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冯仑给年轻人的11堂成功课
3073100000020

第20章 一张关系网能网罗几分天下(2)

做人的姿态是做人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处世原则,形象地说就是怎样做一个让别人喜欢、信任和支持的人。大凡生意做得好的人,做人的姿态都会很低。他们都会给别人面子,尊重别人。其实,给面子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给别人面子就是在给自己面子。尊重别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

冯仑在2008年的一次演讲中,特别谈到李嘉诚留给他的印象:

我在两年前和马云、江南春一起去看李嘉诚。我们首先到了长江实业集团的总部,我们是坐电梯上去的,当电梯门打开的时候,我看见李先生站在那里等着我们,给我们发名片。这时候我们很尴尬,没人想到今天要用到名片,因为我们都知道大人物是不会给我们发名片的,所以大家都没带。

我们进去以后,有一个服务生拿着托盘,里面放着一些数字,让我们抽取一个号码。我们当时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他告诉我们说,这是一会儿照相和吃饭的号码,也就是说为了不让人尴尬,坐在第几桌完全是由抽取的号码决定的,而不是特意安排的。之后我们就站那儿等着李先生给我们讲话,李先生不讲,我们就再三要求讲,李先生说他并没有准备讲话。最后我们按照我们小人物的习惯热烈鼓掌,然后他才讲。他说他没准备什么,就讲一个体会,因为大家在大陆都做得很成功,就给大家讲一个他的亲身体会。

李先生讲了几句话就开始吃饭。他坐在前面一桌,我看到自己离他只隔着两个人,就很高兴,因为这样能和他多说点话。但是没想到,他坐了不到15分钟就站起来,说很抱歉,他还要到那边的桌子坐一下,我们这才发现原来这都是安排好的,一共四桌,他在每一桌都坐15分钟。明白这一点后,我们都被他感动,站起来鼓掌。

通过这件事情你会发现,李先生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在他没有钱的时候,他一直有这么一个信念,或者说他一直养成了做人的这样一个姿态,就是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他的诚意,并且信任他。这个东西感动的不只是我,我看到马云、江南春也讲过这个故事,显然对这个故事我们印象都非常深刻。

从冯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大人物”,仍然把做人的姿态放得很低,他会站在电梯口迎接他的客人,给客人送上他的名片,连客人坐在哪个桌子上吃饭的问题都考虑得非常仔细。这种谦和细致的作风,源于他的信念,以及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善意和尊重。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生意,这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铁定规律,是立身处世的法宝,是纵横商场不败的奥秘。对今天的创业者来说,做人的姿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冯仑给他们的建议是谦恭、谦虚、谦卑,就是要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

告别“熟人文化”

在中国,做事情的惯例是把人我之间的中间地带消灭掉,互相侵占,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私人化程度非常低。——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冯仑把中国人的关系看做人情面子的关系。讲到人情面子,必然要涉及到熟人。通常来讲,人情面子都是在熟人之间运作的。中国社会是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关系”,很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因为有“熟人”、有“关系”,许多不好办的事情能变得好办了,许多办不成的事情也都办成了。西方发达国家都是重视契约、尊重规则的,但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仍然普遍建立在“熟人关系”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企业起步的阶段,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要用熟人,熟人可靠,熟人多了好办事。他们认为用熟人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办法。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善于妥协、善于变通的特点,这在其他方面可能是个优点,但从企业管理的层面来看,这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其实,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用熟人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不但如此,熟人还可能会加大企业的成本支出,对企业发展不利。

冯仑创业之初,因为没有认识到任用熟人的弊端,在他的公司曾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熟人的太太到公司上班,后来跟别人跑了。这位熟人打电话质问公司,为什么把他的媳妇放这儿还被人勾引走了。这个事情给冯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深刻地认识到,要维持跟这类朋友的面子关系,就要保证他们托付的人能够开心、平安无事;如果任何时候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面子就没了,人的关系就会归零,回到生人关系,这一点都不划算。

熟人往往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片刻的虚荣心,但会导致不必要的交往,那样会耗费很多时间、精力,还有成本支出。有时候为面子支付的成本是很可怕的,很多事实证明,熟人关系是超越制度而且破坏制度的。熟人越多的地方,制度越无法遵守,结果只能靠习惯和传统文化来进行约束。所以这对民营企业来说影响巨大:熟人用得越多,越会依赖内部的熟人关系,制度成本就越高,而且制度被破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甚至根本没有办法建立制度文明。执行最好的是投资制度,因为投资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的人跟经理平时没什么交往,都是生人,而关于投资一定要董事会批准,执行率是100%。

民营企业的老板强调个别人对他的忠诚,是因为个人缺乏安全感,需要少数忠诚的人来帮助他做一些事情。中国民营企业之所以如此重视忠诚问题,往往是因为对制度没信心、缺乏必要的安全感,他们只能采用被动的防御措施以及企业经营中不得已的手段。但是一些老板对这种忠诚制度过分使用,从而导致与公司内部少数人结成特殊关系。从长远来看,这种特殊关系对公司经营是不利的。不按照制度办事,越忠诚的人越容易超越制度,最后越容易使企业内部发生混乱,使企业成本不断上升。

这样的情况,在万通的成长经历中也同样出现过。由此,冯仑认识到一个规律:熟人多的公司,执行力度就不好。很多民营企业的领导人即使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仍然摆脱不掉“熟人文化”。冯仑说:

做公司要尽量培养“生人文化”,而不是“熟人文化”。中国企业不能令行禁止,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制度没法执行。西方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都能按照制度办事。

既然“熟人文化”存在着种种弊端,那么如何才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呢?冯仑认为,职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职业化提倡“生人文化”。职业化的管理是要靠程序和规则来管理企业,而不是人情和面子。如果企业中存在着“熟人文化”,任何事情都会因人而异,就不可能有规范化的管理,不可能实现公平、公正、客观,任何制度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空谈。

因此冯仑得出结论:在公司内部要尽量培养“生人文化”,而不是“熟人文化”。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制度不好执行,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在一起,制度没法执行。西方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都是“生人心态”,都按照制度办事。