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借贷危机
3069900000048

第48章 投机生财:炒什么赚什么风险自担

在经济困局前面我们不搞一言堂,借贷危机的发生,很多人说要救温州,很多说不应该救温州,让温州自生自灭,让他们尝尝炒房、炒煤、炒油给中国民众带来的痛苦。很多人说,政府为救市英勇出手忽视了金融市场的真相,投机成性的温州老板们并不值得救援。姑且看看他们怎么说。

反对干预市场经济

这次出现的借贷危机,有很多人要政府出手去救,但很多中国的民众,包括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温州出现的民间借贷市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机生财,过度借高利贷所导致的。他们呼吁政府完全可以让其自生自灭,没有任何理由必要去救。他们觉得政府去救温州的借贷危机,又是一场政府干预经济的闹剧,会适得其反。

让温州借贷危机自生自灭的民众的观点认为,他们(温州商人)以前疯狂地炒房子,把房价炒得很高,让大部分的民众买不起房,辛辛苦苦赚的一点钱都砸进房子里面去了;然后他们又炒煤炭、炒农产品,让民众掏更多的钱去购买生活必需品……他们之前炒什么赚什么的时候,那个日子过得这么好,赚了这么多钱,现在有了一点的市场风险,政府凭要去拯救呢?就应该让他们自生自灭!难道他们温州人就这么精贵,只能赚钱,不能亏钱,赚的时候就放手赚,亏的时候就有人顶着。这没道理啊!

这么说来,话确实有一点其道理和合理性。我本人其实也是很反对政府直接去干预市场,很多市场能够解决的东西,就交与市场去调节,才能不至于损害市场经济的价值体系。

我们回过头来看温州的借贷市场,可以说温州的借贷资金,不管是合法的借银行的钱好,还是借地下钱庄的钱也好,这些钱都偏离了实业,流向房地产和高利贷两大“炒钱”领域。

吃得苦,受得累,信誉好,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温州商人打下的金字招牌。早在20世纪90年代,温州艰苦创业的精神让人记忆犹新。不仅在温州当地,在中国中小城市都能看到温州人开设作坊,全家老小起早贪黑,一起干活加工眼镜、电器的身影,他们甚至还要自己蹬着三轮车送货。

然而,投机逐取暴利使得温州商人偏离了发家时的实体经济,转而投资房地产等暴利行业,并且有一些人还渐渐沾染上了赌博等恶习。大部分温州企业主依旧保持创业激情,但一些“跑路”老板却迷恋虚拟资本游戏,倚重高息的民间借贷,押宝房地产,最终只能饮鸩止渴、作茧自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就是皮肤,而商业经济就是毛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传统上,温州人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般不大涉足虚拟市场而崇尚实业投资。正因如此,才有“温州老板”一说。温州人喜欢当“老板”,视投机取巧为“不务正业”。是实业让温州富裕、发展起来,实体经济也是温州的骄傲和优势。其实温州人肯定也知道,实体经济是经济的根本,房地产和金融的繁荣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繁荣之上,不过,温州人只看到,商业经济来钱快,那个钱赚得太厉害了。

在温州,商业精神正取而代之工业精神。前者以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后者以做出什么成就为傲,即便当时零售一个打火机利润只有一角,一枚纽扣的利润只有几厘钱,温州人也要把它们卖到全世界。而当靠主业积累下来的资本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并且一股脑儿地投入资本市场以及楼市时,危机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以温州的打火机企业为例,2001年时温州拥有近4000余家打火机企业,占据了全球金属打火机80%的市场份额,而十年后的今天保留下来的企业却已经不足100家。而在这百十家企业中,只有30余家企业的老板在专心经营。在暴利的诱导之下,更多的温州商人开始迷恋上房地产炒作,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借助高利贷。温州人从生产打火机到炒房放贷的产业升级,产业资本不断流向资产领域和虚拟经济,而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实业空心化”导致的泡沫经济就将随之破灭。

温州的中小企业把本来用于实业的资金拿出去放高利贷的也不少。据估算2011年温州共计有7800亿元的社会融资总量,但预计仅仅有500亿的财政收入。这也就是说,温州人每借1元钱,只能够相应产出0.4元的GDP,或者说为规模以上企业创造0.54元的产值,或者说实现0.027元的利润。资金效率使用之低除了说明当地企业有钱不会花之外,还隐藏了一个信息就是,信贷资金已经偏离实业,流向收益更高但无益于整个经济产值的“炒钱”领域。

温州信贷资金基本上流向两个方向:第一,高利贷。温州多家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一般是企业。企业从银行融到的成本1分,高利贷收益3到5分很自然,所以企业从中牟利。第二,房地产。温州的房地产企业,很多是一个项目背后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股东,这些股东的钱都来源于实体企业。在温州2010年百强企业名录中,除了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余40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

在温州,以高速膨胀发展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正在严重冲击实体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部分膨胀完全超过了实体经济部门能够支撑的程度,就像一棵大树,树根不够发达,但是树冠非常发达,时间一长岂有不死的道理。

温州人可贵的品质正在淡去

温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试验田、晴雨表和风向标。自从温州在改革开放中出了名,就是非不断,争论不停,从20世纪一直争论到21世纪。从“八大王高调平反”,到姓“资”姓“社”大讨论,到“温州模式领骚中国”,到“怒其不争的GDP总值”,再到“时待复苏”,温州的发展历史充满传奇色彩。眼下,温州又到了一个负面新闻新闻密集的时期,先是楼市炒作进入“最后的疯狂”,继而出现全民参与放贷乱象,接着是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而2011年近则是温州民企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群体性逃贷跑路。

在图书大厦里面,学温州人怎么做生意的图书多如牛毛,但是很显然,温州人这三个字正在褪色,温州商人的可贵品质正在淡去。他们那勤劳、刻苦已经成为了传说。很多民众表示政府不能去救温州,因为温州人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中国改革的排头兵,已经成了一帮唯利是图的奸商和大鳄。政府救奸商就是害了民众,所以坚决不能救。

民众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投机炒作,逐取暴利使得温州商人偏离了赖以发家的实体经济,转而投资房地产等暴利行业。在虚拟经济勃兴,人民币加速升值、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今天,温州人崇尚实业的精神正受到冷落。温州已然从一个以实业为本、踏实致富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一个投资兴旺、浮躁逐利的经济形态。

当然,在现代经济中,企业家在实业和其他投资中转换无可厚非,资本追逐利润本是天经地义。如果温州企业因为集体参与到虚拟经济当中,而得到资本市场的助推力量,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当这种从主业到房地产,从实业到投机的转移成为一种集体行为,进而成为一种“温州气候”,则无疑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高利贷收益越高,就会吸引越多的实业家放弃实业,转而投入借贷行业。而高利贷规模越大,崩盘的可能性就越大,坚守实业经营的企业倒闭也就越快。两相叠加,势必导致温州产业空心化的加剧。

靠制造业起家的温州,当资本迷恋于炒楼炒钱,还有谁会专注于实业呢?可以说,温州人在给其他地方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做出了坏榜样。这个坏榜样能不能影响中国其他地区效仿?很难说不会。温州经济眼下的借贷危机具有深刻的样本意义,温州的此次危机中也为中国的企业发展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