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买房的革命
3069600000061

第61章 保障房是拉低房价的功臣吗

以为保障性住房可以拉低房价的人民群众一定要小心,保障房可能是在抬高房价而不是拉低房价,在这个世界上,“种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可不只是保障房这一项!

发此感慨,是因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还在不识时务地建议“推保障房破房价永涨神话”,她认为,政府致力于居者有其屋的房地产市场,会让“刚性需求”得到缓解,对房地产炒作推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基础等于釜底抽薪,可破解“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而另一部分以投资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则不必调控价格,但要控制银行信贷,以自有资金投资为主。(2010年4月20日《新京报》)

但是现实一再给“保障房迷信”当头一棒。以前媒体常曝出的是一些保障性住宅小区停满了奔驰、宝马等豪华汽车,而最新的几则新闻更说明保障房不过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专利。继不久前媒体曝出深圳市拟购买单价超过3万元的豪宅做保障房之后,媒体又曝出深圳近300名政府机构人员通过保障房初审的消息。其实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如最近网上风传一则关于北京公务员买房内部价的报道:一些中央部委及北京市地方政府系统的内部集资房、团购房、经济适用房价格与周边的商品房价格悬殊惊人。比如在北京海淀区四道口附近,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4万元,而公务员内部价为每平方米4500元。

如果上面的这些新闻爆料仅仅还停留在浮光掠影的、局部的感性认识的话,任志强的用数据说话则不能不让我们正视一个全局性、制度性的问题。任志强公布的数据表明,北京2005~2009年政府公布的商品房住宅建设用地计划供给指标为7130公顷,但实际上真正可以对外公开销售的商品房住宅只占全部土地供应量的28.3%,其余的则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用地,由特定单位使用,不对外销售。

这就怪不得不少高官都曾公开宣布过用自己的工资都买不起房,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出则豪车入则豪宅!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敢于公开一个最基本的数据:历年来的保障性住房到底有多少比例用在了真正的中低收入群体身上,有多少用在了拆迁户身上,又有多少比例用在了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身上?

当保障房绝大部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专利以及地方政府廉价拆迁和征地的交易工具的时候,保障房用地占土地供应面积比例越高,住宅的市场供应量就越小,房价就越高。这是一个异常浅显的经济学常识。因此,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保障性住房并不是拉低房价的功臣,相反,却是抬高房价的罪人!

当然,真正的原罪不在保障房本身,而在不公开、不透明、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你才会明白,中国的政策性住房为什么成分如此复杂——先是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房成为众矢之的后,又出台两限房;而真正的廉租房多数不过是摆摆样子。表面上看,种类繁多的政策性住房是为了满足中低收入人群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其背后其实也为权力留出了不断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不断逃避监督的巨大寻租空间。

今天的保障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正在和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一样,蜕变为穷人的“负福利”——绝大多数人缴纳的保险费用和支付的土地费用,实际上只用来满足少部分干部群体的各项保障。而类似农民工养老保险必须缴足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而且不能转移的政策规定,更如央视特约评论员所说的,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

因此,如果要下决心治理高房价,公众的注意力似乎不应该盯着房价和投资者,更应该问一问占土地供应70%的保障房到底去向何处?不应该指望增加保障房供应来降低房价,而应该指望彻底终结福利房制度,完成彻底的市场化转型。(2010年4月27日《珠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