是父母和朋友都说他不可能在舞蹈界混出名堂,天长日久,这个人渐渐地放弃了自己对于舞蹈的爱好,正如其父母和朋友所言的那样,他没有在舞蹈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按照标签效应的逻辑来推理,可以发现,这个人之所以没有在舞蹈方面获得进展,可能并非因为他不具备跳舞的天分,而是因为父母和朋友的负面标签发挥了消极作用。因此,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给自己定位,你所认可的自我定位决定了你将会被时间塑造为什么样的自我。

拱道效应:为什么名校“盛产”优秀毕业生

英国心理学家德·波诺在《思维的训练》一书中提出了“拱道”的概念,他认为学校犹如一个拱道,名牌学校就会产生积极的拱道效应,即一批优秀人物走进拱道,从拱道里就会走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对于拱道效应,更学术化一点的解释就是——一种经过“拱道”而使人产生积极心理反应的现象。波诺认为,优秀人物在名校学习的过程中,拱道除了望着他们通过外,在塑造优秀人物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也就是说,名牌学校批量生产优秀毕业生,主要原因并不是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出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而是由于名校为学生们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加之名校的品牌效应,导致名牌学校招收的本来就是一些十分优秀的学生。这种理论确实有一定的逻辑,但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抹杀名校对塑造优秀学生的作用,毕竟与普通学校相比,名牌学校还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有优势的教学资源。

能够成为名校的一员,对于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于是他们在学习时便有巨大的动力,更加乐于积极地表现,以持续证明自己的优秀,在这个过程中,便发生了拱道效应。而那些沦入非名校的学生,由于对学校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他们认为一旦自己进入这种普通学校,便难以有出头之日,于是他们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只想得过且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学生到底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还是庸常之辈,并不取决于他就读于名牌学校还是普通学校,而是取决于他对学校的态度。一个人因步入普通学校便放弃了继续奋斗的勇气,这才是他难以优秀的最关键因素,而非他所就读的学校导致了他的失败。

因此,拱道效应启示我们,即使你与名校无缘,因为一次考试失误而进入了普通的学校,也不要悲观地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被宣判,只要你没有失去奋斗的力量和勇气,只要你为了博取精彩人生而努力不懈,你可以比那些出自名校的毕业生更有作为。

摩西奶奶效应:有志不在年高

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至暮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分,75岁以后开始作画,80岁举行首次女画家个人画展,轰动艺术界,美国学者称这种现象为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1860—1961年)原名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生于纽约州格林尼治村的一个农场,27岁嫁给了弗吉尼亚州斯汤顿的一个农民。后来她重回纽约州,在离出生地不远处生活了将近20年。摩西奶奶一生共孕育了10个子女,在她绘画之前,她的双手做的都是诸如此类的琐事: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刺绣等。直到76岁的时候,摩西奶奶因为关节炎发作而告别了家庭琐事,开始试着画画,并在当地展示自己的画作。有一天,陈列在杂货店橱窗中的作品引起了艺术收藏家Louis J. Cal-dor的兴趣,也正是他使摩西奶奶引起画商Otto Kallir的注意,Kallir将摩西介绍到艺术界。80岁的时候,摩西奶奶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巨大轰动,从此以后,她的作品成为艺术市场的热卖点。

1961年12月13日,摩西奶奶在纽约的胡西克瀑布逝世,终年101岁。虽然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在2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 600幅作品。摩西最早的绘画是柯里夫和艾夫斯图片和明信片的临摹品。不久她根据对农场的早期生活回忆而创作,描绘了童年时期美丽的乡村景色。摩西的风景画能敏锐捕捉到季节、天气和时间的细微差别,她的作品并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和对过往的伤感怀旧,而是体现了永恒之美。

摩西奶奶效应启示人们,一个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关于摩西奶奶,还有这样一段逸事:一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给摩西奶奶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倾吐了自己的犹豫:他很想从事写作,可是大学毕业后,自己一直在一家医院里工作,眼看着自己马上就要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讨厌却收入稳定的职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行当。摩西奶奶的回信是这样的: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后来,这个踌躇的日本年轻人成了日本乃至全世界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

桑代克试误说: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桑代克(E.L. Thorndike)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很多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其中,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实验对于学习的实质与机制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桑代克将一只饿猫置于一个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箱子里有一个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打开后,猫就能逃出箱子,并获得奖赏物——一条鱼。饿猫刚开始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门,逃出箱子,并得到了食物。

第二次,桑代克再次把出逃的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重复多次,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就能打开箱门。

这个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1.练习律

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2.准备律

这个规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a.“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b.“当一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c.“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此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简而言之,联结的增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3.效果律

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那一情境发生联系,其结果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易于重现。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不适之感的动作,就会与那一情境发生分裂,其结果当这种情境再现,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难于再现。”这也就是说当建立了联结时,导致满意后果(奖励)的联结会得到加强,而带来烦恼效果(惩罚)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中国有句古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常被失败者作为自我鼓励之语,从桑代克试误说的观点来看,这句古语并非浅显的自我安慰之语,而是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学问。

迁移效应:为什么很多明星都“演而优则唱”

观察整个娱乐圈,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个演员因为一部戏红了后,或者其在表演领域获得较高的成就后,便进入了演唱领域,成为真正的影视歌“三栖”明星。演员作出这样的事业规划,多与经济利益有关,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演而优则唱”也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名词叫做迁移效应,指的是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从棒球队员中选拔出一些成员参加高尔夫球集训,在短期内,这些学员就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让那些会英语的人去突击学习法语、德语或者西班牙语,与不会任何一门外语的人相比,他们更容易掌握第二外语——这是迁移效应中的“正效应”,即先行学习A促进了后继学习B的效应。当然,迁移效应也会以“负效应”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来自日本的司机在美国开车,常会发生困难,甚至出现车祸,这主要是因为在日本的交通规则是“车左、人右”,而在美国却恰好相反。

关于出现迁移效应的原因,心理学家给予了如下解释:

(1)形式训练说。该理论认为,学习的迁移是人的心灵官能受到训练而自动发展的结果。也就是通过某种学习使某种心灵官能得到训练,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使其他学习更加容易。

(2)共同要素说。其观点是,只有当两种学习具有共同要素(相同或相似之处)时,才会产生迁移效应。

(3)概括化说。这种理论认为,能否发生迁移效应,关键在于学习主体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概括力高,迁移效应就大,反之,就小。

(4)学习定势说。这是苏联定势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该理论强调在学习中定势对迁移的影响作用。定势是关于活动方向选择方面的一种倾向,也是一种活动经验。

在演艺领域,表演与歌唱有很大的相通性,当一个成功的演员同时经营演唱事业时,多会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这便是迁移效应中的“正效应”发挥了效用。

心理诊所

你身上有哪些成功的潜质?

好不容易,终于盼来了休息日,这一天你准备去钓鱼,你会选择去哪里垂钓?

A.山谷小溪

B.海岸边

C.人工养鱼池

D.乘船出海

测试结果分析:

答案A:你目光远大,有详细的工作计划。

答案B:你能以比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大的收获,有生意人的眼光。

答案C:你信心十足,头脑冷静而果断。

答案D:你工作起来有一股狂热劲,喜欢乘风破浪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